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卡牌变成笔,还说不卖小学生

张书乐 2024-09-12 11:03:03

开学了,集卡的游戏又进校园了。

近期,以“奥特曼”“叶罗丽”“小马宝莉”卡片为主的一系列集换式卡牌在青少年儿童中流行开来。

这些卡包价格不一,从两元一包到上百元一盒不等,购买十元一卡包的学生比较多。

有些孩子甚至花费上千元来购买,除了线下门店,还会在线上购卡。

有家长担心,此种卡牌以盲盒形式出售,不仅容易在学生中形成攀比之风,也可能成为新型赌博方式。

近日,浙江金华的邵先生就向媒体反映,自家孩子在文具店集卡,暑期两个月花费至少15000元。

找文具店理论时,文具店老板以家长监管不力为由只退了800元。

邵先生表示,自己的目的并非退钱,而是想教育小孩让她们意识到错误。

此外,甚至还有衍生产业链,在二手交易平台上,一张顶级卡片标价高达十来万。

有媒体观察到,商品的外包装盒上明确标注有“本商品不得向8周岁以下未成年人出售”,部分内含小零件的产品,“仅适用15岁及以上人士”。

但很多商家并不会关注买家的真实年纪。

小学生为何痴迷抽集卡牌?背后有什么风险?

家长担心此类卡片做成“盲盒”形式容易造成小学生沉迷,如何看待此类销售模式?

针对此类现象应该如何进行监管?

对此,南都记者廖艳萍和书乐进行了一番交流,本猴以为:

无论是卡牌还是盲盒文具,以及更为讨厌的“烟卡”,都应该和校园绝缘。

卡游的快速成长是乘着盲盒热的东风。

集换式卡牌的性质和盲盒差不多,只是从公仔变成了卡牌。

而现在变成文具,并非文创,而是为了“掩耳盗铃”。

由于集卡热已经引发了关注,目前集卡也有新的趋势,即用更合理的方式进入校园。

例如水性笔盲盒,以文具的方式来规避舆论,但也同样会带来一些不利的影响。

毕竟,如果说卡牌还可以说针对全年龄,那么印着卡通人物的水性笔,目标受众自然不可能是写字楼里的白领们了。

此外,这种变种也带来了更合理的购买理由,就如当年包装成学习机来卖游戏机的小霸王一样。

同时,对于未成年人来说,卡牌的获得渠道极为方便,销售卡牌的门店众多,消费隐蔽性也强、甚至可能在不同店铺里分散消费。

这种结果,导致家长不易察觉、商家就算设置上限也较难控制。

由于未成年人之间借卡牌互相攀比的过度消费难以遏制,已经成为了校园内一大隐患。

对于此类行为,最佳的选择是有关部门设置要求,学校周围若干米范围内不得销售相关卡牌,范围外店铺应设置相应提示,提醒未成年人适度娱乐。

与此同时,未成年人私自购买卡牌,如使用的是其零花钱,属于正常消费行为,家长很难维权。

故!相关规则,快点来,最好是全国性的,而不是地方性的。

教育、市场监管,加油鸭!

张书乐,人民网、人民邮电报专栏作者,中经传媒智库专家,资深产业评论人

0 阅读: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