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孤岛”融入常态世界|特需孩子成长录①

然和育儿百科 2024-02-12 06:42:17

* 本文图片获摄图网授权使用,非然和场景真实拍摄

特需孩子成长路上需要学习什么?

是发音、认知、技能?还是音乐、感统、乐高?

如果我们希望孩子能够有互动、有规矩、有能力、有知识,那我们就需要放长线去看待Ta一生的需要,不急于让孩子实现“开音”、掌握某些技能。

我们可以先帮助孩子发展互动能力、学习遵守规则,因为互动和规则是孩子从“孤岛”迈向融合世界的第一步。

假若缺失这些能力,Ta可能连学校、社会等环境都无法进入,或者难以跟身边的人和谐相处,遑论更高品质的社会融合了。

那我们要怎么教他们呢?

由于特需孩子的基础生存能力弱于普通孩子,我们需要从0甚至0以下开始,并进而帮助Ta学会1、2、3、4......

一点点补足和提升他的能力水平,累积不同的经验,为融入常态社会奠定基础。

今天我们记录和分享几个小年龄段的宝贝在然和的成长过程,看看他们是如何一步步打下成长的根基的。

1

在互动游戏中激发语言

RanHe Children Growth Center

小逸今年2岁4个月了,医生诊断为疑似孤独症,今年2月底来到然和学习。

小逸一开始不会说话,跟爸爸妈妈、小朋友几乎没有互动,喊他名字也没有回应,爸妈为此感到非常紧张焦虑,想陪伴他却又不知道如何做。

​来然和之后,小逸一开始总是哭,经常往外面跑,无法跟着老师进行课堂学习。

上课要么是看着窗外,要么是独自拉扯衣服,对周围的世界似乎没有兴趣,与老师、同学都缺乏互动的意识和意愿。

在然和学习的初期,老师们试图通过韵律儿歌等互动游戏课程来激发小逸的互动意识,让他能够有兴趣参与到活动当中。

现在的他,从自己的“孤岛”状态中慢慢地走出来了。

上课时不再哭闹或者自顾自地做事,他会跟着老师一起做韵律儿歌以及其它游戏活动;

虽然他目前仍然没有语言,但老师跟他交流的时候,他会看着老师,有了一些基础的互动意识和互动意愿。

小玥的情况也类似(3岁3个月,被医生诊断为孤独症),同样是没有语言,呼名不应,和别的小朋友玩不到一起。

经过然和的课程学习之后,她慢慢地愿意参与到开火车、唱儿歌等活动中来了,听到老师说“集合了”会自己走过去。

学习过程中,她也会跟着老师简单地哼唱,手模仿着老师甩动起来,整个互动的状态渐渐体现出来了。

在学习的初期,小逸和小玥的互动意识都得到了启蒙,互动意愿也有了很大的提升。

老师们激发了他们语言运用的需求,为以后发展实用性语言、促进沟通交流的产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

在规则学习中融入社会生活

RanHe Children Growth Center

特需孩子的发展,除了语言的启蒙,还需要学习更广泛的内容,提升更多的能力,这样才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

对于小年龄段的孩子而言,幼儿园是他们走出家门之后接触到的第一个社会生活环境,而懂规则、守规矩则是孩子们顺利融入这一环境的首要条件。

他们需要学会“不是自己的东西不碰”,这样才能被这个环境接纳,才能够与环境中的人、事、物和谐相处;

他们也要能够听懂老师的话,知道跟随老师参加集体活动,在这个环境中待得下去,与老师同学融为一个整体。

在这些方面,小玥和皓皓的进步都是非常明显的。

小玥刚来然和的时候,看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就直接去拿,听不懂老师的话,在家里也是如此。

然和的老师们发现,这现象的背后反映了她仍然缺失很关键的一项能力:遵守与人相处的基本规则——不是自己的东西不去碰。

如果没有具备,她进入幼儿园和学校之后可能就很容易被同学误解、排挤。

为了小玥将来能够融入社会生活,老师们就针对她的需要进行了规则等课程的教学。

可喜的是,现在的小玥只要老师说“不是你的不可以哦”或者老师摆摆手,她就知道把手收回来,不会再去拿。

妈妈也反馈说,以前在家里看到哥哥的东西都会去拿,现在哥哥拒绝她之后,她手会慢慢地缩回来。

皓皓(2岁5个月)刚来然和上课时也总是到处跑,要么是自己玩,要么是老师带他做活动他也没有回应。

最开始放学排队的时候,皓皓总是站在队伍的第一个,因为他难以理解老师发出的放学的口令,需要老师牵引辅助他站到队伍中。

但现在他会自己排队放学了,不再是被老师辅助着站在第一个的小朋友。

平日玩开火车游戏的时候,老师一说“集合啦”,他也知道立马跟在同学的后面,参与到活动当中。

除了理解老师的话,现在皓皓也能够看懂老师的一些表情。

比如最近一次上课,他想要离开座位时,当老师露出了相对严肃的表情后,他便立即回到座位上,脸上还带着几分委屈。

因为不断地学习如何与人互动,学习如何遵守和执行各项规则,小玥和皓皓慢慢地具备了一些进入集体环境的基本能力。

他们首先能够做到在幼儿园/学校这个环境中“待得住”,知道遵守学校、课堂的规则纪律,能够跟随老师集体活动,这些都是融入学校和社会生活最基础的一部分能力。

对于孩子来说,这一步打扎实了,他们将来就能像搭积木一样,一步一步地往上生长,并更容易被老师和同学接纳、喜欢。

而对于爸妈和老师来说,合适的教育不是揠苗助长、急于求成,而是我们愿意俯下身来去看看孩子自己的真正需要。

我们可以从当下实际出发,循序渐进,在不同的成长阶段满足他不同的学习需求,帮助他逐个跨越成长的困难,积累多种多样的经验和能力。

如果我们过分着急心切,一下子提出太高的期望,反而更容易忽视孩子当下的点滴进步,每天都在为更长远、宏大的目标而焦虑。

无论是孩子还是我们,积木都需要一块块地搭,并从最底部开始搭。

诚如里克尔所写道:

“好好地忍耐,

不要沮丧。

你想,如果春天要来,

大地就使它一点点地完成。”

在然和,我们很欣喜地看到孩子们的改变和进步,他们正在和爸爸妈妈、老师一起努力生长,小小树苗会耐心地迎接属于他们自己的春天,追寻自我的生命出路。

他们的成长故事,未完、待续......

来源:然和心语公众号

可以在微信公众号搜索相关资讯,如有需要可在文末添加我们的客服微信进行一对一咨询哦!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