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冬,河南省安阳市掀起整修农田工作。在推平土地的施工之前,两位考古专家来到在西郊乡小屯西北角的一处高岗地,抢在任务下达之前进行钻探,却意外发掘出历史罕见的女将军。
在这个高岗地附近曾经发现过大片的殷墟宫殿遗址,但并没有被大家所重视。在平整农田的任务下达时,安阳考古所所长郑振香认为,如果贸然施工容易对地下遗址产生破坏,万一真的有文物存在,岂不是造成了严重的损失。
可那时,大家对殷墟遗址的保护欲望并不强烈,也没有真正挖掘出什么东西了,于是郑振香便带着几个人先来到这附近进行钻探。土地上还种植着大量的棉花,棉花杆还没被拔除,不能对老百姓的土地进行破坏,大家只好沿着边缘进行钻探。
一个探方打下去,从11月20号开始,连续钻探,没多久就带出了殷代的文化层。这个过程就是拿洛阳铲往下探,根据经验看土质成色,判断年代。咱们普通人乍一看根本分不出区别,而对于这些常年考古的工作人员来说,土质的年代分层十分明显。
大家用三天的时间将探方打出来的位置进行清理,一块140米长的断面裸露在大家面前。在这个断面的附近有一块夯实的地基向此处倾斜,这足以说明这个地下有珍贵的东西存在。
在有力的证据下,这个高岗地被从平整土地规划中除去,并且作为考古地保护了起来。
这块土地的正式考古是在次年的春天。相关的考古手续都办理齐全,再加上春暖花开,地面也逐渐开化,比较好下工具,郑振香带着自己的爱人对这里进行挖掘。
刚开始考古面临的问题是围绕着之前的断面,在四方地进行下探方,分别在不同的深度都遇到了石块的阻隔,最后没办法只能铤而走险,选择在中间的部分下铲子。
幸好,中间的地方带出了红漆皮,证明了地下的确有一个墓。
那么墓主是谁,还有待发掘,不过足以令大家兴奋起来。
红漆皮出现之后,这个墓葬发掘顺利极了。不等进入墓室,便率先在探铲带出来的泥土里发现了一块玉佩。
那么有人就会问了,为什么郑振香对殷墟这块地如此执着呢?这就要提一下往年的殷墟考古了。
我们曾经考古过多次殷墟遗址,也都发现过宫殿残留,甚至发现了不少甲骨文以及青铜器出现,但是都没有任何有关墓主人和年代身份象征的东西出现。
考古中,文字的价值要远远高于文物的价值。殷商的几代君王墓葬都被洗劫一空,什么都没留下,所以,这座还有红漆皮和玉佩的墓就成了考古人最后的期望之地。
大家希望通过这座墓葬将殷墟的历史串联起来。
墓葬长4米,宽5.6米,深度大约8米,面积大约20多平方,是一座竖穴墓。在不同的朝代,墓葬的规模有不同的参照标准。但在殷墟时期,这个墓葬面积也不算太大,所以,第一时间就排除了国君之墓。
墓主人的随葬品一共埋了六层,每一层都有造型精美的文物出土,象牙杯和大量的骨笈还有精美的铜镜,以及各式各样颜色鲜艳的玛瑙等饰品。在接近地下水位的地方,还出土了带有文字“司辛”的石牛,还有大量殉葬的人骨和狗骨。
文字的出现让大家十分兴奋,于是开始着手对地下水进行抽取。一切就绪却突然被告知要停电。
考古工作多耽误一天,地下的文物就多一分危险,大家决定采用原是的轱辘缴水法,先对墓室的一角进行试探的挖掘。这一挖不要紧,一个大型的方鼎带着其他大型的随葬青铜器出现在大家面前,这意味着这个只有20平米的墓并不简单。
来电后,考古队立刻用抽水机将地下水抽干,考古人员分组下水工作,将东西一筐筐的从地下运了出来。整整挖了三米多,才将文物提取干净。
这不仅让大家对墓主人的身份感到好奇,这位重量级的人物会是谁呢?
大家开始对墓室的年代进行推测,根据出土的文物和以往考古发掘的文物进行比对,认为这个墓葬可能属于殷墟二期,也就是武丁到祖甲时期。
这个墓葬幸运的是,出土的青铜器中有一百多件都刻有甲骨铭文。只是识别甲骨文对于考古人员有些困难。这些字有的是一个女人跪在左侧中间夹着一把扫帚,然后右侧是一个小孩。在另外的青铜器上,这些图案有时候会颠倒顺序,女人跪在右侧。
不过颠来倒去无非是图案美观一些,专家们认为可能表达的是同一个意思。郑振香只好去找郭沫若求助,希望得到一点启示。在翻阅了前期在殷墟遗址出土的其他青铜器,大家惊讶的发现,类似的图案不止一次出现。
而且,在此前出土的几百件甲骨文中,光记载这个人的卜辞就有一百多近200条。
这个人就是“妇好”。
她是商代第二十二代王武丁众多妻子中的一位。武丁有六十多位妻妾,不过这些妻妾并不同他住在一起,也都各有封地,妇好是他三位法定配偶之一,也称妣辛。辛就是妇好死后的庙号。
那么,这就和出土的文物铭文对上了。
一切都变得合理了起来。
妇好的墓中还出现了一个重达九公斤的铜钺,是其生前曾使用过的武器,这也侧面印证了妇好女将军的形象。
这位赫赫威名的女将军在生前拥有极高的社会地位,并得到了夫君武丁的尊重和喜爱。她容貌姣好,也喜欢打扮,所以墓中不乏装饰之物,同时她也武力超雄,臂力过人。
不过,由于墓中没有出土妇好的尸骨,她的死因和年龄暂时都无法推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