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19岁解放军战士单人完成56杀,越军至死都没发现他在哪儿

容史百年 2023-10-05 01:52:01

1979年,我军遭到越军顽强阻击,战况惨烈,19岁的战士岩龙却在对战时不见踪影。等全军撤退时,他才气喘吁吁地回到队伍,气得班长大声质问:你跑哪去了?岩龙却兴奋地说他干了件大事!

岩龙1960年出生在云南省景洪县的一户普通农民家中,家里条件不是很好。岩龙头脑灵活很是聪明,自小就向往着部队,希望做一个为人民而战斗的英雄。

1978年3月,18岁的岩龙,应召入伍,成了他梦寐以求的解放军战士。

随后,岩龙被分到了驻防云南的14军40师120团5连2排4班,班里总共九个人,岩龙是傣族人,四班只有他一个不会汉语,这让他与战友相处时增添了不小的困难。

不过这可难不倒岩龙,他很快就想到了方法:听不懂他就比划,战友也会帮助他翻译;训练的时候,班长做什么动作他也跟着做,丝毫不妨碍他学习训练。

最值得一提的是,岩龙很有射击天赋,他的成绩几乎都是优秀,班长特别喜欢他。

训练的时候,岩龙很是刻苦:匍匐瞄准,他可以一动不动趴上好几个小时;不管是吃饭还是睡觉,他的手里都紧紧攥着自己的枪。

不到半年,在同期入伍的战士中,岩龙进步最快,成绩最好,还在团级、营级还有连级的七次步枪射击比赛中,获得了七次优秀和四次嘉奖。

除了射击优异,岩龙的军体搏斗和投弹也很出色,简直是全能型战士,五连的标兵。

1979年2月17日,中央军委派出驻守广西和云南边境人民解放军,奔赴边境对越南开展自卫反击战,二排接到任务,率部奔袭78号高地。

谁料,正当他们执行任务,顺着七号公路朝着老街的东面南征区行军时,中了敌人的埋伏。

战况紧急,二排排长立马做好应敌部署,带着六班和岩龙所在的四班抢夺78号高地。

然而,78号高地是敌人重点防守的阵地,四周的树木和竹林早就被他们砍光了,我军毫无遮掩,直接暴露在他们的枪口下。

在这如此恶劣的战斗环境下,二排排长带着战士们匍匐前进,冒着敌人猛烈的炮火,艰难地向前推进。

敌人占据着地形优势,拿机枪扫射二排的战士们,带头冲锋的二排排长身中数弹,英勇牺牲。四班紧跟在排长身后,也大受折损。

四班班长只好组织剩下的战士反击,掩护卫生队抬走伤员。打着打着,敌人火力有了一点空挡,班长趁机清点人员,可左看右看,就是不见岩龙。

“岩龙!岩龙!”班长喊了好几声,都没见回应,“有谁看到岩龙在哪里?”

原来,岩龙掩护伤员撤退后,灵机一动,迅速沿着旁边山包的左侧斜坡翻滚下山。山下是一片长满荆棘的丛林,原本敌人断定这里不会藏人,就没有砍掉。

荆棘上的刺密密麻麻,的确是埋伏的好地方,岩龙硬生生地滚进里面,身上脸上都是被刺划伤的口子。他就这样在荆棘丛里,忍着疼痛爬行,快速地绕到敌人身后。

直到距离敌阵大约几十米处的地方,岩龙端起枪,静静地瞄准敌人的机枪手。

“嘭”一声,敌人的机枪手应声倒地,副机枪手正要顶替上去。刚一伸手,又是“嘭”的一声,副机枪手也不动了。

此时的敌人根本不知道开枪的人在哪,只能成为岩龙的活靶子。一连几次,好几个敌人都死在了岩龙的枪下。

被打懵的越军只知道有人“偷袭了屁股”,却不知道人具体在哪里,纷纷乱开枪,自乱了阵脚。

正当敌人调转火力转向岩龙隐蔽的地方时,他又迅速变到另一个方位,继续狙击敌人。如此这般,岩龙就在敌人周围打游击,凭一己之力把敌人逼回阵地不敢露头。

班长此时也感到敌人火力变弱了,瞬间明白了必定是岩龙在别处隐蔽狙击敌人,立马带人发起冲锋夺取78高地。

战斗结束,班长看着高兴归队的岩龙质问道:“你小子跑到哪里去了?”

岩龙手舞足蹈地跟班长说着:“我干了件大事了!”并讲述了自己是如何如何将敌人打得晕头转向。

班长看着他满身都是伤口,心疼又佩服地拍拍他的肩膀:“你个好小子!”

打扫战场时,岩龙一个人就击毙了五十六名敌人,这不算他冲锋时投弹炸死的敌人和回来途中埋伏的两个敌人。自此,岩龙一战成名!

可惜,同年2月25日,五连奉命进攻多朗,追击残兵。在唐镇楼铺中了敌人的埋伏,岩龙作为尖刀排的战士走在最前面,不幸被机枪击中。

班长看到岩龙中枪,赶紧上去抱住他,大喊:“岩龙!”岩龙的眼睛睁了一下,看到满眼泪花的班长,又看了看家的方向,就再也没有睁开了。

“同志们,为了牺牲的战友,为了国家和人民!”班长对着战士们说着,“冲啊!”

班长和战士们眼睛通红,充满了悲伤和愤怒,带着剩余的战士直冲进阵地,全歼敌军。

战后,中央军委追授岩龙为中共党员以及“孤胆英雄”的称号,记一等功。

在岩龙烈士的墓碑两侧是毛主席的题词,正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

1 阅读: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