铠甲冷似铁寒光凝杀气

小强自强不息 2023-06-11 05:36:00

本文作者黄强

在说到汉代铠甲时,我们会经常说到一句古诗,“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木兰辞》中的“寒光照铁衣”说的就是将士们的铠甲。

【图1,汉代札甲复原图】

西汉初年,铁甲大量运用于汉代军队之中。《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记载:“今车骑将军青度西河至高阙,获首虏二千三百级,车辎畜产毕收为卤,已封为列侯,遂西定河南地,按榆谿旧塞,绝梓领,梁北河,讨蒲泥,破符离,斩轻锐之卒,捕伏听者三千七十一级,执讯获丑,驱马牛羊百有馀万,全甲兵而还,益封青三千户。”这里的甲兵就是佩戴铠甲的军队,可见当时卫青抗击匈奴的军队中有配备完整铠甲的精装部队。

元狩二年春,以冠军侯霍去病为骠骑将军,率领万余骑兵出陇西,皇帝说:“骠骑将军率戎士逾乌盭,讨遫濮,涉狐奴,历五王国……转战六日,过焉支山千有余里,合短兵,杀折兰王,斩卢胡王,诛全甲,执浑邪王子及相国、都尉,首虏八千余级,收休屠祭天金人。”戎士指身穿铠甲的将士。

【图2,汉代刘胜墓铠甲复原图】

西汉时皮制的甲已经退居其次,被铁甲所代替。当时称铁甲为“玄甲”,霍去病去世后,皇帝悼念他,《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记载:“发属国玄甲军,陈自长安至茂陵,为冢象祁连山”。《史记正义》解释“玄甲,铁甲也。”汉代李陵最后与匈奴一战,带领五千步兵,深入险境。以步兵抵御匈奴铁骑,这样的安排本身就不合理,一是行进速度慢,攻击也受限制;二是步兵的防护保护也差,没有铠甲,只有盾牌。《汉书·李广苏建传》云:“(李)陵引士出营外为陈,前行持戟盾,后行持弓弩。”李陵战败原因在于深入险要,远离大军,力量悬殊,箭矢尽,又无援军帮忙,“陵军益急,匈奴骑多,战一日数十合,复伤杀虏二千余人。”“汉军南行,未至鞮汗山,一日五十万箭矢皆尽,即弃车去。士尚三千余人,徒斩车辐而持之,军官吏持尺刀,抵山入峡谷。”

【图3,西汉骑兵军戎服饰复原图(摘自《中国古代军戎服饰》)】

司马迁曾为李陵投降匈奴辩解:“(李)陵提步卒不满五千,深蹂戎马之地,抑数万之师,虏救死扶伤不暇,悉举引弓之民共攻围之。转斗千里,矢尽道穷,士张空弮,冒白刃,北首争死敌,得人之死力,虽古名将不过也。身虽陷败,然其所摧败亦足暴于天下。彼之不死,宜欲得当以报汉也。”司马迁为李陵说话,得罪了朝廷,被施于腐刑。不论李陵投降匈奴的原因,单说李陵率领步兵与善骑射作战迅速的匈奴骑兵作战,就处于劣势,以步兵深入敌军腹地的作战指令也不合理。平原地区步兵作战,依靠弓弩发射的箭矢雨,尚可对敌人造成杀伤。其机动性甚至战斗力,远不如李陵早年“将八百骑,深入匈奴二千余里”效果好。这样的调兵遣将只能导致李陵陷入困境。

【图4,西汉骑士俑】

汉军的骑兵是非常骁勇的,李广、卫青、霍去病所率领的骑兵,骁勇善战,在对匈奴的战斗中屡获胜利。我们从出土文物中可以管窥汉代骑士的身姿。

陕西咸阳与江苏徐州,都出土过汉代兵马俑。尤其是徐州的汉兵马俑,尽管体量不如秦始皇兵马俑,但是在造型的生动,铠甲的丰富方面,并不逊色。1984年至1985年徐州东郊狮子山出土了一批西汉兵马俑,兵马俑一般高30-50厘米,都绘以色彩,白色为底色,衣领、袖口涂红色,少数兵马俑的铠甲部分涂黑色。俑的分类有官员俑、骑兵俑、车兵俑、仪卫俑、立式士兵俑等。兵马俑一般身着戎装(铠甲),身背箭囊,手势作持兵器状,排列有序,宛若军队行军的阵势。

1965年陕西咸阳北郊杨家湾汉墓出土的彩绘兵马俑,很多俑身披铠甲。俑底色为黑色,甲片用红白两色勾勒出来,此甲片即是玄甲。

从汉代兵马俑的造型上,我们看到了汉代“玄甲”的真容。这种铠甲采用三排长条铁甲片,上下左右固定编扎,保护着前胸腹部,又通过保护带缠绕到背后,使得前、后两处甲片联系起来。这种铠甲,主要集中在前胸、腹部,后背,两肩也有铠甲,整件铠甲类似于乌龟壳的甲片。优点是胳臂的肘关节处没有甲片,运动自如;不足之处,身体有裸露部位。也可以说这种铠甲是加长的背心式铠甲,其实我们当下的防弹衣,基本上也是类似的形制,并不把身体所有部位保护在内,而只是保护要害部位,目的也是为了确保身体的灵活。如果身体过度被厚重的铠甲保护了,必然影响身体的灵活性。

【图5,杨家湾汉兵马俑】

1960年在内蒙古呼和浩特二十家子汉代城地址出土了汉代铁铠甲,前后四排,背后五排,胸前开襟,以铁链为扣。用甲片650多片,重约22斤。因为不是全身包裹,铠甲的分量明显减轻。

概括起来,汉代的铠甲特点:

1.皮甲与铁片共用,甲片已经是铁制品,但是整套铁铠甲比较少,秦代是青铜甲,尽管汉代炼钢业比较发达,已经可以制作铁兵器、钢兵器,铁、钢铠甲,然而钢铠甲并不普及。

2.甲身前长后短为多,即保护前胸的甲长,保护后背的甲短。

3.铠甲形制前后两相连缀,即胸甲与背甲连接,穿戴时自首往下套者。

4.铠甲除了有保护肩部的披膊,还出现了保护手臂的筒袖甲。

5.汉代铠甲形式有方形、纵长方形、横长方形,还要龟背形、鱼鳞形。

6.汉代没有保护腿部的下肢甲(腿甲)。

7.铁制兜鍪很少见到,此前都是青铜胄。

【图6,黄强著《黄沙百战穿金甲》书影,商务印书馆出版】

说明:本文系头条号黄强教授的原创作品,未经作者本人同意,不得转载。联系作者微信njhuangqiang。

黄强黄不息2016年、2017年两次年度文化头条号。2019年入选精选频道。

黄强,字不息。金学家、服饰史学家、文艺评论家。已出版《金瓶梅风物志》《绣罗衣裳照暮春》《黄沙百战穿金甲》《趣民国》《文人置业那些事》《消失的南京旧景》等著作近二十部。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