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海瑞可是个狠角色,直接上疏骂嘉靖皇帝,嘉靖皇帝被气的浑身发抖,却又不能拿海瑞怎么样,只能暂时关在监狱里,因为海瑞站在道德的制高点。
结果嘉靖皇帝一死,隆庆皇帝一上台,第一件事就是把海瑞给放了。这是嘉靖的意思呢,还是隆庆想给老爸收烂摊子,堵住天下人的嘴?
其实啊,这都是徐阶的功劳,嘉靖皇帝遗诏的起草人是谁?正是当时的内阁首辅徐阶。嘉靖皇帝弥留之际,释放海瑞,应该是徐阶的提醒。
徐阶助力,海瑞仕途三级跳海瑞出狱后因祸得福,官职三级跳,做了尚宝司的司丞、大理寺的寺丞、南京通政司的右通政,分别为正六品、正五品、正四品。不知不觉中,进入高级官员的圈子。
短短一年时间里的多次升迁,无疑是对海瑞勇敢批评嘉靖皇帝而下狱给予的褒奖和补偿。此时的内阁首辅仍然是徐阶,可以看出徐阶是欣赏海瑞的,不仅曾经营救过他,还多次提拔海瑞。
当时的官场需要把海瑞塑造成道德楷模,鼓励更多的海瑞出现,与不良的社会风气做抗争。
海瑞江南任上风暴起隆庆三年,海瑞的仕途和事业达到巅峰,他被派到江南委任更加重要的职务,这个职务是当时明朝所有的封疆大吏中最为显赫的职务。
派到哪里了?即当时的留都南京一带。朱元璋建国时把南京作为京都,后来朱棣当皇帝迁都北京。南京配备了几乎和北京相对应的全套机构,是整个南方的政治中心,极其繁华。
海瑞委任为御史,总理粮储、提督军务,掌管南京及周围江南多个明朝最富裕的地区。所有的头衔加在一起相当于正二品的官了,一个举人出身的官员被委任这么重要的官职,在明朝十分罕见了,可能仅此一人。
可见当时的朝廷对海瑞给予厚望,十分信任他的人品,相信他不会谋求私利,能衷心为朝廷和百姓办实事。
海瑞到江南任职的消息刚刚传出去,江南地区就炸开了锅。
平日里自知行为不检的官员们,来不及向朝廷写辞职报告,就自己带着财产偷偷离开了衙门,惹不起就只能躲了。
富人们听说海瑞要来,连忙低调行事,不敢露富,纷纷请人把朱红大门漆成黑色,出行的轿子规格降低,跟班的仆役减去大半。
穷人们欢呼雀跃,忙着准备告状,准备清算富人们。他们听说海瑞同情穷人,是富人的对头,海瑞无党无派,不怕皇帝,不怕上司,为官清廉,用银子也收买不到。
土地兼并毒瘤,海瑞铁腕整治江南问题很多,可最大的问题是根深蒂固的土地兼并。这事儿吧,就像是个毒瘤,越长越大,不仅把社会矛盾给搅和得乱七八糟,还让国家的税收收不上来。
你说这讽刺不讽刺,有的农户地都没了,税还得照交;有的富户呢,地多得跟米似的,官府账本上却连个影儿都没有。
所以啊,海瑞要想当好这个“总理粮储”,就得先把这田产给捋顺了。结果这一捋,好家伙,告状的穷人那是络绎不绝,一个个哭天抹泪地说富人抢了他们的地,官府还逼着他们交税。
海瑞心想,我这“督抚条约”里明明写着鼓励大家告状呢,怎么这状纸就跟不要钱似的往我这儿飞啊?特别是那松江府,光告乡官夺产的就有近万人,其中大部分都是华亭县的案子,那可是前任首辅徐阶的老家啊。
这事儿吧,还越闹越大,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把矛头对准了海瑞的救命恩人,刚刚离任的首辅徐阶。
这官场啊,真是比唱戏还热闹。
松江府相当于现在的上海,经济繁荣。徐家是当地响当当的大户人家,剥削贫农、压迫奴仆,简直是日常小菜。
徐阶刚满周岁那会儿,就被家里的奴婢给扔进了枯井。家人发现时,他已经没了气息。但家人舍不得啊,就把他的尸体留在了家里。谁想到三天后,他又奇迹般的活了过来。可见徐家在当地那是积怨不少啊!
那个把徐阶扔进枯井的奴婢,要不是对徐家苦大仇深,也不会对一个婴孩下手,报复徐家。
徐阶为官四十多年,门生故旧众多,三个儿子也因为他的关系,顺利进入官场,为这个家族添砖加瓦,赚得盆满钵满,还在家乡买了不少地。
徐家很快就成了松江一带的地主中的地主,那田地多得羡煞旁人。
松江的事儿、江南的事儿,那是一堆堆的。要是想把松江这近万个案子都理清楚,那可得费老鼻子劲了,不仅得花时间,还得有一大堆人手。
更关键的是,这些案子都是陈年老账,土地转让文书早就不知道去哪儿了,这咋清理啊?其他的府州,比如苏州、常州、镇江啥的,情况也都差不多,只是问题没那么突出罢了。
这可咋办呢?海瑞有海瑞的招儿,他干脆用了自己觉得最简单粗暴又有效的办法:用行政手段解决经济纠纷。在他看来,解决经济问题的原则是社会稳定。
于是,海瑞要求所有富户都得退一半田地给官府,再由官府看着办,分给那些告状的穷人。他还把恩人徐阶的家族当成了“领头羊”。
他觉得,只要这只“领头羊”带头退田,其他的富户就不敢不从了。你再硬,能硬得过前任首辅吗?
海瑞雷厉风行说干就干。他特意跑去拜访了比自己年长十岁的徐阶,请求徐阶大人大量,体谅自己的工作,也请这位退休首辅继续发挥余热。
徐阶还算识大体,带头退了一万亩田地,这样既给了海瑞面子,也对得起松江府的父老乡亲了吧。
但海瑞对徐阶的表现可不买账,他知道,徐阶何止两万亩地?退一万亩太少了!明面上的地是报给官府应付税赋的,有权有势的大人物自有自己的渠道隐瞒不报。
徐氏家族当时到底有多少田地,到现在还是个谜。有人说六万亩,有人说十二万亩,还有人说四五十万亩。
海瑞不清楚徐阶到底有多少田地,但无论如何不相信只有两万亩,拗劲就上来了,拿起笔给徐阶写了封信,要求徐阶督促三个儿子是否遗漏退田的数量,若有就赶紧补上。
徐家的田地不是徐阶一个人的,他的三个儿子都有份,此时徐阶已经年近七十。
徐阶见海瑞逼着自己退田,有点哭笑不得,可又无奈,就向自己的老部下现任内阁首辅李春芳求救。谁也没料到海瑞竟然拿恩人徐阶开刀,李春芳也是哭笑不得,就派人送信给海瑞,让他得饶人时且饶人。
海瑞这人认准的事就极其认真,回信说不怨自己,怨徐家田产太多民愤极大,为富不仁,民风又彪悍,退田消灾有什么不好?
李春芳也毫无办法,最终徐家退田四万亩,不但退了田,徐阶的三个儿子也因为在当地的恶劣行为被发配边疆充军。
海瑞当官的原则是社会和谐,坚定不移地维护穷人,富人要的是面子,穷人要的是有饭吃。
官场套路深,海瑞独木难支徐阶吃了亏心里堵啊,再任由海瑞搞下去,要家破人亡了,老部下李春芳治不了海瑞怎么办?找专提意见的言官啊,赶紧把海瑞弄走。
一番授意下,有言官上疏,海瑞气节闻名天下,但为人过于迂腐,不通人情世故,建议给海瑞换个岗位,但不宜重任。
官场有官场的规矩,有自己的套路,想不用海瑞,说辞理由一大堆。很快,其他言官也上疏弹劾海瑞,列出海瑞一大堆问题,甚至说海瑞在江南搞得人心惶惶,动摇了国家的根基。
海瑞在江南拼命清算富人,穷人又交不起租,江南财赋保障不了。
此时内阁首辅换成了高拱,尽管高拱和徐阶早年关系不好,常公开争吵,但没到撕破脸皮的地步,这次他意见和徐阶一致。
高拱也认为海瑞必须离开江南,否则江南不得安宁。最终吏部给了海瑞“志大才疏”的评价,免去了海瑞在江南的职务。
当海瑞的为官原则损害到一个庞大的既得利益阶层时,仅靠一人之力如何对抗?
最终,海瑞成了没有衙门的闲官,他一怒之下回乡养病。
弹劾海瑞的一名言官和徐阶成了亲戚,他的一个女儿嫁给了徐阶的一个晚辈。多年后,徐阶以八十一岁高龄病死,死时膝下儿孙满堂,广有田产。
前后几任首辅,无论是徐阶还是高拱、张居正,都容不下海瑞,直到张居正死后,海瑞才重新起用。
海瑞的理想与现实的鸿沟明朝需要海瑞这样的道德楷模,但是没有谁愿意像海瑞那样一贫如洗地生活着。
海瑞的理想社会是一个和谐、公正、清廉的世界,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这个理想。然而,在封建社会中,权贵们的利益与海瑞的理想格格不入。他们害怕海瑞的改革会损害自己的利益,因此不惜一切代价打压他。
海瑞的悲剧在于,他的道德理想与现实之间存在巨大的鸿沟。他试图用自己的力量去填补这个鸿沟,但最终还是失败了。这不仅仅是因为权贵们的打压,更因为封建社会的制度本身就不允许这样的理想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