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由旁听讲座引出老姐仨的对话

直觉为云 2024-07-12 18:28:37

以前,老姐仨每日在完成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接送孙辈上学)后无事可做,偶尔,她们仨就一起泡泡茶馆、咖啡店,逛逛书市、服装店,打发无聊的等待时光。

那日闲聊时,在问询彼此家里的先生、孩子都在忙什么、以及这次陪同出远门的心得、见闻。偶然间,老嫂子无意提到那老家伙最近在忙着个小范围的学术讲座,是系列性的,主题是【“金”与“红”的文学性比较】,就在你们出访回来时开讲的,累计需要五、六周吧。

艳奶奶:真羡慕你们的“近水楼台”,不知像我这样的能否做个旁听生?

老嫂子:这就是你的不对啦,我的老妹子。说明你还没给艳奶奶交底!别人可能需要筛查,但你家先生可是享受全院“无门禁”的,况且,你姐俩的关系有谁敢质疑?回家告诉他,他敢不让去,就来找我,看我怎么收拾他。

夫人:从没听他说过,不然他也一定会去旁听的。

艳奶奶:带上我呗。

老嫂子:如果有兴趣,不用提前通知他,有我和老妹子在,是双保险,看谁敢“拦阻”,你就大胆去……!

艳奶奶:其实,从年轻时起,“金”这部小说,也曾浏览过几次,但每次都没有正经读下去。老实说,那时,对这部小说,有一种矛盾心理:又想看、又不愿意看。常常是匆匆忙忙翻一阵,就放下了。退休后我发现,从文字爱好角度讲,这部书并不是首选,首选还是《红》。我还常常比较这两部书,定论是:此书风格远不及“红”。但得遇这千载难逢的机会,我还是愿意从更专业的角度去了解、理解两部作品的“优劣”……。

老嫂子:实话讲,自从那次他们请红学专家来院里举办讲座时,我家先生就和我说过,真没想到老X对红学还是蛮有见解的,在提问环节时,提出的问题那绝对是“冷僻”的,就连红学专家都给问住啦。事后讲:你们系的同仁,发现这个蛮出乎我的涵盖,真是头回听说,看来还真是需要再细究……。

夫人:别听他的,那不过是偶然的。

老嫂子:不对,能提出这个,那绝对是对《红》了解的非常通透,不是一般爱好者所为。弟妹,你还记得当初老X刚回来不久,在他们那次欢聚时。这帮跨界老友们在闲叙提到“比较学”时,就涉及到说,国内我们在各自专业方面中的不足太明显。就比如对“红”、“金”的比较,而在日本,他们会用《红楼梦》与《源氏物语》做更精细的比对,并找出相同和不同,在文学理论和审美情趣、人物描写等诸方面,求得取长补短、事半功倍效果……。

那时,我先生回家就对我说:当听到老友提及“读《金》而生怜悯心者,菩萨也;生畏惧心者,君子也;生欢喜心者,小人也;生效法心者,乃禽兽耳。再比如:李瓶儿算命、占卜婆子的谶语,​王婆帮闲遇雨时的“云飞”诗意等等,就可看出人家玩工科的,在涉猎我们专业时,照样会游刃有余……!不像我们这些搞纯文学的,“跳出三界外”想涉猎人家的领域,只能是两眼一抹黑,看看这就是出去与否的差别。

夫人:少抬举他啦,他不过就是些皮毛。论在这方面的专长还是老嫂子最清楚,不可扬长避短。就拿这次,我想他要是知道了,也会听的如痴如醉……。

老嫂子:你还不清楚,他们呀,聊到“眉飞色舞”时可就不管不顾啦,什么场合、什么禁忌、什么影响,通通都抛却到九霄云外。所以,就必须由我们来“踩刹车”、亮“红灯”,如此才能终得安稳。这也是他们这几年都“很听话”,并好好领会咱们做“领导的”苦口婆心,比如:坚持绝不允许将手机带入课堂,可话又说回来,如今完全禁止也是不现实的。那就需要我们去“监课”,做到尽职尽责,有错必究。不然谁愿意去听他们絮叨,你说是吧?

夫人:可不!老男孩们,真的是越老越像孩子,有时还不如咱们的乖宝贝儿们听话呢。

艳奶奶:嗨,你俩都是感同身受,而我却不同。像我们这些搞行政事物的,一旦退休基本就是废物,没有任何用处,只能是带带孩子,替儿子多少分担些琐事。只是明白的太晚啦,只能寄托后代再也不能走我的老路。

老嫂子:也不尽然!各有优长,不能简单做类比。但学有所成、掌握一技之能还是没错的,无论是在哪个社会。想再次出现那非正常年代之事,恐怕再也不会出现啦,你们说是吧?

艳奶奶:对,国家的发展趋势也不允许再次出现“动乱”,否则,也不会出现当下的繁荣昌盛、国富民强……。总之,走理工农医总是要比“虚妄”的文学来的更实际。做为陶冶情操,文学不可或缺,但那也是在物质得到满足后才能涉猎其中,不然,还不如去学历史、哲学……。

老嫂子:我听说艳奶奶当初在深造时,选读的就是先秦史?

艳奶奶:嗨,我那时也不太懂得什么是断代史,只是比较喜欢诸子百家,所以就选择了那个,不过,还是受益匪浅……。

以上就是简单整理出姐仨闲谈时的梗概。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