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干事,再拿钱,这是一种诚信和负责的态度,也是获得成功的重要基石。
美籍老板花费大量的时间帮助中国突破美国的易拉罐封锁,如今也到了收获的季节,分批次离场拿到了自己应有的报酬。
7月25日晚间,上市公司斯莱克发布公告,控股股东科莱思与陕西投签署《股权转让协议》,国资受让对方5.01%的股权,交易款合计1.5亿元,出让方也有善意,以4.77元/股的价格折价给了对方。
作为科莱思背后的老板安旭,为冲破美国垄断的枷锁背后付出了许多,可能已经等待这个开花结果的时间太久,这几年来也慢慢在逐渐退出,把成果留在了国内。
根据上市公司斯莱克的减持公告,这已经不是对方的第一次减持,从2018年开始就陆续每一年都有减持动作,每次减持都不多。
相较于最初IPO时的持股,如今基本卖掉了大部分,但与那些只拿钱不做事的老板相比较,美籍老板安旭这个打破封锁垄断的报酬,这些年也才12.5亿元,不算特别多。
用一句话来概括,在中国突破美国精密制造行业的封锁的问题上面,斯莱克和其控股股东安旭是做过丰功伟绩的,如今做了事情、开始拿报酬。
➣ 01 80年代中国制造业的困境
引用聂祚仁院士的话来讲:“材料是人类做有用构件的物质,不管是日常生活、工业生产,或者高技术领域都离不开材料,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
易拉罐起源于美国,也在美国兴盛,可以说过去的几十年时间,美国垄断了易拉罐行业的制造技术。
70年代初期,美国可以把易拉罐制造技术慢慢传到了欧洲和日本等国家,但绝对不会轻易放任给中国,制造业的卡脖子随时都存在。
80年代初期的中国制造业非常困难,当时的青岛啤酒推出自己的易拉罐啤酒的包装,找遍中国都找不到任何一个可以制造易拉罐的厂家,青岛啤酒用于包装的易拉罐全部是从香港、日本等地方进口的。
当时的易拉罐制造困难到什么程度了呢?
用易拉罐包装的青岛啤酒一经售出,便开始限量销售,只能凭票购买,产能缺失让市场严重失衡,易拉罐制造业被国际市场牢牢卡住了脖子。
当时外汇管制严格,在这样困难的条件下,政府还是花费了大量的资金,在1984-1985不到两年时间,一口气批准了八条生产线的进口申请,这也说明了当时国内易拉罐制造业,迫切的生产线采购需求。
到了1992年的时间,国内才有少数企业攻克了符合标准的易拉罐变薄加深工艺、符合标准的易拉罐铝板工艺技术等,即使是如今,在高端精密制造上面我们还是落后于欧美。
即使随着后续改革开放的深入,国外资本强占国内市场,以合资或者独资的方式成立易拉罐生产厂;如果让我们慢慢花时间去破解,几十年发展的差距,不是那么容易追赶上的。
在这个特殊的时代背景下,安旭带的他的精密制造技术回归了中国,从乌云密布的封锁中也开始穿透出一丝阳光出来。
➣ 02 安旭带着精密制造技术学成归来,突破美国封锁
学成归来的安旭带来了技术,也代表着中国在这个易拉罐产业里,应该去扮演重要角色了。
1963年出生的安旭在一个条件优越的家庭长大,父母都是医疗行业的专家,在这样的家庭成长,为后续安旭成为改变中国易拉罐制造业的人,提供了优越的经济条件和文化熏陶。
从小开始,安旭就对精密制造很感兴趣,1988年在清华大学精密仪器机械学系硕士毕业以后,看到目前国内的现状,安旭决定继续前往美国辛辛那提大学机械工程系深造,用两年的时间又拿到了一个硕士学位。
刚刚毕业的安旭并没有选择马上回国,而是进入了当时美国易拉罐三巨头其中之一的斯多里极其公司(STOLLE),这家企业的市场份额一度领先,位于全球排名第一。
安旭在这家全球第一的易拉罐制造公司,一路深耕了11年的时间,一路从普通的研发工程师做到了工程经理,从基本层面再到里层构造,了解的足够透彻。
在中国正式加入WTO世贸组织以后,国内的经济迅速发展,安旭下定决心在2003年辞去了自己在STOLLE的经理工作,转头回到了国内筹备了一年时间,在2004年1月正式注册成立了苏州斯莱克精密公司,攻克美国技术封锁,易拉罐正式国产化的步伐开启了。
有资金、有能力、有技术、有政策支持的斯拉克发展的很快,从与昆山启迪科技园共同组建技术中信,完成技术方面的转移、成果方面的交接。
斯拉克很快在2014年上了市,营业收入3亿元,通过上市融资发展以后,到2018年的时候,营业收入就发展到了8亿元,成功了国内的龙头企业,远远超过美国易拉罐制造业的其余两个巨头。
直到今天,国内易拉罐行业的企业如春笋一般的出现,像昇兴集团、嘉美包装、奥瑞金、中粮包装等上市公司都是后起之秀。
直到这个时候,一切都办理妥当,安旭才算是松了一口气,从2018年开始有节奏的减持,做了事情以后,开始拿取一些报酬。
从2023年开始的二级市场上的表现,斯莱克的股价持续下行,一路狂跌了70%,行业竞争加大的困局,新的业绩增长点方向,这些都是斯莱克下跌的原因。
但不管如何,冲破美国的技术封锁,在易拉罐制造业国产化进程的关键点上,安旭与斯莱克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先是在美国相关企业卧薪尝胆的多年学技术,学成归来后帮助中国制造突破封锁。
先干事,再拿钱!做出了成绩就应该获得回报。
资料来源:
新华日经财报:中国制造一隅,易拉罐产业以“柔”制“刚”
新华社客户端:董事长专访|斯莱克安旭:用易拉罐“定制”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