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堵和反围堵,一场人性博弈大棋,且看两千多年前的刘邦如何破局

品史学家江樵 2023-09-28 04:57:09

公元前204年,刘邦又一次败了。

上一次,彭城之战失利,刘邦还能丢掉老爹和妻儿,带着十余名骑兵突围而逃。

可这次,他在荥阳城内被项羽围得如铁桶一般。望着千万重的楚军,刘邦感到了亿点点绝望。

“天下如此纷乱,什么时候才能安定下来呢?”刘邦问谋士陈平。

陈平感觉老大这是有点悲观了。大乱之后会大治,这是趋势,天下人迟早会升维过上太平日子。所以不需要太操心这个问题。

绕这么大一个弯子,无非就是想问问自己能不能再次跑得脱嘛。 

这个问题,老大你不需要太担心。现在天下是一团乱麻,诸侯们谁都不服谁,之所以打来打去,无非就是围绕一个利字。所以要以利益为饵,利用人性解决问题。

刘邦一听觉得这个建议不错,马上应允。

于是,陈平带着四万黄金,向着楚营出发了。

刘邦戎马一生,多次陷入重围,身处险境。而荥阳之战,绝对是最危险的一次。

在范增的建议下,项羽这次孤注一掷,投入了最精锐的主力。

此战双方投入巨大,战斗异常惨烈。在缺人断粮的情况下,刘邦苦苦支撑。最终在陈平的一番斡旋下,项羽和麾下将士及高参范增离心,才彻底打破了这场楚汉战争期间规模最大的战略围堵。

致命的围堵

公元前206年,刘邦取得了不少突破性进展。

当年十月,刘邦在进军关中之后,兵出函谷关,进抵陕县,河南王、韩王相继归降。刘邦的地盘已经接近山东好汉彭越所在的巨野泽。这样,刘邦从西边起,沿着黄河发展,与东部反楚势力连成了一片。

项羽短时间内就丢了北方的大半江山。但当时项羽还在齐国与起兵反楚的田荣鏖战。刘邦便趁机向中原挺进。

公元前205年,他率兵到晋地东渡黄河,收服了魏王魏豹。接着又攻占河内,俘虏殷王司马卬。这样,在掌握河南、河内与河东之后,刘邦具备了与项羽逐鹿中原的条件。

项羽摆平齐国之后,迅速率兵回防。

彭城一战,刘邦被击败。形势急转直下,刘邦原有的众多盟友,惧怕项羽淫威,纷纷背弃刘邦而去。刘邦又重新成为了一个光杆司令。

项羽试图乘胜向关中进军,将刘邦彻底整熄火。

刘邦选择了主动防御,他要在荥阳与项羽展开拉锯战。

必须主动防御啊!在荥阳守一波,刘邦才能更好地守护关中老巢,否则失去了人财物的来源,这仗就没法打了。

选择荥阳,是因为它战略地位重要:这里地处中原腹地,有敖仓这个秦国最大的粮仓。失去荥阳,项羽等于被釜底抽薪,断了粮草。而粮食,几乎是决定古代战争胜负的核心因素。

就这样,项羽被刘邦拖在荥阳,长达一年之久。

这一年间,双方战斗异常激烈。

从《史记》的记载中,可得知一二:

项王数侵夺汉甬道,汉王食乏,恐,请和,割荥阳以西为汉。项王欲听之。历阳侯范增曰:“汉易与耳,今释弗取,后必悔之。”项王乃与范增急围荥阳。

从上面这一段中,我们可以得知实施围堵的经典步骤:

第一步:资源围堵。发起战争前,先断敌血脉,达到疲敌弱敌的效果。项羽的疲敌之策,是从断刘邦补给线开始的。围绕补给线(甬道),楚汉双方进行了数次战斗,可见战争有多激烈。最终楚军获胜,成功断掉了汉军的补给线,汉军开始饿肚子。

第二步:外交围堵。刘邦提出议和,想与项羽平分荥阳。但范增态度强硬,拒绝和谈,坚决要彻底消灭刘邦势力,灭其希望。

第三步:军事围堵。在断其补给,灭其希望后,项羽图穷匕见,发起了对刘邦的全面围堵。

在刘邦几乎快要弹尽粮绝的时候,项羽这么一围,几乎就是致命的。

楚汉战争形势图

谋士们的建议

对于项羽此次围堵,刘邦的谋士张良、陈平、郦食其等人,纷纷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应该如何决断?

那首先要弄清楚项羽的目的是什么。

从鸿门宴开始,项羽和刘邦的矛盾实际上就已经公开化。而后项羽将刘邦封到偏远的汉中,并派章邯等秦将在关中对刘邦进行封锁。

这就可以看出,项羽对刘邦的态度:通过战略封锁和空间挤压,封死刘邦的上升渠道,让其不得不屈服。

但随后刘邦的发展速度远超项羽的想象。而反观项羽,昏招频出,在灭秦后,却妄图恢复东周的老一套,肆意欺凌弱小,杀死楚义帝,导致其人心尽失。而在与田荣等人的战争,更是给项羽带来了巨大消耗。

为摆脱颓势,项羽将刘邦视为潜在对手,进行重点打压。而对于反对者,项羽是不给任何机会的。齐国田荣起兵后,项羽直接将其灭掉,然后不解恨还在齐国大肆烧杀掳掠一番。

可以想象,如果刘邦一旦失败,其下场也不会比田荣好多少。

那么刘邦应该如何应对呢?

兵临城下之时,谋士们各自提出对策。

郦食其认为主要的短板,是出在缺乏合作者上。应该通过加大投入来争取盟友。

最有效的做法,就是重新册封六国后裔,给钱给地给资源,让他们全都发展起来。这样,大家冲着好待遇,也会纷纷前来投奔汉王。等汉王势力一大,自然就能够战胜项羽了。

这个计策的本质,就是以利相交,广结盟友。

张良提出了下邑之谋,建议利用矛盾来争取核心盟友。

其中九江王英布,是一员猛将,和项羽有隔阂;彭越和田荣联合反楚,都可以联合起来;汉军中韩信也可以托付大事,独当一面。刘邦不是说,谁能打败楚国,就拿函谷关以东来封赏吗?不如就把地分给这几位,击溃楚国一定会有希望。

张良这种建议的本质,就是培养反项的种子选手,开出分基地疯狂爆兵,磨死项羽。

轮到陈平建议了。

陈平先是分析项羽和刘邦各自的优缺点。项羽人才环境搞得好,对人恭谦有礼,所以大家都抢着归附他。但是项羽没把人用好,赏罚不明,不能人尽其才。所以项羽手下真干实事的人不多。

刘邦对待人才的方式有点草根,他没有刻意招揽,但也比较实在,真要是人才,就舍得投钱投资源。所以刘邦手下个个都能独当一面。

因此陈平认准了,刘邦才是实干家,只要把态度改改,就一定能够广纳天下人才,肯定能成大事。

说完大趋势。那眼下该咋整呢?

上面说了,项羽手下虽然人才济济,但真正得力的人不多。

彼项王骨鲠之臣亚父、锺离眜、龙且、周殷之属,不过数人耳。

就只有范增、锺离眜、龙且、周殷这么几个而已,其他人都是拿来充数壮场面的。

就这么几个人,要想搞定有何难?汉王这家大业大的,直接拿钱砸啊!

“大王如果能舍得拿出几万斤黄金,实施反间计,离间楚国的君臣关系,就能让他们彼此猜疑。”陈平说。

看到刘邦眼神一亮,陈平接着强调:“项羽这个人,十分猜忌多疑,容易听信谗言。用反间计必然会让楚国内部自相残杀,乱成一团糟。到时候汉军再趁机攻打,必定能打败楚军!”

荥阳被围

哪条建议更靠谱?

这三条建议都有可行性,都能立马实施,但哪一条是真解决问题呢?

一、郦食其之计,花费大、难有收效

郦食其做法的本质,就是与项羽展开外交战。通过加大钱财物的投入,花钱买朋友,和项羽比谁的投入大。

刘邦当时被困在荥阳,病急乱投医。一听郦食其给开了药方,那还愣着干嘛,赶紧照方抓药啊!

“赶快刻制印信封王,趁先生这次出行的机会就给他们带去。”刘邦表态。

但郦食其还没出发,张良就来了。刘邦告诉了张良一切。

“这是谁给您出的计谋?假如您真这么做,那您的大事可就毁了!”张良赶紧劝谏,并说出反对的理由:

其一,天下大势未定,刘邦并未胜利。还没有取得胜利,自己就不分对象地分钱分地,那不是削弱自己,壮大敌人吗?

其二,还没有取得士人和老百姓的广泛支持。自己的资源并不能对楚国形成降维打击,所以不能撒胡椒面,一分一厘都得精打细算。

其三,会得罪自己人。将士们远离故土跟随刘邦出生入死,盟友们冒着被项羽攻击的危险前来投奔,要是不厚待这些人,反而拿着大头去封赏六国后裔,是不是有点伤感情呢?

其四,封了也不管用。现在情形是楚国占优势,六国后裔怕被其讨伐,得了刘邦封赏后,肯定过不了多久就会臣服项羽。刘邦能用什么办法将这些诸侯给留住呢?

这也就是说,有些朋友,和你的世界观不同,能帮的忙也有限,人家来找你纯是因为利益。对这些朋友,你掏心掏肺地去交往,人家很可能吃饱喝足了就脚板抹油溜掉。

在并没有占据绝对优势的情况下,仅靠利益是并不能争取到铁杆支持者的。搞不好就是财去人散。

二、张良之计,管用但一时难奏效

郦食其的建议不靠谱,那是不是就意味着,不具主导权时就只能交一些酒肉朋友呢?

也不尽然。

张良的建议是,找矛盾。哪里和项羽有矛盾,就到哪里去找朋友。在敌人的敌人中筛选朋友。

就比如交友,怎么更快地了解对方呢?就看对方喜欢什么,讨厌什么。如果对方喜欢的你喜欢,对方讨厌的你也讨厌,那么就能得出结论:大家有共同语言可聊。    

张良建议刘邦,比如英布、彭越、田荣等,这些人本来就和项羽有矛盾,一定要重点合作。当然态度和能力都要靠谱,田荣就因实力不济而被项羽灭掉了。  

还要扶持自己人。打铁必须自身硬,越到关键时刻,就越需要专业的班子。张良看好韩信,建议好好重用。这样一个人才培养上去了,更多的人才就会蜂拥而至,无论是凝聚力还是战斗力都会得到大幅提升。

如此一番内外兼修,还何愁大事不济,项羽不灭?  

显然这个计策着眼长远,更周密、更有针对性,是真正的老成谋国之言,充分展现了谋划者的犀利眼光和深厚功力。  

计策好是好,但是一时半会出不了活,得需要时间来实施。    

但问题是,现在兵临城下,时间上已经来不及了!

三、陈平之计,紧急关头见奇效  

陈平的计谋,是用利益挑拨矛盾。

矛盾本就客观存在,利益只是一种催化剂。就比如乌云已经存在,人工降雨火箭弹只是将其及时打落下来而已。

提前催化矛盾,显然见效更快,更能解燃眉之急。

项羽不是平时口惠而实不至吗?他的手下除了充当马前卒,能落着多少好处?

此时,刘邦派陈平拿着真金白银去找项羽手下谈,不是更容易成功吗?

足智多谋的陈平

刘邦的选择

一番分析后,刘邦首先否决了郦食其的做法,他大骂郦食其,并立即下令销毁印信。  

张良的建议肯定是制胜之策,必须长期推进,但短时间内难见成效。

而陈平所提,才是必须立刻实施的救急之计。

刘邦决定采用陈平之计,并派遣陈平前往楚营实施。

陈平一去,就抓住了两个矛盾:

一、分赃不均

项羽不愿意将称霸天下所得利益与手下共享,这令楚军将士普遍不满。

陈平用了很多黄金在楚军中进行离间活动,在众将中扬言钟离眜等人作为项王的将领,功劳很多,但始终不能划地封王,他们打算跟刘邦联合起来,消灭项羽,瓜分楚国的土地,各自为王。项羽果然猜疑起来,不再信任钟离眜等人。

二、主导权争夺

项羽十分倚仗范增,尊称范增为亚父。

如此重要的一个人,项羽却没能招呼好,而是千般猜忌,各种监视。

项羽怀疑范增等人后,派遣使者到汉军那里打探。刘邦备下丰盛的酒宴,命人端进。见到项羽的使者,刘邦就佯装吃惊地说:“我还以为是亚父的使者,原来竟是楚王的使者!”又让人把酒肴端走,换上粗劣的饭菜端给项羽的使者。项羽使者回去以后,把这些情况禀告给项羽。

项羽果然变得极为怀疑范增。范增想急速攻下荥阳城,项羽不信任他,不肯听从。

最后矛盾越闹越大,范增干脆辞职告老还乡,还没有到达彭城,就因背上毒疮发作而死。

主将高参都离心离德,项羽的全面围堵便开始漏出了破绽。

项羽和范增

撕破围堵,转危为安

在陈平的计策下,趁着夜色,刘邦终于出了荥阳,他返回关中开始重整旗鼓。荥阳之战历时一年,终告一段落。

不仅仅刘邦在拖,英布也将楚将龙且和项声拖了半年之久。

这样一番苦拖,终于换来另一战场的转机。

韩信从公元前205年八月出兵,开启了他的封神之旅。九月,他带着几万人坐着陶罐做的筏子渡过黄河,灭了西魏。九月下旬,韩信趁势进军灭了代国。公元前204年十月,他背水一战,用3万汉军击溃20万赵军,并随后灭赵。

韩信攻占西魏、代、赵后,他开始源源不断地从三地往荥阳输送士兵和粮草,以抵御项羽。

公元前203年韩信灭齐,完成对项羽的战略包围。

随着这次围堵的结束,双方未来走向已初见端倪。

从今年开始,美国频频邀请中国周边国家访美,商谈军事、安全合作等方面事宜,试图对中国展开新一轮的战略围堵。但显然美国的算盘打错了,中国不会吃这一套,任何遏制、打压的图谋只会让中国变得更加强大。

而这个过程中,两千多年前刘邦应对项羽围堵的智慧,依旧值得今人所借鉴。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