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笔记36:田七郎与太史慈的悲喜剧,施恩为图报,报完恩赶紧跑

北方丽人书千年 2024-10-16 04:06:28

《聊斋志异》中有一个特别惊心动魄的故事,让人过目难忘,便是“田七郎”。

有个叫武承休的绅士,某天做了个梦,梦中有位高人告诉他,他现在的朋友都不怎么样,他应该去结交一个叫田七郎的猎户,只有他才是肝胆相照的朋友。

尽管武承休都不认识这个田七郎,但还是迷信梦中获得的指点,千方百计找到田七郎,然后用尽方式刻意结交。

他给田家送钱送物、主动请田七郎做客、高价买下他的猎物等,但田七郎都不为所动,漠然相待,田母更是坚决反对儿子与之结交。终于有一天,田七郎失手杀死了人,被关入死牢。武承休奔走帮忙,出钱买通官府、安抚苦主,让田七郎无罪释放了。

这个救命之恩太大,田七郎母子不能不见情,与之成了朋友。不久武承休家遭遇了灾祸,备受侮辱。田七郎舍命相报,替武承休杀死了陷害他的仇人、欺辱他的官员,然后自尽而死……

这是一个慷慨报恩、舍生取义的故事,也是算计与被算计、富人与穷人的悲怆故事。

没想到,我读《三国演义》,竟然也读到了一个类似的故事。

北海城正处于围困中,北海太守孔融正在绕室彷徨,焦虑不堪。

不久前,徐州太守陶谦派来特使糜竺,说曹操正在围攻徐州,请他帮忙相救。孔融虽然跟陶谦关系不错,但跟曹操也无冤仇,其实是不愿意趟这浑水的。

但他也不能说不去,他是孔圣人的后代,他更是从小就聪明绝顶、美名传颂的孔融啊,他怎么能够见死不救呢?

于是他对糜竺说,我先给曹操写封信,劝他罢兵吧。但糜竺不同意,说这样肯定不行!

孔融只好说,那我就一边写信,一边发兵——还没等拿起笔呢,他的北海也被人围住了,是大股黄巾贼人,他们声称要借粮。

孔融点兵来战,可第一战大败而归,手下大将被斩杀——就这战斗力,还救陶谦呢,自己都回不来。

孔融只能关闭城门,坚不出战。眼见贼兵势大,他实在不知道还能坚持多久......

便在忧愁中,忽然有人能来报,说城外有一人单枪匹马,左冲右突,竟然直杀到城下,高呼“开门”。

孔融十分惊奇,命人将之放入城中:你是谁啊?

这人说,我叫太史慈,昨日刚从辽东回到家。我母亲告诉我,这几年屡受府君大恩,一定要让我前来相救。

孔融欢喜的同时,也深感庆幸。

他是多么的聪明智慧啊,是多么的未雨绸缪啊,提前施恩于人,布下棋子,终于在关键时刻得到了收获。

孔融与太史慈素不相识,只是他来到北海上任后,听人说太史慈是一位了不起的英雄豪杰,便刻意结交——虽然太史慈并不在家,让他无从认识,但他经常派人给住在离城20里的太史慈母亲送钱送米,亲切表达问候。

现在,太史慈果然来了。他对孔融说,你借我一千兵马,我帮你杀退敌军,

孔融摇头,贼人人数众多,这点人马不行啊!我听说刘玄德是当世英雄,若是能请他来帮忙,一定能打退贼人——可惜没人能去。

太史慈一听,这不就在暗示我呢吗?当然,我去!

孔融就等这句话呢,当即给刘备写了一封求援信。英勇果敢的太史慈饱餐一顿后,依旧单人独骑突围而出,请来了刘关张相助,终于杀退了黄巾军。

孔融大排筵席,庆祝胜利,席间与糜竺和刘备聊得十分投缘,刘备答应也去救援徐州……他浑然忘记了太史慈,或者他自以为太史慈必然从此成为他的部下,为他鞍前马后地效力。

自己的部下何必客气,当然得先接待好客人们。

可没想到,孔融刚送走刘备和糜竺,前来辞行:

我妈让我来救府君,现在您已经无恙了,我就告辞了。扬州刺史刘繇是我的同乡,他写信请我前去,我们就此别过!

太史慈态度坚决,孔融虽然万分不舍,却也没有理由非要留下人家。他只能拿出金帛酬谢,但这一次,太史慈坚决拒绝了——彼此恩怨了清,他再也不想与之有什么瓜葛了……

“聊斋”中的田七郎没能逃出武承休的恩义牢笼,但太史慈不是一个寻常猎户,有勇有谋的大英雄岂能被强加、被算计的恩义束缚?

“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被动的恩情报完,当然不会再留下,任你驱使——被算计、被利用的滋味实在很不好。

《三国演义》成书在前,当然不可能模仿《聊斋志异》。只是我才疏学浅,读聊斋在前,自然就想起这个故事。

孔融本是一个聪明绝顶的小孩,4岁就知道克制自己的欲望,以“让梨”讨好大人,让自己声名远扬。长大后的孔融依旧挺聪明,只可惜,是小聪明而已。如此,当然也没法在三国这个纷繁历史的大舞台上绽放出更加灿烂的光彩。

当然,不过,孔融和太史慈的故事都还没完,将来还会登场……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