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儿童问题行为,心理健康,亲职压力,心理弹性的关系

黄氏说趣事 2024-10-19 12:06:41

前言

特殊儿童(例如自闭症、智力障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等)所表现出的问题行为常常给家庭生活带来冲突和挑战,并且对父母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大量研究指出,特殊儿童的行为问题与父母的心理健康密切相关。

某些研究着重地探讨了自闭症患儿的行为问题以及这些问题对父母心理健康的影响。

正如Hastings(2003)的研究,自闭症患儿的父母需要大量的时间精力来照看孩子,当他们面对孩子不断出现的行为问题时,其心理压力不断累积,从而增加他们的焦虑抑郁程度。

类似地,Lee和Koduru(2017)的研究也调查了自闭症谱系障碍(ASD)患儿行为问题的影响。

他们指出,这些问题行为会削弱父母的家庭生活质量,父母长期处于此种环境下,对亲子关系、伴侣关系等都会产生负面影响。

Ghirardi等人(2020)进行的系统综述表明,养育智力障碍儿童的父母面临较高的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的风险。

研究还发现,儿童的行为问题与父母的心理压力存在密切关联。

研究表明,特殊儿童问题行为不是单一的作用于父母心理健康的,两者更多的是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

ASD儿童所表现出的攻击性和侵犯性行为等问题,常常对父母造成沉重的心理压力,这种压力会削弱他们在养育子女过程中的自我效能感。

一旦自我效能感降低,父母往往会体验到更多的焦虑和抑郁情绪,这种情绪状态反过来又会对ASD儿童的问题行为产生消极影响,进一步削弱干预措施的有效性(Gialloetal.,2013)。

同时,ASD儿童的父母在照顾孩子的过程中,还需应对来自家庭、社会、经济和心理等多个方面的压力和挑战。

这些压力和挑战可能导致父母出现焦虑、抑郁和身体不适等心理健康问题(逯明霞,2015;马善晶,2014)。

这些心理健康问题可能促使父母采取更为严格的养育方式,然而,长期受到严厉控制的教育方式可能会加剧孩子的焦虑和不安情绪,进而加重孩子的内化问题行为(Kristinetal.,2011)。

综上所述,特殊儿童的各种问题行为加剧了父母的心理负担和疲劳感,进一步影响了亲子交流、情感支持和亲子关系的质量。

这些问题可能导致父母陷入负面情绪,如沮丧、焦虑和抑郁,同时也会对特殊儿童的行为和发展产生影响。

心理弹性的中介作用

特殊儿童问题行为与心理弹性的关系

根据发展情境理论,个体与其环境之间存在动态相互作用,儿童的行为发展受到他所生活的生态环境的影响(张文新,陈光辉,2009)。

研究表明,家庭关系和家庭成员的行为与儿童的发育密切相关。

在这种情况下,心理弹性高的父母往往能够更积极地看待孩子的问题行为,这些父母倾向于采取一种接纳的、非批判性的养育方式,这有助于减少孩子问题行为的发生,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心理发展水平。

相关干预研究还发现,当父母采用积极的教养方式时,孩子更容易主动表达情绪,从而有效抑制负面情绪的发展,显著提高孩子于父母的自我调节能力和适应能力,这种情况有助于降低子女在情绪和社会适应等方面出现问题的可能性。

心理弹性与父母心理健康的关系

心理弹性是指个体在面对逆境时,能够成功地应对和适应的能力,这种能力对个体的社会适应和心理发展至关重要。

研究表明,心理弹性对个体的主观幸福感有积极的影响。

高心理弹性的个体往往能够产生更多的积极认知,从而提高生活满意度。

一项对中国大学生的调查发现,心理弹性水平较低的人更容易出现抑郁和焦虑情绪。

此外,研究还发现,心理弹性水平较低可能影响留守儿童的问题解决能力。

当这些儿童与同伴发生冲突时,他们可能会采用更加极端的方式来处理问题,从而引发更多的外化问题,对其心理健康造成损害。

对于特殊儿童的家长来说,长期处于经济压力和巨大的照顾成本的下,心理弹性较低也是出现情绪问题的重要风险因素。

心理弹性较强的人在应对生活中的突发事件时,往往能够表现得更为从容不迫。

他们不仅能够迅速调整自己的情绪,以应对生活中的不公事件,而且在处理家庭中的矛盾和困难时,也倾向于采取更为积极的心态。

这些个体通常具备更强的适应能力,能够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保持稳定的心理状态,从而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和压力。

相反,心理弹性较低的父母在面对困难时更容易陷入无助和绝望的消极情绪中,这会导致他们的生活质量下降。

冯吉荣等人对40名康复机构的孤独症儿童的陪读家长进行的研究表明,那些具有高心理弹性的父母在应对孩子的问题时展现出更为突出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更健康的心理状态,这意味着这些父母能够更加灵活地适应挑战,更快地从困难中恢复,同时保持较低水平的情绪波动和压力感。

他们可能更倾向于积极应对困境,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而不是陷入消极情绪或沮丧之中。

因此,培养和提高心理弹性对于个体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亲职压力的中介作用

特殊儿童问题行为与亲职压力的关系

研究表明,父母的养育压力随着孩子问题行为的增加而增加。

例如Abidin和Richard(1990)发现,特殊儿童的行为问题对母亲的育儿负担有重大影响。

研究结果显示,这些问题行为不仅限制了母亲的个人职业发展,还使她们面临额外的压力,例如社会歧视。

此外,其他研究人员也验证了类似的结果。

Anastopoulos等人(2005)的研究指出,有行为问题孩子的家庭往往存在消极的养育关系,表现为亲子互动受到干扰,自我效能感下降,缺乏有效的养育技能等。

此外,据观察,有行为问题的儿童的父母倾向于使用更多的惩罚措施(包括口头和体罚),并且要求更高。

另一些学者指出,母亲的育儿压力与儿童问题行为之间并非单向影响,而是呈现出一种相互作用的关系。

儿童的问题行为越严重,母亲的教养压力也会相应增加;同时,母亲的教养压力也会进一步影响儿童的问题行为。

针对这一关系,Baker等人(2003)构建了一个模型,用以阐述父母育儿压力与幼儿问题行为之间的相互影响机制。

该研究以205名有问题行为的学龄前儿童为研究对象,并将其与正常的学龄前儿童进行对比分析。

研究结果显示,母亲的育儿压力可以预测学龄前智障儿童的问题行为程度,而儿童问题行为的加剧反过来也会增加母亲的育儿压力,使其照顾工作变得更为艰巨。

刘亚鹏等人(2015)的研究也表明了自我控制技能较差和行为较困难(如ASD和ADHD)的儿童会引发更严格的养育方式,而这又与儿童进一步的问题行为相关。

对唐氏综合症患儿父母压力的研究表明,通过减轻父母压力可以有效改善父母的养育方式,这对孩子的外在行为表现有长期的积极影响。

因此,特殊儿童的问题行为会增加父母的养育压力,使他们感到疲倦、焦虑、身体不适和情绪波动,导致他们无法有效处理有特殊儿童的行为问题,会加剧儿童地问题行为和困境。

亲职压力和父母心理健康的关系

亲职压力是指父母在照顾和教养孩子的过程中面临的各种认知、情感和行为压力,研究指出,亲职压力与父母的心理健康存在密切联系,亲职压力的增加会导致父母心理健康水平的下降。

尽管所有父母都会面临亲职压力,但不同父母在应对孩子照护时,对负面情绪的抵御能力却有所差异。

研究显示,儿童的问题行为、残疾程度以及父母自身的心理状态,如是否接受孩子的疾病等,均是导致父母出现慢性抑郁、内疚和愤怒等情绪的重要因素。

这些情绪如果长时间持续,不仅会对父母的心理健康造成损害,还可能对他们的养育行为产生负面效应。

高度的亲职压力不仅加剧了家庭内部的矛盾冲突,还进一步加重了父母的身心负担,这种压力与负担的恶性循环,最终会对孩子和父母双方都造成不利的影响。

当父母同时承担育儿责任、面对工作压力以及应对其他家庭问题时,这种累积效应可能使他们感到极度疲惫、情绪低落和紧张,这些负面反应会对他们的自尊和自信心产生负面影响。

当父母感到无法有效地处理和解决特殊儿童的问题时,可能会出现情绪问题,例如焦虑、愤怒和沮丧。

因此,父母的亲职压力会对其心理健康产生严重影响。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