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钟南山院士参加了广州医科大学的毕业照相,在走向师生的过程中,钟院士行走缓慢,期间还用手搭在同行的人肩膀上,支撑自己走得快些。
网友们纷纷猜测钟院士这是怎么了?事后,钟院士也回应道自己是因为痛风20多天还未康复,发生感染,导致的无法正常行走,最后不忘感谢社会的关注。
痛风,其实离我们生活并不远。《2021中国高尿酸及痛风趋势白皮书》显示,我国高尿酸血症患者人数已达到1.77亿人,成为第二大代谢类疾病。
一、发病率逐年升高,夏天痛风更易发作肿胀、发热,脚关节上像被针扎一般疼痛。这种感受是很多人的噩梦,相信有过痛风体验的人都不想再经历。
近年来,我国痛风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尤其在中青年男性身上,发病率非常高,就连钟南山院士也不能避免被痛风“找上门”。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护师张甲甲表示,夏季是痛风的最高发季节,主要与这3个因素相关。
1.体内水分流失快
夏天天气较为炎热,身体出汗多、水分流失速度快,没有及时补水的话会让尿量减少,尿酸无法及时排泄的情况下,很容易诱发痛风发作。
2.室内外温差较大
现阶段很多人夏天长时间待在空调房里,体内的尿酸盐在温度较低的时候容易析出晶体沉积在关节周围,也容易引起痛风发生。
3.气温升高运动量减少
天热了之后,很多人都不愿意运动了,一动就一身汗非常难受。长期缺乏运动,会让体内尿酸排泄受影响,也会增加痛风的发生率。
黑龙江省鸡西鸡矿医院骨科主任医师谢新辉提醒,痛风患者日常要多注意观察,身体出现这3个表现,往往是痛风加重的信号。
一是痛风发作的部位出现了改变,如从脚趾转移到膝关节、肘关节等部位;二是痛风发作的频率越来越频繁,一年大于2次,说明痛风病情加重了。另外,还有一种情况是发作频率不高,但是手指、膝盖以及肘部等关节处出现了痛风石,也是病情加重的信号。
二、这4种食物是嘌呤大户,尽早撤下餐桌我国痛风患病人数已超过5000万人,高尿酸血症、痛风已经成为我国继糖尿病后的第二大代谢疾病。遗传基因是导致痛风发生的一个重要诱因,但不是唯一诱因。除了遗传因素外,高嘌呤饮食也容易促进痛风发生。
中国营养学会会员薛庆鑫提醒,痛风和高尿酸血症的患者,这4类食物能少吃就少吃。
1.动物内脏
日常常见的猪肝、鸡肝、鹅肝等均属于高嘌呤食物,100g内的嘌呤含量在275~408mg不等。
2.甲壳类食物
如河蟹、皮皮虾、生蚝、牡蛎等,100g内的嘌呤含量都超过了150mg,甚至可达到400mg。
3.含糖饮料
如果汁以及各式各样的饮料,都属于高糖分的食物,大量的果糖、果葡糖浆进入体内会促进尿酸生成,还容易引起胰岛素抵抗,间接减少尿酸排泄,导致痛风发作。
4.调味品
如鸡精、鸡鲜粉等均属于高嘌呤的调味品,100g的嘌呤含量>500mg,不利于痛风的控制。
痛风是一种无法根治的代谢型疾病,一旦确诊在饮食上需要多加控制。但并不是说痛风患者完全不能吃肉喝酒,只是在急性期要严格控制饮食,如果在缓解期且尿酸水平在达标范围内,可适当放宽饮食。
三、远离痛风,降尿酸要保证3个生活习惯除了控制饮食这一点外,奥地利风湿病和康复学会还曾对痛风和高尿酸血症患者的生活方式进行了建议,主要是3点。
1.坚持运动
每周至少要有150分钟的运动,建议进行时间长、中低强度的运动,对促进代谢、加快脂肪糖分代谢以及尿酸排泄均有好处。
2.饮水达标
多喝水就可以多排尿,多排尿则可以让尿酸的排出量增加,对预防痛风发作有积极意义。
一般建议痛风患者日均饮水量要达到2L,伴有肾功能、心肺功能异常的人不能大量喝水,具体的饮水量要遵医嘱。
3.控制体重
肥胖人群更容易发生痛风,这类人群往往有胰岛素抵抗,会导致体内尿酸排泄减少。这类人群的首要任务就是将体重控制在正常水平内,可很好地防治痛风。
高尿酸不一定会痛风,但痛风一定有高尿酸的基础。在日常生活中,还是要多注意饮食和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才不会不知不觉中尿酸偏高,伤害身体。
参考资料:
[1]《钟南山院士回应“腿脚不便”是患有痛风!防痛风远离8类食物》.健康时报 2024-06-28
[2]《广东人深受痛风“宠爱”?只因这些习惯,你可能也有→》.健康广东 2024-05-30
[3]《远离痛风,多吃“绿灯”食物,少吃“红灯”食物!》.健康时报 2022-09-09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
你那么神院仕位置让你坐得了
就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