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经济与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汽车行业成为了全球关注的焦点领域之一。汽车不再仅仅是一种交通工具,它更像是一个融合了创新科技、复杂经济现象和多元社会文化的集合体。价格战、质量问题、行业竞争以及市场策略等元素相互交织,构成了一幅复杂而生动的画卷。本文旨在深入剖析汽车行业当前面临的关键问题,从价格战对产品质量的潜在影响,到降本策略的利弊,再到行业内的种种现象和未来发展方向,来呈现一个全面、清晰的汽车行业现状图景,探索行业健康发展的路径。
价格战下的行业现状与担忧汽车价格战引发了广泛关注,长城汽车魏建军对其可能导致产品质量下降表示担忧,这一观点得到广汽、吉利、奇瑞等车企高层呼应。过去三年,国产新能源汽车在全球市场表现优异,国内销量也屡创新高,但车企掌门人的担忧不容忽视。
从数据来看,今年上半年汽车行业形势复杂。国内汽车销量达1396万辆,同比增长5.7%,新能源汽车增长更为显著,达34.3%。然而,汽车类零售总额却同比下降1.1%,6月下降6.2%,7、8月持续下降,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形成反差,汽车行业成为经济增长的拖累。
长期而言,汽车行业对经济转型升级意义重大,北大国发院院长姚洋指出汽车有替代房地产成为经济支柱的潜力,但目前国内车企多数亏损,去年仅12家上市车企盈利,净利润963亿元,远低于海外跨国汽车巨头。魏建军对中国汽车出海成绩评价不高,指出国产车在文化属性和品牌力方面有待提升。
价格战中的降本策略与隐患在价格战持续的背景下,车企降本迫在眉睫,主要有科技降本、规模降本和采购降本三种方式。科技降本依赖技术进步,如一体化大压铸和芯片工艺改进,但短期内技术革新难度大。规模降本通过增加产量实现,不过当前我国汽车制造业固定投资增速放缓,低于第二产业平均水平,限制了规模降本优势的发挥。
采购降本是当前常用手段,但问题突出。供应商承受巨大压力,每年被要求硬性降价。长期过度使用采购降本危害严重,如老通用汽车破产重组前与供应商关系恶化,导致新技术供应滞后。目前我国经销商亏损比例高,主机厂的压力传导至供应商,影响产品质量。以刹车片为例,国标虽有规定,但采购方的降本要求可能使供应商仅满足最低标准,纯电车事故率高或与此有关。这启示我们要加强标准监督,企业应追求高于标准的产品质量,就像消费者能区分不同品质的牛奶一样,汽车产品质量的差异也应受重视。
汽车产品设计、行业乱象与价格战的解决之道汽车产品设计与成本结构存在特殊情况。从个人购车经验来看,制动系统等重要安全部件成本低,车载屏成本高,而产品设计者倾向于改进消费者易感知的价值点,这与国内家庭消费习惯相关。东方家庭购买大件的决策方式使车企注重可感知技术,在价格战中,需平衡汽车产品的可感知价值与安全性。
行业内还存在造假问题,包括财务造假。部分企业将造车作为摆脱债务的手段,如恒大汽车和法拉第未来,前者亏损巨大却交付极少车辆,后者融资多但交付量低且又推新品牌。还有些车企负责人虽有造车目标,但能力不足,如威马、高合、爱驰,它们过度投入广告和承诺,质量控制却跟不上,导致大量车主遭遇故障。
恒大汽车2022、2021年负债情况(图片来源:企业财报)
当前国家将补贴转向消费端,因过去补贴企业导致价格战加剧、消费者观望。随着大量旧车进入报废周期,换购比例增加,这为市场带来机遇。对于消费者,在预算有限和低风险承受能力下,建议选择成熟品牌车型。国内汽车品牌出海不应采取激进策略,国内市场也应保持外资一定比例,形成健康、有活力的市场环境,避免过度内卷,保障汽车行业可持续发展。
总体来看,汽车行业正站在发展的十字路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价格战虽在短期内刺激了市场,但带来的质量隐忧、行业乱象等问题不可小觑。从车企角度看,应在降本增效的同时坚守质量底线,合理规划发展战略,避免盲目扩张和虚假繁荣。在与供应商的合作中,构建良性关系,共同提升产品品质。对于消费者而言,要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中保持理性,依据自身需求和风险承受能力选择合适的车辆。国家层面,补贴政策的持续优化至关重要,引导行业朝着健康、可持续的方向发展。而整个汽车行业需深刻意识到,只有在保障质量、提升品牌价值、积极创新以及遵循市场规律的基础上,才能在全球竞争中脱颖而出,迈向新的发展高峰,实现汽车强国之梦。
文本来源@大蜡烛的视频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