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人历经残酷的科举制度才能获得做官的资格,如果能够高中进士,直接一飞冲天,改变阶层。
可在明朝洪武年间,朝廷的官员们却一个比一个不想当官,无他,为了活命。
一切还要从“空印案”说起“空印案”爆发在洪武九年。
案件起因:明朝规定,各地每年要派人到户部报告当年的财政帐目,而且要确保户部审核完成,数据一致,才算完成当年的财政账目任务。
核对账目的时候,哪怕错一个数字,帐目都需要重新上报,但重新上报的帐目必须盖上当地的印章才算有效。
问题就出在印章这里,当年没有快速的交通工具,一些距离比较远的官府可能需要几个月才能赶到户部来进行帐目核对。
等负责报账的官员千辛万苦赶到了京城,户部核对之后,发现错了一个数字。
“兄弟,你回去重新弄一份再送来吧”,没办法,财政帐目任务必须要完成啊!
报账官员只好回到当地重新制定一份账目,然后再重新送过来进行核对,这一来一回大半年就过去了,如果再出现错误,那这一年啥都不用做了,不是做账就是在赶路。
有人会问,把官府的印章带着不就好了吗?答案是肯定不行,你把官印带走了,而且还是在外好几个月,官府还怎么办公?
弄一个假官印?这个罪名在当时可是开不得玩笑的。
这种情况下,就有人想出来一个办法:既然帐目容易出错,印章又不能带走,那我多准备几张提前盖好官印的册纸不就好了吗?
于是这个办法慢慢就变成了各地官府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几乎所有人都知道,只有一个人不知道。
就是集团老板朱元璋。
朱元璋蒙在鼓里,后果很严重本来大家这样形成默契,相安无事也挺好。户部官员也都知道,朝中大臣也都知道,本来也不是多大点事,也没人放在心上。可问题在于,这件事被老朱亲自发现了,可想而知老朱会有多愤怒啊!
今天这些官员敢私自拿印章盖册纸,明天就敢拿印章盖在我脸上!
老朱一动怒,下面那些官员们就慌了。但仔细想想应该也没啥事,因为几乎所有的官府都这么做,俗话说“法不责众”,你朱元璋总不能全处理了吧?
但朱元璋就是朱元璋,主打一个专治各种不服!
这件事的处理结果:各州府主印的官员全部处理,副手打一百杖然后发配充军。
不管各地的主印官员知不知道,有没有用过,全部按照这个方式处理,这其中不乏很多有很多优秀和清廉的官吏被冤枉,没办法,谁让你是老大呢!
这下朝中的百官们可真就怕了,长这么大,读了这么多书,从来没听过还有这种事啊?朝中文武百官人心惶惶,保不准哪天就轮到自己了。
为此每天上朝前,各位官员的家属都会在门口送,因为下朝的时候搞不好就见不到了。如果下朝后顺利回家则会好好庆祝一番,全家在一起就像过年一样,吃顿好的特别热闹。
当官那么难,我不当了行不行?肯定是不行,你用什么理由和借口来辞官先不说,估计辞呈交上去,下一个被处理的就是你!
走也走不掉,留这也担惊受怕,就没有别的办法了吗,当然有!
“装疯卖傻”是最管用的。
监察御史袁凯,一天朱元璋交给他一份小工作,把近期需要处决的名单交给太子朱标。朱标看了看名单觉得人员太多,便打算宽大处理。
但朱标没有直接去找朱元璋,而是让袁凯去告诉朱元章,袁凯虽然很害怕也很为难,但还是硬着头皮去了。
袁凯小心翼翼的去找朱元璋,转达了太子朱标的意见,朱元璋直接问袁凯:
太子和我的处理意见不同,你说谁对谁错?
这种问题让袁凯差点当场晕过去,你们俩一个皇上,一个太子,我一个小官员我哪敢品头论足,是我疯了吗?
袁凯想了想回复到:皇上和太子都没错,您是为了维护法纪权威,太子是有爱才之心。
按理说,这个回答已经算接近满分了,可朱元璋听完就觉得袁凯这个人心口不一,狡猾,不说实话,简单点说就是批评袁凯不老实。
袁凯回家后越想越怕,这样下去,自己能不能见到明天的太阳还不好说,于是他就下定决心装疯卖傻,再也不去上朝了。
官吏们为了保命豁出去了朱元璋听说后肯定不相信,就让人带着木钻去扎他,因为当时也没有做精神鉴定的项目,而且都说疯子不怕疼,于是锦衣卫带着木钻就去了。
袁凯也是个硬汉,任凭锦衣卫怎么扎他都不喊疼,像个没事人一样。
不过老朱生性多疑,又派人再去偷偷观察袁凯,得到这个消息的袁凯连忙在家里用面粉和大酱做成粑粑,等朱元璋派人来的时候,他把自己栓在树下大口吃着那些东西,朱元璋这才相信袁凯是真的疯了。
袁凯是个幸运儿,虽然官做不成了,但至少可以安稳的过生活了,要知道“空印案”在洪武四大案中只能算是个开胃菜,在洪武年间生活真不容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