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漠、漠北、漠南,这几个历史中经常听到的名字到底说的哪里?上期介绍完地处漠北核心的色楞格河草原,我们把视线拉到漠北东部,在肯特山脉、雅布洛诺夫山脉和大兴安岭的合围之下,就是漠北东部的黑龙江上游草原了。
之所以这样命名,是因为黑龙江两条发源于肯特山东南麓的上游源头,分别是北部的鄂嫩河(古称斡难河),以及南部的克鲁伦河(古称弓卢水)。
肯特山下的鄂嫩河畔是成吉思汗出生的地方,也是他龙兴之地。而南部的克鲁伦河因为纬度更低,水量更大,气候也更加的暖和,流域内的草场更为优质,所以也被蒙古人亲切的称为母亲河。这是连接蒙古高原中部与东部一条极其重要的交通大动脉。草原上大部分的东征西讨基本上都是沿着这条河流进行的。
克鲁伦河上游的温多尔汗是蒙古汗国最初的首都,今天已经被更名为成吉思汗市。鄂嫩河在北流的过程中接纳了一些支流之后,下游的部分又被称之为石勒喀河,与它上游的鄂嫩河共同成为了黑龙江的北源。而南部的克鲁伦河则一路东流,横穿整个蒙古国东部之后流入中国境内。
在以海拉尔河为代表的大兴安岭西麓之水的共同作用之下,形成了蒙古高原上最为优质的草原一呼伦贝尔大草原。呼伦贝尔大草原得名于两个湖泊,一个叫呼伦湖,一个叫贝尔湖。其中面积较大的呼伦湖完全位于中国境内,南部面积较小的贝尔湖则充当着中蒙两国的界湖。克鲁伦河在穿过呼伦湖后,更名为额尔古纳河,这便是黑龙江的南源。
像克鲁伦河和呼伦贝尔大草原这样的自然条件,注定会成为各方聚焦的关键板块。在匈奴所代表的色楞格草原游牧部落准备越过肯特山向东发展之时,一个在中国历史上同样占据了重要地位的游牧部落一东胡,正在经营着这片大兴安岭西麓草场。两大族群长期以肯特山为地理分割线。
直到西汉初年,匈奴莫顿单于彻底击败东胡之后,残余的东胡势力被迫退入大兴安岭及其边缘地区,并形成鲜卑、乌桓两族。同样崛起于此的还有契丹、蒙古等。
与漠北中部的色楞格草原相比,漠北东部与核心农耕区的联系要更为紧密些。这种紧密关系主要是由于大兴安岭的存在。作为一条与海岸线平行,与海洋之间又存在大片低地河缺口的山脉,大兴安岭更容易接受太平洋季风的润泽,并积蓄更多的雨水。
也正是由于水从东来,大兴安岭东麓的河流水系从质量上明显优于西麓,这也为我国东北的富饶奠定了基础。那些从山岭西麓留下的河流,虽然水量小,但还是可以自呼伦贝尔大草原以南,沿大兴安岭向南到燕山山脉,铺设一条草原走廊,这就是锡林郭勒草原。
当游牧民族向南下劫掠农耕区时,这条走廊的重要性就体现出来了。相比穿越高原腹地的大漠戈壁,沿大兴安岭西麓草原走廊南下的障碍要小得多。当这条草原走廊即将走到尽头时,燕山也就在眼前了。
就地理位置而言,这条草原走廊地带不仅是漠北地区南下的重要通道,也是维持东北地区安全的屏障。对于视东北地区为龙兴之地的清王朝来说,如果不能将大兴安岭西侧的呼伦贝尔、锡林郭勒的草原走廊纳入直接控制区,大兴安岭东侧的东北地区的战略安全会很成问题。
这一点满洲人的先祖女真人就有惨痛的教训,他们虽然控制了锡林郭勒草原,但没能掌控的呼伦贝尔草原还是成为了金王朝的心腹大患。成吉思汗在统一大草原时,金王朝也成为了蒙古帝国崛起道路上的牺牲品。女真人的教训告诉满洲人,如果他们想避免自己的后院起火,就需要把整条大兴安岭西侧的草原走廊控制在手,最起码作为这条草原核心的呼伦贝尔草原不容有失。
在这种思路指导之下,成就了现在的"内蒙古",也就是传统的漠南地区,再加上呼伦贝尔一锡林郭勒草原带,至于在此之外的蒙古高原,自然就是"外蒙古"了。
到这里漠北东部的黑龙江上游草原就说完了,下期我们把视线拉到漠北西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