目前提到咱们的武器,尤其是咱们的出口武器,大家更加喜闻乐见的就是我们的火箭炮系统了。前几天提到了《》大家对火箭炮的精度有了新的讨论。当然了,对于很多军迷大多数就只是看一下武器的公布参数,很少细究武器的设计。
前阵子流传的一个说辞:“世界上只有两种火箭炮,一种是火箭炮、一种是中国火箭炮”,后来这个说法从中国自媒体作者自己说,也被传成了俄罗斯的、土耳其的军事专家来说。
当然了虽然是自嗨,但是也说明了我们的火箭炮的确是和其他国家的火箭炮有不同的特点。最近写的东西都比较硬核,今天咱们就来一个更硬核的主题——炮架“弹弦子”。
坦率的说,火箭炮这种武器目前很难替代传统炮兵,各个国家往往以火箭炮作为支援性武器,从二战期间,苏联的BM-13(喀秋莎)火箭炮大放异彩。
到冷战时期更加完善的BM-21火箭炮形成了独特的火箭炮作战方式。
往往在战争计算的时候火箭炮由于可以快速密集的发射火箭弹,使之成为一种远大于常规火炮的火力覆盖工具。以BM-21为例子,当时苏联的计算结果是一台BM-21火箭炮相当于16门2S19自行榴弹炮的打击效果。
不过,世界各国很少发展远程火箭炮 。以美国的M270为例,在发射M30A1火箭弹的时候射程也仅仅为92公里。
另一个火箭炮大国俄罗斯的BM-30“龙卷风”火箭炮的最大射程也在90公里。
而换做咱们,300公里射程甚至480公里射程的火箭炮都是有的。至于之前说的300公里那个梗,其实真的没咱什么事情。300公里的限制是来自于《导弹技术控制制度(Missile Technology Control Regime)》这是一个自愿参加的非正式的国际出口管制联盟。源于里根在职期间于1982年11月30日签署的第70号国家安全法令。严格限制系统载重超过500公斤、射程超过300公里,可搭载大规模杀伤性武器(WMD)的系统与技术的出口。
后来就搞了一个《导弹技术控制制度》的组织,到目前来说就只有35个国家加入了这个协定。不出意外的是——咱们根本没加入。所以300公里的限制对咱们来说根本没有。
当然了即便是加入了《导弹控制制度》之后也并没有限制这些国家发展射程更远的火箭炮,但为什么这些国家的火箭炮都只能打击100来公里的目标而不能打得更远呢?
这就得说到炮架抖动的问题了。
如果要做远程火箭炮,其实增加火箭炮的口径加大推进剂的填充量都可以让火箭打得更远,这是一个普遍的常识。但是火箭炮有自己的局限性,这就是炮架的震动。
当一个火箭炮发射火箭弹的时候,火箭弹会在火箭炮的炮架(定向器)上向前滑动。由于火箭弹是有重量的,
因此在定向器底部的火箭弹会逐渐的压着定向器向下弯曲,等到火箭弹离开定向器的时候定向器有会因为弹性作用向上反弹。这就是咱们今天说的炮架“弹弦子”。
在连续发射火箭弹时候这种震动会造成火箭弹发射角度的细微变化,导致火箭弹在远近精度上不可控。近距离还好但随着射程的加大,这种震动也会被放大——正所谓差之毫厘谬之千里。
其实在现代火箭炮系统中,定向器的震动一直是火箭炮不能真正取代传统火炮的主要原因。它是火箭炮精度的最大杀手。
相对于传统火炮所抛射的弹丸火箭弹尤其是大口径火箭弹的重量要高出很多,甚至达到单枚火箭弹800公斤的量级上。就重量而言800公斤的火箭弹已经相当于二战战列舰一枚Mark 13高爆弹的重量。
发射这种炮弹在战列舰三联装炮塔内 的一门火炮重量就已经达到了121.5吨。显然对于轻量化的,打了就跑的火箭炮,利用更厚重的定向器发射大口径火箭弹已经是不可能的事情了。
但是我们改变了材料。很多军迷会觉得火箭炮的定向器越硬越不会在火箭弹射出的时候产生震动,似乎使用高硬度的钢材就能解决“弹弦子”的问题。
但是,事情并不是这么简单,当所受载荷相同时,发射系统的整体刚度越大,其受迫振动的频率也越大,发射系统变得越“生硬冶,但能带来的好处是静态变形变小;反之,若刚度减小,则静态变形较大,起落架与定向器的振动构型也将更复杂,甚至可能导致无法精确控制。
这里就存在了材料的选择和计算的问题了。目前我们的火箭炮的定向器、起落架、方向机、高低机都选择了特定的材料以及特定的加工工艺。这就让在发射火箭弹的时候定向器的下垂、抖动等负面影响降低到最低。实在降低不了的震动也取得计算和测量在震动缩小到最小阶段再发射下一枚火箭弹。
也正因为是这个原因,我们的火箭炮才可以比其他国家的火箭炮射程高出三倍有余。
还是开头说的,我们有的时候谈军工不仅仅要注意我们的“大参数”是多么厉害,也得注意一些小细节大家才能真正的明白为啥这么厉害。而正是这些小细节我们的武器设计专家付出的汗水要远比大家看到的“能打多远”多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