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春天生病

文化学者黎荔 2023-03-18 02:06:07

作者:黎荔

一年四季,人如果生病了,都是一件令人悲哀的事。但如果是在春天,偶感风寒,抱恙在身,相比较而言,还算略带些美感意味。

“伤春悲秋”是中国古代文人传统。所谓伤春悲秋,说的就是这个人有一颗敏感的心,看到春天的花儿落了,就知道春天就要过去了,便想到青春易逝而感到伤心;秋天到了,看到万木凋零,便引发对人生的悲叹。春天的花雨飘零,秋天的落叶成阵,都很容易引发诗人对自然的感伤。多情多感,是诗人的气质,也是多病的缘由。旧时常形容才子为“多愁多病身”。到底是因为人体弱多病,所以感情脆弱,容易忧愁苦闷,还是因为人心思过重,所以体质易感,更容易受到疾病侵袭。从这两方面理解都无不可。

说起来,春天本来就容易生病。此时正是冬春换季之时,昼夜温差大,人体内部系统尚来不及适应。春天孩儿面,一日多变脸,气温变化无常,乍暖还寒,极度考验人的免疫能力。而且春季多风,风为百病之源,《黄帝内经》有虚邪贼风颇易诱病之说,《素问·金匮真言论》也有“春病在阴”的说法。在风寒未消、容易滋生疾病的春天,诗人得了一场缠绵的春病,他倚着病枕,听着帘外风又飘飘,雨又萧萧,一片春愁无可托,一首伤春的诗词便诞生了,一种病恹恹的审美氛围,从此留在了文学史的记忆中。

比如这首北宋政治家、词人韩琦的《点绛唇·病起恹恹》:

病起恹恹、画堂花谢添憔悴。乱红飘砌。滴尽胭脂泪。惆怅前春,谁向花前醉。愁无际。武陵回睇。人远波空翠。

词人大病初起,精神困倦,看到画堂里落花满地,使人平添愁绪。凋零的花瓣在空中飞舞,坠落到石阶上,如簌簌而落的胭脂泪,让人心碎。春天匆匆而逝,人也别离,与谁在花前共舞?愁绪如海,无边无际。徘徊香径的词人,由眼前的“乱红飘砌”联想到“落英缤纷”的武陵溪,那里正是驻春藏人的好地方。然而转首回望,武陵何在?所念之人,遥在一方,虽凝睇翘首,终是怀而不见,望中徒有翠波而已。

韩琦曾与范仲淹率军防御西夏,在军中颇有声望,人称“韩范”,之后又与范仲淹、富弼等主持“庆历新政”,他为相十载、辅佐三朝,为一时名德重望。这首艳丽的小词,政治舞台上刚毅英伟、喜怒不见于色的韩琦,如果不是一场恹恹春病,是断然写不出来的。我觉得,这首词也不仅仅是个人之病,实乃时代之病。由落花而伤春,由伤春而怀人,实暗寄时事身世之慨。这首词写于韩琦被解除了河北安抚使的职权之后,他心情苦闷,憔悴而多病,同时也非常怀念那些贬出朝廷的志同道合的同僚,词中所怀远人应是同道中人,而非相思中人。由于当时形势所迫,动辄得咎,韩琦不得不借助于伤春怀人的传统手法来表达,功业未就而人已老病、理想破灭的浓浓愁绪。

在春天,我也常常生病。病中的心境糅合着伤春意绪,往往制约着这一时期我的情绪和气质。如果是晴天,在明媚的阳光和盛开的花朵之下,你好像看到了春天不为人知的阴影部分。你会想到所有的人都在计划着踏青出行,而你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欢乐都是别人的,而你被遗忘在世界的某个角落。如果是雨天,云低垂,铅般坠着,大有“黑云压城城欲摧”的模样,你恹恹地坐起在窗前,看沉默的城偶尔呼出几声风的呜咽,本来就病体无力,作息颠倒,睡得昏昏沉沉,人极为萎靡疲懒,因阴雨的绵绵更失去了时间感。春天的雨啊,一场又一场下得那么没完没了。倚着一帘病枕,你想着“花谢花飞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好像听到了自己夹杂着风声雨声的心底的呜咽声。

人食五谷,也生百病。一年四季,如果非要生病,我宁愿在春天生病。每一次春来,就是一次伤春的体验。如果再生上一场小病,那就更悱恻易感了,一花,一草,一鸟,一虫,一山,一石,都可能激起万千心绪。即使,这对大多数人来说,并没有什么好处。

1 阅读: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