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生产队的时候明显大伙出工不出力,这是真的吗

一往无前说事啊 2024-11-09 01:53:56

曾经在生产队工作的我们,经历了多少次秋收的艰辛和无奈。尽管人多力量大,但结果却常常令人失望。而如今,土地承包给个人后,农民们的干劲与产量却翻了几番。这一切的变化,究竟是怎么发生的?让我们一起回顾那段岁月,看看土地承包的力量到底有多大。

说起生产队的日子,许多人或许都有过这样的印象:人多,但活儿总是干不完。每年秋收的时候,我们的生产队里,总有一场“战斗”等待着我们。早上六点钟,大家就得冲进田里,开始一天的忙碌。白天干一天,晚上又要跟车装玉米,回到家的时候,往往已经是夜深人静。

在我们那个生产队里,有四十多个知识青年,六十多个社员,加起来一百多号人的劳动力,看似人手充足,可是实际情况却是,每当我们齐心协力去干活的时候,心里总是冒出个声音:这活儿真的能干完吗?明明人多,却觉得干不完的理由,仿佛成了一种宿命。

记得有一次,队长自豪地告诉我们:“今年咱们打了二十万斤粮食!”听到这个数字,大家都笑了,心里却不由得怀疑,这真的是我们拼命干出来的吗?我们所得到的,似乎总是与付出的努力不成正比。看着那些堆积如山的玉米,心里难免有些委屈,干了半天,眼看着时间已经不早,却还是觉得活没做完。

而生活在当时的社会背景里,大家都习惯了这种“大锅饭”的生活模式,虽然干活辛苦,但在某种程度上,大家的动力似乎也没那么强烈。生产队的氛围让人觉得,“反正大家都在一起干,谁也不能多偷懒,”于是,大家的工作热情也就这样被压制了下来。

可是一切在转折的那一年发生了变化,随着政策的变化,土地承包给个人,社员们开始拥有属于自己的小块土地。一时间,村里的气氛变得截然不同,大家不再是单纯的“集体主义”,而是开始关注起自己的利益来。

奇妙的是,甚至连早起和贪黑的习惯都没了,大家照样能把活儿干完。有人问我:“为什么现在的社员们干活也不觉得累了呢?”我想说,这大概是因为每个人都意识到:自己种的、自己收的,心里都有一股动力。

现在有的人家,地里的收入比生产队时期高好几倍。那种改变不仅仅是数字上的提升,更是人们对土地、对劳动的重新认识。每个人都不再只是为了一口饭而劳作,而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

在这样的环境下,土地的角色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它不再是简单的耕种对象,而是变成了每个家庭希望致富的工具。社员们开始学习农业的新技术,使用更高效的耕作方法,真正掌握了利用土地的能力。那种通过自身努力获得的成果,让大家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感。

这样的变化并不是偶然,它源于每个农民对生活的认真对待和对未来的期许。我们从生产队走到了个人承包,经历了无数的辛酸与汗水,终于在这条路上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方向。

“现在干活总能看到成效,不像以前那样干了半天却不知道收成如何。”这样的感慨在乡间随处可听。人们开始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创新和实践中,他们的脸上洋溢着自信的笑容,仿佛在诉说着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而这些转变,让我自然又想起曾经的岁月。在生产队的日子里,虽然我们忍受了许多磨难,但那段经历也教会了我们什么是团结、什么是付出。而如今的每一个丰收,都是对过去的一个回应,更是对未来的期待。

从生产队到土地承包,这不仅是一种模式的变化,更是一种观念的更新。人们逐渐意识到,土地的价值在于每个人的努力和智慧。回想起过去的经历,我们发现,无论处于怎样的历史阶段,人们内心渴望美好生活的愿望始终未变。

所以,土地承包给个人的力量就是这样的现实,它让我们能够真正掌握自己的命运,也让我们看到了通过真诚勤奋所换来的丰硕果实。

在这条成长的路上,我期待着未来会有更多的农民,以自己的双手去创造更美好的生活!希望你我都能一起见证这一切的美好与辉煌。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