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磷酸铁锂:基础知识、性能特点、应用场景、制造成本分析

锂电还是我更懂 2024-10-20 09:20:33

磷酸铁锂,也称为LFP(Lithium Iron Phosphate)或LiFePO4,是一种常见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下面将详细介绍磷酸铁锂的基本知识、性能特点、应用场景、制造工艺和成本分析等内容,帮助大家全面了解这种备受关注的动力电池材料。

图源:网络

01

基本知识

1. 化学结构:磷酸铁锂晶体结构为橄榄石型,由P-O四面体和Fe-O八面体构成。其中,锂离子位于四面体和八面体之间的空隙中。

2. 元素组成:磷酸铁锂由铁、磷、氧和锂四种元素组成,其中铁和磷的原子个数比为1:1,锂和氧的原子个数比为1:4。

02

性能特点

1. 安全性高:磷酸铁锂晶体结构稳定,不易发生热分解和燃烧,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2. 循环寿命长:由于其化学性质稳定,磷酸铁锂电池的循环寿命较长,一般在2000次以上。

3. 温度范围宽:磷酸铁锂电池可在-20℃~60℃的温度范围内使用,适应性强。

4. 环保性佳:制造过程中不产生有毒有害物质,对环境友好。

03

应用场景

1. 电动汽车:磷酸铁锂是目前电动汽车用动力电池的主要正极材料之一,具有长里程、高功率等优点。

2. 储能系统:磷酸铁锂电池在电力储能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可用于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等分布式能源系统。

04

制造工艺

1. 合成方法:磷酸铁锂的合成方法主要有化学法和物理法两种。化学法以铁、磷、锂和氧的化合物为原料,通过高温固相反应制备;物理法则采用物理混合法制备。

2. 正负极制备:正负极主要由活性物质、导电剂和粘结剂组成。将活性物质与导电剂和粘结剂混合均匀后,涂覆在金属箔上,经过干燥、碾压和切割等工序制成电极片。

3. 电池组装:将正负极片与隔膜、电解质等材料组装在一起,制成磷酸铁锂动力电池。

05

成本分析

1. 材料成本: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主要成本为铁、磷、锂和碳等原材料。其中,铁和磷的储量丰富,价格相对较低;锂元素较为稀缺,价格较高。

2. 制造成本:磷酸铁锂电池的制造成本主要包括电极制作、电池组装和检测等环节。制造成本与生产规模密切相关,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平均成本将逐渐降低。

3. 其他成本:其他成本包括研发成本、运输成本和销售费用等。这些成本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磷酸铁锂电池的总成本。

总的来说,磷酸铁锂作为一种优秀的动力电池材料,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长循环寿命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电动汽车和储能系统等领域。其制造工艺包括合成、正负极制备和电池组装等环节,总成本受到材料成本、制造成本和其他成本等因素的影响。

在生产过程中,人员、设备、原材料、方法及环境是影响产品质量的关键因素。在LiFePO4动力电池的制造中,人员和设备属于管理范畴,因此将重点讨论原材料、化成方式及生产环境对电池性能的影响。

1. 电极活性材料中的杂质导致的失效

在合成LiFePO4时,可能会引入少量的Fe2O3及其他杂质,这些杂质在负极表面还原,可能穿透隔膜并引发内部短路。此外,LiFePO4若长时间暴露于空气中,湿气会导致电池性能恶化,初期材料表面形成无定型的磷酸铁,其组成和结构与LiFePO4(OH)相似;随着OH离子的嵌入,LiFePO4逐渐被消耗并体积增大,最终再结晶形成LiFePO4(OH)。同时,LiFePO4中的Li3PO4杂质则表现出电化学惰性。石墨负极中的杂质含量越高,会导致更大的不可逆容量损失。

2. 化成方式对电池失效的影响

在形成固体电解质界面膜(SEI膜)过程中,活性锂离子的不可逆损失首先表现为锂离子的消耗。研究显示,提高化成温度会导致更多不可逆锂离子损失,因为此时SEI膜中无机成分比例增加,转变过程中释放的气体会导致膜出现更多缺陷,从而使得锂离子大量嵌入石墨负极。

在化成过程中,小电流充电虽然能形成均匀的SEI膜,但耗时较长;而大电流充电则会引发更多副反应,增加不可逆锂离子损失并提高负极界面阻抗,但节省时间。目前普遍采用小电流恒流-大电流恒压的化成模式,以兼顾两者优点。

3. 生产环境中的水分对电池的影响

在实际生产中,电池难免接触空气。由于正负极材料通常为微米或纳米级颗粒,而电解液中的溶剂分子存在较强的亲水性,易吸附空气中的水分。

水分与电解液中的锂盐(尤其是LiPF6)反应,不仅导致电解质分解(生成PF5),还产生HF等酸性物质。这些物质会破坏SEI膜,HF还会加速LiFePO4活性物质的腐蚀。此外,水分也会导致嵌锂的石墨负极部分脱锂,并在SEI膜底部形成氢氧化锂。同时,电解液中溶解的O2也会加速LiFePO4电池的老化。

因此,在生产过程中,除了工艺外,原材料中的杂质(水分)、化成过程等因素对LiFePO4动力电池的失效具有重要影响。因此,控制材料纯度、环境湿度及化成方式显得尤为重要。

在动力电池的使用周期中,大多数时间处于搁置状态。经过长时间搁置后,电池性能通常会下降,表现为内阻增加、电压降低和放电容量减少。造成这些性能下降的因素多种多样,其中温度、荷电状态和时间是最显著的影响因素。

Kassema等人分析了LiFePO4动力电池在不同搁置状态下的老化,认为其主要老化机制与正负极电极及电解液的副反应相关(相较于正极,石墨负极的副反应更为显著,主要是溶剂的分解及SEI膜的生长),这会消耗活性锂离子,同时导致电池整体阻抗增加。活性锂离子的损失进一步加剧了电池的老化

电池在使用过程中通常会放热,因此温度对电池的影响非常重要。此外,路况、使用方式和环境温度等因素也会对电池产生不同的影响。

对于LiFePO4动力电池在循环过程中的容量损失,一般认为是由活性锂离子的损失引起的。Dubarry等人的研究表明,LiFePO4动力电池在循环过程中的老化主要是经历了一个复杂的消耗活性锂离子SEI膜生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活性锂离子的损失直接降低了电池容量的保持率;SEI膜的不断生长一方面会导致电池极化阻抗的增加,另一方面,SEI膜厚度过厚会导致石墨负极的电化学活性部分失活。

在高温循环时,LiFePO4中的Fe2+会有一定的溶解。虽然Fe2+的溶解量对正极的容量没有明显影响,但Fe2+的溶解和石墨负极中Fe的析出会对SEI膜的生长起到催化作用。Tan对活性锂离子损失的位置和步骤进行了定量分析,发现大部分活性锂离子的损失发生在石墨负极表面,尤其是在高温循环时更为明显,即高温循环容量损失更快。此外,Tan总结了SEI膜破坏和修复的三种不同机理:(1)石墨负极中的电子透过SEI膜还原锂离子;(2)SEI膜的部分成分溶解和再生成;(3)由于石墨负极的体积变化引起的SEI膜破裂。

除了活性锂离子的损失之外,正、负极材料在循环使用中也会发生恶化。LiFePO4电极在循环使用中会出现裂缝,这会导致电极极化增加、活性材料与导电剂或集流体之间的导电性下降。Nagpure利用扫描扩展电阻显微镜(SSRM)半定量地研究了LiFePO4老化后的变化,发现LiFePO4纳米颗粒的粗化和某些化学反应产生的表面沉积物共同导致了LiFePO4正极阻抗的增加。此外,石墨活性材料的损失导致的活性表面降低和石墨电极的片层剥离也被认为是导致电池老化的原因,石墨负极的不稳定性会导致SEI膜的不稳定,会促进活性锂离子的消耗。

电池的大倍率放电可以为电动车提供大的功率,即动力电池的倍率性能越好,电动车的加速性能也越好。Kim等人的研究结果表明,LiFePO4正极和石墨负极的老化机理是不同的:随着放电倍率的增加,正极的容量损失增加程度比负极大。低倍率循环时电池容量的损失主要是由于活性锂离子在负极的消耗造成的,而在高倍率循环时电池的动力损失是由于正极阻抗的增加造成的。

虽然动力电池使用中的放电深度不会影响容量损失,但会影响其动力损失:动力损失的速度随着放电深度的增加而增加,这与SEI膜的阻抗增加、整个电池的阻抗增加有直接关系。相对于活性锂离子损失,充电电压上限对电池失效的影响并不明显,但是太低或太高的充电电压上限都会使得LiFePO4电极的界面阻抗加大:低的上限电压下不能够很好地形成钝化膜,而太高的电压上限会导致电解液的氧化分解,在LiFePO4电极表面形成电导率低的产物。

LiFePO4动力电池在温度降低时,其放电容量会迅速下降,主要是由于离子电导率的降低和界面阻抗的增加造成的。Li通过分别研究LiFePO4正极和石墨负极,发现限制正、负极低温性能的主要控制因素是不同的:在LiFePO4正极中,离子电导率的降低占主导,而在石墨负极中,界面阻抗的增加是主要原因。

在使用过程中,LiFePO4电极、石墨负极的退化和SEI膜的不断生长,不同程度地造成电池失效。此外,除路况、环境温度等不可控制的因素外,电池的正常使用也非常重要,包括合适的充电电压、合适的放电深度等。

在使用电池时,往往难以避免过充的情况,相对而言过放的情况较少。过充或过放会导致电池内部产生过多的热量,进而使电池温度升高,影响电池的寿命,并增加电池着火或爆炸的风险。即使在正常的充放电条件下,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电池系统内部的单体电池容量不一致性也会增加,容量最低的电池也会经历过充和过放的过程。

尽管LiFePO4相对于其他正极材料在不同充电状态下具有最佳的热稳定性,但过充仍可能引发LiFePO4动力电池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隐患。在过充状态下,有机电解液中的溶剂更容易发生氧化分解,其中乙烯碳酸酯(EC)在正极表面的氧化分解更为突出。由于石墨负极的嵌锂电位非常低,锂在石墨负极的析出有很大的可能性。

过充条件下引发电池失效的主要原因之一是锂晶枝刺破隔膜引起的内部短路。Lu等人分析了过充导致石墨负极表面镀锂失效的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石墨负极的整体结构没有明显变化,但出现了锂晶枝和表面膜,锂和电解液的反应导致表面膜不断增加,这不仅消耗了更多的活性锂,还使锂在负极表面的扩散变得更加困难,进而进一步促进锂在负极表面的沉积,导致容量和库仑效率进一步降低。

此外,金属杂质(尤其是铁)通常也被认为是电池过充失效的主要原因之一。Xu等人系统地研究了LiFePO4动力电池在过充条件下的失效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在过充/放电循环过程中,铁的氧化还原反应在理论上是可能的,并给出了反应机理:过充时,铁首先氧化为Fe2+,然后Fe2+进一步氧化为Fe3+,接着Fe2+和Fe3+从正极一侧扩散到负极一侧,最后Fe3+还原成Fe2+,Fe2+进一步还原形成Fe;在过充/放电循环过程中,铁晶枝会同时在正极和负极形成,刺穿隔膜形成铁桥,导致电池微观短路,而明显的现象是过充后温度持续升高。

在过放电过程中,负极电势会迅速升高,这会导致负极表面固体电解质界面(SEI)膜的破坏(其中富含无机化合物的部分更容易氧化),进而引发电解液的额外分解,导致容量损失。更重要的是,负极集流体中的铜箔会发生氧化。Yang等人在负极的SEI膜中检测到了铜箔的氧化产物Cu2O,这会导致电池内阻增加,引发电池容量损失。

He等人对LiFePO4动力电池的过放电过程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在过放电时,负极集流体中的铜箔可以氧化为Cu+,Cu+进一步氧化为Cu2+,然后它们扩散到正极,在正极发生还原反应,形成Cu晶枝,刺穿隔膜,导致电池内部微观短路,同时由于过放,电池温度也会持续上升。

LiFePO4动力电池的过充可能会导致电解液氧化分解、锂析出和铁晶枝的形成;而过放可能会引起SEI膜破坏导致容量衰减、铜箔氧化,甚至形成铜晶枝。

文章来源:旺材钴锂镍

注:本站转载的文章大部分收集于互联网,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文中观点仅供分享交流,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您告知,我将及时处理!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