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带来效益的创新,都是无用功!甚至会加速企业的倒闭

景子量子 2024-11-01 03:33:38

导语:现如今,企业发展的空间越来越紧张,倒逼着许多中小型企业不得不有所创新,无论是为了自身的利益还是跟上时代的潮流……但是,创新不是简单的将一个东西多一笔少一笔的改动,没有效益的创新是毫无意义的……

讲师:余世维

毓见商学院院长

众所周知,任何企业想要持续发展都离不开创新,但是究竟该如何创新才能为企业带来最大的效益。

创新的定义

关于创新的定义,很多人最初会想到产品的推出,比如开发出一款新产品。然而,创新的涵盖范围远不止于此。新材料、新方法以及新体验都可以视为创新,甚至运动和社交平台功能的更新也包含在内。

因此,创新在英文中简单地被定义为“anything new”,即任何新的事物都可以被认定为创新,包括新方法、新渠道和新材料等。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的五大战略产业中就包括了新材料,这一提法在六七年前被提出。五大战略产业分别是教育、医疗、农业、新材料和新能源,而新材料恰好处于其中,可以证明材料的创新同样重要。研发出新材料并不简单,任何新的事物都可被归为创新,因此不必因未能开发出新产品而感到灰心。我们应该积极思考新方法、新材料和新体验的可能性。

例如,虚拟现实(VR)技术的应用为医疗领域带来了全新的可能性。在心脏手术中,传统的手术环境只能容纳有限的观察者,而借助VR技术,影像可以被放大并展示给更多的医学生和年轻医生,让他们能够实时观察手术过程。这表明,创新源于新技术的运用,带来了更高的教学和学习效率。

提到诺基亚,我们可以看到它在手机市场的转型历程。尽管诺基亚曾是手机市场的先行者,但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其市场份额逐渐缩小。诺基亚并未放弃创新,目前更是将重心转向VR和AR等新技术领域,显示出它在持续适应市场变化。

在谈到创新时,可以借鉴模仿与改良的理念。新加坡的成功发展表明,模仿加上改良可以实现创新。对于企业而言,若实在无法想出新点子,不妨引导团队进行模仿,随后加以优化,这样也能产生新的创造力。

在实际运营中,若创新不能带来实际的效益,它就显得毫无意义。因此,值得企业领导在团队提出新点子时,关注其可行性和效益。通过科学的数据和市场试验来证实创新的有效性,确保投入的资源能够产生合理的回报。

总的来说,创新的过程需要团队的共同合作,没有哪个成功的创新是由个人独立完成的。一个成功的商业模式需具备资金、技术、团队和渠道,而团队的力量则是实现创新、推动项目进展的关键。

因此,企业在追求创新的同时,也要确保团队的建设和资源的整合,以实现预期目标。

信息过滤

而想要创新,首先信息的一手性及其关键

在1941年4月,中国就获得了关于日本计划偷袭珍珠港的情报,并及时告知了美国总统罗斯福。然而,相关信息在繁杂的报告中被淹没,直到1942年1月,罗斯福才意识到这一情报,但此时珍珠港的事件已然发生。信息的冗余导致关键内容未被及时关注。

在讨论组织中的障碍时,我们可以识别出两类,个人障碍和公司相关障碍。首先,信息的泛滥是一个主要问题。我建议,高层管理人员应通过颜色分类公文和报告,设置处理优先级:红色需当天批示,绿色两天内批示,蓝色三天内批示,其余为黄色。这种方法有助于确保重要信息不被忽视。

其次,事件的压力也不可忽视。历史经验表明,小事情通常会被延迟决策,而大事情则需要迅速响应。这说明在决策时应保持平衡,确保不因小事过度延宕,也不因大事匆忙决策。

另外,组织氛围是关键因素之一。在中国,传统上对上级的尊重可能导致下属不敢表达意见,这种氛围虽出自文化,但在企业中可能抑制创新和反馈。因此,鼓励开放的沟通环境至关重要。

再者,信息的过滤现象普遍存在。信息在各级管理层之间传递时,往往因为权力结构或信息控制而被逐层过滤。董事长应定期与下属沟通,以了解最真实的情况,避免重要信息的遗失。

最后,缺乏反馈也会导致理解偏差。在领导与下属之间,明确的反馈机制是确保信息传递准确与有效的基础。缺乏及时的反馈可能导致双方产生误解,影响工作成效。

企业休眠

接下来我们探讨的第一个概念是“休眠”或“冬眠”。大家可能都知道,蛇与青蛙都会经历冬眠,这一过程是为了让它们的心跳降到最低水平,以维持基本的生命活动,依赖于土壤中的微量氧气度过寒冷的冬季。

当春天来临时,它们得以复苏。因此,我们也可以把最糟糕的状态视为“休眠”。只要活着,就仍然有希望。人生中除了死亡,其他的都是暂时的挫折。

日本寺庙中常常标示着这样的格言:“人生除了死,其他都是擦伤。”还有一句话也颇有哲理:“只要活着就是赚到了。”这些话语提醒我们,无论处境如何,我们依然拥有重新开始的机会。

接下来,我们要关注的是如何应对困难的生存策略。首先要明确,休眠并不等于企业倒闭,倒闭意味着彻底失去运营。我们应该尽量避免关闭公司,尤其是当家庭经营的公司面临危机时。

我们需要意识到,企业经营并非能始终获利。实际上,在经营过程中,我们可能需要将以前赚取的资金重新投入以维持生计。所以,在觉得自己企业难以向前的时候,一定深刻考虑清楚,究竟是该及时止损还是等待柳暗花明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