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一中学招聘,13个老师,10个清北,8个博士,这“豪华阵容”一出,网友直呼“太卷了”!
可仔细一看,竟无一人是师范专业出身!这不禁让人想问:难道“会教书”这项专业技能,在“名校光环”面前,竟如此不值一提?
近年来,中学招聘的“学历内卷”愈演愈烈,名校毕业生扎堆涌入,清北复交都不稀奇,甚至还有海外名校的身影。“博士起步”的招聘门槛,更是让人“高攀不起”。
这不,苏州这所中学,又把“内卷”推向了新高度。
诚然,名校毕业生在知识储备、学习能力上或许更胜一筹,但这就能直接和“好老师”划等号吗?教书育人,可不仅仅是“知识搬运工”,更需要教育学、心理学等专业知识的支撑,需要“传道授业解惑”的技巧和方法。
反观这些年被中学“疯抢”的名校毕业生,有几个是真正懂教育、爱教育的?他们中的很多人,或许只是把中学当作了“避风港”,看中的是稳定、待遇好、有寒暑假。说白了,就是“骑驴找马”!
更让人担忧的是,这种“唯名校论”的风气,正在加剧教育资源的不均衡。
一些学校凭借着种种优势,把“名校含量”当作招生的“金字招牌”,而另一些学校,尤其是那些地处偏远、条件艰苦的学校,却面临着招不到老师的窘境。
这不禁让人想起了那些违约的公费师范生。
他们宁愿违约,也不愿回到原籍任教,这背后,折射出的不正是不同学校之间巨大的吸引力差距吗?
说到底,教育的本质是“育人”,而不是“秀学历”。当“名校光环”掩盖了“专业能力”,当“学历竞赛”取代了“因材施教”,我们的教育,还能培养出真正的人才吗?
别让“名校”成为教育的“紧箍咒”,更别让“唯学历论”绑架了我们的下一代!比起“满屏清北”,我们更需要的是“满园桃李”!
教育,需要更多元的评价标准,更合理的资源分配。您认为,好老师的标准到底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