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对也不对。
我们经常听,蒋介石制定「东西对进」战略,解围锦州,甚至在锦州丢失后,还利用「东西对进」夺回锦州。
但据郭汝瑰回忆:当辽沈战役打响,锦州陷入重重包围时,蒋介石根本没想过什么东西对进解围的事情。
锦州作为华北剿总和东北剿总的重要联结枢纽,傅作义本来就没那么在乎,蒋介石也决然不太好调动傅作义的兵力。所以蒋介石最大的救援希望其实是在卫立煌的身上。
他在沈阳开了好几次会,也找了不少高层将领一对一谈话,主要是想让卫立煌单方面出兵解围。
没想到,华北剿总傅作义此时竟然说:我来救!
这是个非常要命的信号。也使得包括蒋介石在内的所有国军高层都看到了前所未有的希望,锦州有救!
蒋介石大喜,当天便让国防部制定东西对进计划。
注意是当天!这份东西对进计划的制定,仅用了几个小时的时间,国防部第三厅连夜搞了一份救援计划。
计划的名字叫做「对华北剿总辽西作战指导概要」。
在这份指导概要中,我们大抵看的出来,蒋介石几乎将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了傅作义的身上。因为我们看到概要中提及到希望华北救援兵力不是一个军也不是两个军,而是高达五个军!
计有傅作义麾下13/16/62三个中央军,甚至将傅作义麾下亲嫡系部队暂3军和第35军都决定调出,全部怼到东北战场救援。
我们想象,这现实吗?
很显然,不太现实。
因为按照傅作义的想法,他至少能够提供两个军的救援力量,甚至可以抽调出三个军来帮助东北战场解围。
不过,最后的结果我们也知道。
傅作义拖拖拉拉只派出了62军、独立95师以及92军第21师,满打满算才一个半军,五个师的兵力,傅作义麾下的王牌他一个都不愿意扔到牌面上!
到底是傅作义给蒋介石涮了一顿火锅,还是蒋介石理解错了傅作义的意思,我们不得而知。
但从华北战局的情况来看,当时的傅作义自身处境也的的确确有那么一点难受。
虽然傅作义在华北摁着晋察冀打了两年之久,但华北军区成立之后,麾下两个兵团搞得他的确很难受。(一兵团在太原)
华北二兵团和三兵团,一个在北平附近,一个或突袭张家口,或远出绥远。这两地方,一个是傅作义东北剿总的司令部所在地,另一个则是傅作义发家的地方。
傅作义刚准备护着脑袋(北平),腰子(张家口)突然又被猛踹一脚,他又去护腰,脚上(绥远)又得挨一搬砖。
如果要真的比喻一下傅作义此时的状态,那就是傅作义随时都在跨步,拍就拍万一哪天迈开步子太大,扯了韧带,那就真的会要了他的命。
与拼死求战的东北战场相比,此时傅作义更愿意在华北战场“求稳”。他更愿意相信,只要能够稳住局面,他就有机会突然一击,扭转华北局势。何况,华北战场他本来就有着天然的优势。
可蒋介石显然和他的想法不一样,蒋介石在东北战场的最后一战中,显然有着决死一战的勇气,甚至可以抽空傅作义麾下的所有精锐,怼到东北战场拼死一战,这和傅作义求稳的心态显然是不一样的。
从后期平津战役的结果来看,华北二三兵团在此刻对他的进攻,就是平津战役中利用拉扯战术搞掉他王牌军35军的预演。
比起蒋介石孤注一掷的拼死一战,他的求稳没有错,他的自身处境艰难也才是真正他不愿意出兵东北的原因。毕竟曾经的35军,在东北战场秋季攻势,全然出兵,帮助陈诚打通过北宁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