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员上太空为什么要带枪?不是防外星人,苏联的教训不能忘

胥言看历史 2024-11-09 01:55:39

2003年10月15日,杨利伟执行中国首次载人航天任务时,电视观众意外发现他身上携带了一把手枪。这一细节迅速引发热议:航天员上太空为何要配枪?

其实,航天员配枪的传统并非源于神秘的外星威胁,而是源自苏联航天史上一次险象环生的任务。那次任务中的惊险经历,至今仍让人心有余悸,也为宇航员配枪奠定了现实的基础。

那次的任务究竟出现了怎样的意外?

杨利伟配枪以及在太空开枪的危害

2003年10月15日,一个全球瞩目的时刻,杨利伟缓缓走向发射台。他的每一步都带着历史的重量,背负着中国首次载人航天任务的希望。站在发射台前,他向全国人民敬礼,动作庄重而坚定。就在这一瞬间,电视机前的观众突然注意到,他腰间似乎露出了一把手枪的轮廓。

“航天员为什么要带枪?”观众们的疑问在心中炸开。这一细节让人既惊讶又好奇。难道他要在太空中与什么不明生物作斗争吗?这些疑问迅速在民间蔓延开来,成为了当天关于杨利伟太空任务的一个意外焦点。

但真相往往没有那么科幻。杨利伟身上携带的并不是某种高科技的外星武器,而是一把中国制造的64式手枪。这种手枪诞生于1964年,装填7.62毫米子弹,枪口动能220焦耳,虽然在地面上足以自卫,但在太空中,它的存在却充满了危险。

想象一下,在太空的真空环境中开枪会发生什么?子弹从枪膛内射出,面对巨大的气压差,它不仅不会像在地球上一样稳定飞行,反而因为外部压力的急剧变化,可能会产生前所未有的爆炸性效果。手枪原本的威力会被放大,子弹在飞船内部的轨道也会更加不可控,甚至可能瞬间反弹击穿舱壁。这意味着,杨利伟身上的这把手枪,不仅无法对付外星人,反而可能成为一种潜在的威胁。

苏联的教训不能忘

1965年3月18日,苏联宇航员阿列克谢·列昂诺夫执行“上升2号”任务,准备完成人类首次太空行走。然而,危机悄然逼近。由于太空中的真空环境,列昂诺夫的宇航服迅速膨胀,变得僵硬,无法弯曲,他几乎无法返回飞船。

为了自救,列昂诺夫冒险将宇航服内的气压调低,虽然这可能导致缺氧甚至生命危险,但他别无选择。最终,宇航服恢复了一些灵活性,他艰难地挪动着身体,终于进入飞船。

飞船接下来的轨道调整出现了严重偏差。列昂诺夫和指挥官帕维尔·贝利亚耶夫的飞船偏离了预定轨道,最终坠落在西伯利亚的原始森林中。飞船降落时与树枝碰撞,损坏严重,通讯设备失效。他们被困在极寒的森林中,救援队无法及时找到他们。

面对冰天雪地的恶劣环境和潜在的野兽威胁,两名宇航员只能靠自身的生存技能撑过这漫长的等待。他们在飞船内燃起火堆取暖,时刻警惕着外界的动静。此时,身上的手枪成为他们仅有的防卫工具,随时准备应对突发的野兽袭击。

两天之后,救援队终于抵达现场,成功将他们救出。列昂诺夫和贝利亚耶夫的这次任务虽然完成了历史性的太空行走,但也暴露了太空任务中不可预测的地面生存风险。正是这次任务,促使苏联航天局规定宇航员在执行任务时必须携带手枪,以应对紧急降落后的生存危机。这一教训不仅影响了苏联,也影响了后来其他国家的航天任务准备。

中、美、苏三国宇航员的配枪情况

苏联列昂诺夫和贝利亚耶夫在西伯利亚等待救援的经历,使苏联航天局决定,宇航员必须配枪,以应对紧急降落后的地面生存危机。此后,苏联的宇航员在任务中始终携带武器,特别是TP-82手枪,这种三管手枪不仅能发射子弹,还可以发射霰弹和信号弹,专为极端环境设计。

与苏联不同,美国宇航员在冷战期间并没有普遍携带武器。NASA更加注重提升技术,确保飞船精准着陆,避免降落在危险的偏远地区。尽管如此,阿波罗13号的危机让人们意识到,太空任务中的风险无处不在。然而,美国依然没有将配枪作为宇航员的常规装备,更多依赖技术和救援支持体系。

中国的航天传统受到苏联的影响,2003年杨利伟执行神舟五号任务时,身上也携带了一把64式手枪。这款手枪主要用于自卫和发射信号,确保宇航员在偏远地区降落时能与救援队取得联系。中国航天局认为,尽管偏航的风险随着技术进步逐渐降低,但配枪仍然是宇航员应对不可预测情况的必要手段。

尽管中、美、苏三国在配枪上的实践不同,配枪的传统始终反映了各国对地面生存的重视。对于宇航员来说,太空的危险固然巨大,但返回地球后的生存挑战同样不可忽视。枪支,虽未必总能派上用场,却是面对未知环境时最后的防线。

配枪的逐渐淡化

随着航天技术的进步,曾经必不可少的配枪,逐渐淡出了宇航员的装备列表。过去,配枪是宇航员在面对未知地面生存威胁时的最后防线,尤其是在任务出现偏差、降落在偏远地区时,枪支成为他们在恶劣环境中的生存工具。然而,随着技术的发展,配枪的重要性已经大大降低。

在苏联时代,宇航员曾经历过多次因飞船偏离轨道而降落在荒无人烟的区域。这些地方往往极其寒冷和荒凉,远离人烟,甚至潜藏着野兽的威胁。当飞船落地时,等待他们的不是热烈的欢迎,而是空旷的荒野,寒风呼啸、白雪覆盖,四周寂静得让人窒息。

在这种环境下,宇航员需要的不仅是技术上的应对,还要面对自然的严酷挑战。手枪,便是他们唯一可以依赖的武器。列昂诺夫和贝利亚耶夫降落在西伯利亚的经历就是一个典型例子,手枪让他们在面对野兽时多了一分自保的底气。

然而,到了今天,随着全球定位系统和飞船着陆技术的极大提升,飞船偏离预定着陆点的概率已经微乎其微,这使得配枪的必要性逐渐被削弱。

中国的航天任务也遵循了类似的轨迹。早期的任务中,中国宇航员携带64式手枪,以应对返航时可能遇到的生存危机。杨利伟执行神舟五号任务时,身上就携带了一把手枪,目的是防止降落在偏远地区时失联或遭遇野兽。然而,随着神舟系列飞船着陆技术的不断提升,偏离着陆点的可能性几乎为零,手枪的作用也随之减少。近年来,中国航天局已经不再为宇航员配备枪支。

美国航天局的做法则更为彻底。NASA从未将配枪作为宇航员的标准装备。即使在阿波罗计划期间,面临像阿波罗13号这样严重的飞船故障,宇航员也依靠技术和团队的协作成功化解了危机。从一开始,美国的航天任务就更倾向于依赖技术保障,而不是武器。

结语

如今,随着航天器着陆技术的精确度显著提高,救援体系也更加完善,宇航员配枪的需求已经几乎消失。尽管它曾是航天历史上一段重要的篇章,但今天,枪支更多地成为一种象征,而不再是宇航员的必备工具。配枪的逐渐淡化,标志着人类航天技术迈上了一个新高度,也反映了我们对宇宙探索的不断进步。

0 阅读: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