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有一种人:干活不见人,讲话很大声。
用一两句话做一个简单的概括,就是:干活的时候,通常见不到他;事情做完了,准备论功行赏了,他们跳了出来,积极表现。声音很大,话很多。尤其是张口就来的批评。肯定别人的好话,从来不说;挑毛病的坏话,从来不少。
真正干活的人,在那个时候,反而没那么多话。因为干活真的很辛苦。事情是一点一点做出来的。在做事的过程中,虽然说大部分时候,都是你做你的,我做我的。但工作上总归会有交叉,有时也需要彼此配合。因此,大家互相之间会有交流。我多少会知道你在干嘛,也能体会其中的辛苦。
但没干活的人,是体会不到这些的。他们自己是不做事情的。不做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能力上或是其他方面原因,根本就没有资格参与。有可能是他们并不看好这些工作。看到事情来了,就躲得远远的。不管出于哪种原因,带来的结果是一样的。他们自己不做,也不了解事情。等到有机会出声音了,便带着奇怪的眼光,来看待干活的人。
也就是等到大家做出了成绩,要给个分数的时候,他们就开始表演了。某某某,你这样不行那样不行,事情做得很糟糕。可能还会无中生有,拿着不知道从哪里得到的小道消息,到处兴风作浪,挑拨离间。浑身的本事,都集中在了那张嘴上。就是要把干活的人讲得一无是处。
但凡不太糊涂的人,都知道这不公平。难的地方,苦活累活都做掉了。真正干活的人,一言不发。啥也没干的人,在那指手画脚随意批评。
但这种事情依然会时不时发生。我们如何面对?
为什么会发生?这些人啥都没做,为什么会有资格,在事后跳出来指手画脚?
有一些,可能还是岗位设置上的问题。比如开业务会,一线的同事把工作成绩拿出来。另一些人,整天坐在办公室里,不了解实际情况,只会看报表的数字。因为他在那个位置上,于是就有了机会,对一线的工作随意评判。但实际上就认知水平和工作能力而言,他本人根本无法对此评估。
这在职能设置上,就有点不合理。他们本身的角色,如果只是坐在办公室里看数据,那么他们要做的,就是针对那些数据信息,进行分析整理,而不是随便给意见。他们即使要评估,范围也是有限的。评估针对的对象,应该是他们自己工作上所获得的数据信息。对于具体的一线操作等,他们是没有发言权的。想要改变这种不合理,是团队的工作,需要一个过程。
也有一些时候,是有意为之。就像前面所说,因为一些原因,他们自己没有直接进入项目工作。那么事后打分数,正常情况下,他们是不能参与的。但居然,他们能有机会讲这么多,芥菜树下看,我们可能就要想一想,是不是有其他原因。中间会不会涉及到一些我们不知道的故事?
碰到了这些不合理,或是非正常情况,我们要格外谨慎。很多时候,即便那些人口出恶言,我们也不必多加理会。事实就是事实,不会只因为一张嘴就颠倒黑白。除非特别过分,需要拿出一些事实,叫他们闭嘴。很多时候,不用理会。
进了职场,这点承压能力,还是要有的。
原创不易,一见你就happy。转载需本人授权。不想错过职场趣聊,关注:<芥菜树下>,闲话职场,南北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