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乐寺观音阁的传说

文化愿补不足 2024-12-28 00:20:51

独乐寺位于蓟县古城中心,是中国著名的佛教寺院,是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的代表作。观音阁是独乐寺的核心建筑,除了外两层内三层的特殊结构外,内部的观音造像更享誉国内外。观音阁还有许多有趣的传说呢。

1.鲁班显圣

唐朝大将尉迟恭奉皇帝李世民的旨意监修独乐寺,但工匠们始终拿不出中意的设计,他心急火燎,却在南柯一梦中见一位老者进来造访,手里提着一个蝈蝈笼子。尉迟恭仔细一看,这哪里是蝈蝈笼子,分明是他想象中的阁楼。他一阵高兴,赶忙问:“老人家,您这‘蝈蝈笼子’要多少钱?”老者说:“多少钱也不卖。”尉迟敬德一听急了,忙向老者说明原委和自己的忧愁。老者笑道.“我是专门为修观音阁给你送来的。”说罢,把“蝈蝈笼子”放在桌上,蓦地消失了。尉迟恭醒后,急忙把工匠们集合在一起,要求他们按“蝈蝈笼子”的式样设计施工。

三个月后,观音阁的骨架已经支起来,就要上椽子了。一天中午,工匠们正坐在地上吃饭,一个黑胡子老者走到跟前,作了个罗圈揖说:“我也是木匠,同行是一家,出门断了盘缠,诸位赏口饭吃吧。”工匠们说:“就一块儿吃吧。”老者端起碗吃了两口饭,又夹一菜放进嘴里,吧嗒吧嗒嘴说:“盐短。”一个工匠就给他捏了一捏盐。老者又吃了一口菜,说:“盐短。”另一个工匠又给了他一捏盐,老者一会儿把饭菜吃光了,用手抹抹嘴,扬脖看了看观音阁,摇着头朝外面走去,一边走还念叨着:“盐短,盐短。”尉迟恭听说这件事后,猛地一惊,细问老者的长相,竟与梦中的仙人分毫不差!莫不是鲁班爷显圣?他站在观音阁前,边看做好的檬子边琢磨着“盐短”的意思。蓦地明白了,原来椽子出檐(盐)太短了,便让工匠把椽子放长一尺,上好椽子一看,正正好。

或许因为鲁班的木工祖师爷身份,他经常出现在各类大型建筑的传说中,但无论如何,观音阁结构之精巧、气势之宏伟,都是独一无二的。

2.泥塑金身

相传最早在观音阁中供奉的是一座观音铜像,高1.6米,与常人相近。唐太宗李世民东征高丽(现朝鲜)路过渔阳(现在的蓟县)时,因粮草短缺,陷入困境。李世民偶然来到独乐寺,发现观音像是铜制的,便请求借观音法身一用,并许愿日后以10倍金身奉还。之后将铜像化成铜水,铸造钱币,解了粮草之急。但是,还愿却成了一大问题,因为即使把国库中的金子全部拿出来,也不够造一尊16米之高的大金像。大臣魏徵及时上奏,称“当以10倍泥塑金身奉还”。这“泥塑”二字既解决了财政上的困难,又为李世民打了马虎眼,甚合太宗之意,后来便有了这座我国现存最高的彩色泥塑观音造像。

3.李白题匾

唐天宝十一年(752),观音阁大殿建成,恰逢大诗人李白游玩到此,住持僧人有意向李白求字,知其爱酒,便投其所好以酒相待,李白喝至酒酣处,乘兴提笔挥就。可是,当第二天人们把匾额挂上去时,发现“观音之阁”的“之”字头上竟少了一点。李白知道后虽感歉意,却并不慌张,仍向住持请酒。豪饮后,兴至时,抓起毛笔,饱蘸浓墨,抬头望匾,奋力一跃,同时将笔掷出,笔尖也不偏不倚,正好点在“之”字头上,人群中一片笑趣和欢呼声。这便是李白飞笔点“之”字的一段传说,成为干古条淡。如果仔细端详观音阁上大匾时,便可以看出,那个“之”字头上的点确实非同一般。

4.独乐晨灯

在高大的观音像脑门上,现留有一个拳头大小的洞,传说那曾镶嵌着一颗很大的夜明珠。每当清晨旭日东升时,朝霞灿烂,五彩斑斓,蔚为大观,给这座千年宝刹增添了无限神韵。这就是著名的渔阳八景之首—独乐晨灯。可惜的是,1928年的某一天夜明珠不翼而飞,再无音讯。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