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印度工厂扩编,大陆市场有能力再造“富士康”

王新喜科技趋势 2023-10-28 11:37:00

文/王新喜

富士康被查,引发的热议仍在持续发酵。

此前据《环球时报》报道,国内两大部门分别对富士康进行调查,首先是税务稽查,查有没有偷税漏税。其次是用地调查,主要是调查有没有囤地。

这次调查,出现了不少偏向富士康的声音。有业内人士认为,如果过于严查,可能会导致解决了120万打工人就业的富士康也凉了,而对于有些城市来说,富士康就是外贸的半壁江山,如果富士康因为各种原因离开大陆,大陆是否能出现一个接近富士康这种规模的代工公司把代工业务接纳过来,目前看应该存在不少要解决的问题。

富士康印度厂区扩编,转移印度的决心非常大

事实上,这些观点的本末倒置之处在于,不是查富士康导致富士康凉了或者走了,而是富士康一直在转移一直在逃离,转移印度的决心非常大。如果还放任不管,等到富士康转移完了,国内还没有应对之策,就晚了。

从目前最新的消息来看,为了进一步开拓印度市场,鸿海集团加大了对印度的投资,并计划扩建清奈厂区。近日,鸿海集团宣布将在印度清奈厂区进行大规模扩编,预计员工数量将从目前的4万人增加到20万人。

富士康在印度的工厂经历过罢工,经历过员工的纵火事件,经历过各种问题,给富士康带来了巨额的损失,但依然不改富士康重金投资印度的决心。现在产业链的竞争已经白热化了,富士康以前红利吃尽,要土地给土地,要税收优惠给税收优惠,现在这样大规模的向印度转移,很难说没有问题。

客观来说,这些年富士康在大陆发展也是存在一些问题的,比如说各地为了吸引富士康,做了很多税收减让,有些是正常的,有些可能就是违反国家税务原则。深圳市税务局对富士康在深圳的多家工厂进行了税务检查,发现存在违规行为,自然资源部门也发现了富士康在昆山的部分工厂存在违规用地的情况。

在用地方面,我们为了建立智能手机产业链付出了很大的代价,但是廉价给的土地,富士康竟然还能建商品房卖,以市场价向其他企业转售土地或者“出租土地”,在过去三十年,富士康全国四十多个产业园,转卖获利或者“超期闲置”的土地太多了。

作为一家上市公司,富士康的经营决策既受市场因素影响又受股东因素影响,在享受完中国大陆优惠政策后,富士康把工厂搬到了美、印等地,并关闭了近 20 家工厂。此前有媒体爆料,深圳富士康已经拆除了8条产线,并解雇了不少新员工,对于老员工开始鼓励休假,而富士康却在印度正在疯狂招工。

付出如此代价换来的产业链,富士康很早就在潜移默化蚂蚁搬家的给你拆了,这些问题不能再无视了。

在富士康不断向印度、美国迁移的时候,中国的“惠台”政策是否还得持续?

根据金灿荣教授的说法是,很多年前,外资还有台资是受到一些超国民待遇的,这种情况在一段时间可以理解,毕竟那个时候我们资本稀缺。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那就得一视同仁,内地企业怎么监控,对港资、台资也得一样监控。

富士康深耕大陆多年,发展到今天,厂区达到40多个,其员工总数超过100万。如果富士康走了,出现大规模的失业,这种想法是建立在两个前提之下,其一是,富士康的核心价值无可替代,中国大陆无力承接富士康在大陆的业务。其二,富士康可以不依赖苹果,独立做决策。

事实上,这两个前提都不成立,且后者影响前者。

富士康若下决心要走,中国大陆或再造“富士康”

首先,我们知道,富士康的核心营收是来自苹果,一直是跟着苹果的大战略走的。从目前来看,中国大陆的营收占据了苹果近20%,苹果不可能放弃中国大陆市场,库克前段时间表示,目前超95%的产品仍在中国制造组装,希望与国内供应链共赢。

库克不放弃中国市场,这说明大陆肯定要有代工厂来满足苹果组装代工的需求。在当下,业内认为,郭台铭参选实际等同于保送顽固坚持“台独”立场的民进党参选人赖清德上台。这无疑对富士康在大陆的业务造成了巨大的不确定性。

苹果利润的25%来自中国,但iPhone15系列的中国大陆零件价值(2%)已经是整机总价的零头,这在当下引发了一些不满,在这种情况下,为确保中国市场的共赢格局,苹果必须把代工业务放在中国大陆,才能确保它在中国市场更好的稳定经营。

马云曾经说,未来教育在,新东方未必在。同样的道理,苹果的代工业务在中国,但未来富士康未必在。如果富士康不稳定、靠不住,苹果就选择另一家在中国市场替代它。

事实上,从当下来看,苹果与另一家公司的联系已经越来越紧密——立讯精密,根据金融界报道,富士康被调查,苹果已越来越离不开立讯精密。很长时间以来,富士康的郑州工厂一直主导着苹果的iPhone组装业务,但是分析师指出,立讯已开始承接富士康无法完成的苹果订单,目前正在蚕食富士康的苹果业务份额。

前段时间,苹果去了立讯精密,很明显是更加倾向于让立讯精密承接更多的业务,立讯的年报显示,去年,该公司最大客户为其贡献了73%以上的营收。尽管没有明说,但这个最大客户就是苹果。

苹果也意识到,郭台铭作为商人参与政治,搅动台海风云,对于它在大陆的业务来说,是一个越来越不稳定的因素。

天风国际证券知名分析师郭明錤表示,立讯正在为苹果2024年推出的高端iPhone处理业内人士所说的“新产品导入”(NPI)工作。新产品导入指的是苹果与其代工商合作,将产品设计和原型转化为详细的制造计划的过程。在此之前,新产品导入工作几乎被富士康垄断了。

从数据来看也是如此,过去很多年,苹果的代工厂只有富士康一家,后来立讯精密增长强劲,在 iPhone14 这一代,立讯精密的占比达到了 30% 左右,在iPhone15 这一代,是富士康+立讯精密+和硕代工,留给郭台铭的代工订单占比是 58%。立讯精密与和硕的占比进一步提升,立讯精密、和硕等代工厂的占比未来很可能会进一步提升,比亚迪或许也有可能承接部分苹果的代工订单。

客观来说,富士康做到今天的规模,目前在中国大陆还没有一家代工厂可以完全的替代,但在未来几年,三家、甚至四家厂商来消化富士康的产能是没有问题。因此,富士康如果要逐步撤出,那么大陆几家不断发展壮大起来的代工厂很可能就能承接富士康的代工业务。

而且从国内产业链的发展来看,华为已经接手了苹果产业链的外迁,带动了整条国产供应链的壮大,为华为代工的比亚迪的制造组装业务也有可能持续壮大,接管部分富士康的组装工作。

十年前,中国因为缺乏足够的资本和高端技术,必须依赖富士康。但现在,中国初步完成进行科技转型,有能力承接填补迁离的产业链,毕竟,庞大的消费市场在中国,苹果的代工业务就会放在中国,不是富士康来完成苹果的代工组装业务,就是由其他厂商来完成。

因此,富士康如果衰落,如果要走,郑州等地的厂房与设备或许就会有其他厂商来接收,苹果在中国大陆发展,需要的是更加稳定、更具确定性的代工厂商,苹果与中国大陆有共同的利益诉求。

无论是立讯精密、和硕、比亚迪都在快速发展,华为带动的国产供应链也在发展,由几家厂商合力再造一个富士康,实现对富士康业务的替代,代工市场形势的转变,或许在未来几年就会发生的事情。我们拭目以待。

作者:王新喜 TMT资深评论人 本文未经许可谢绝转载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