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的“海昏侯”刘贺墓葬,是目前国内总体规模相对最大、随葬文物相对最完整的汉代墓葬群之一。
海昏侯墓葬群的开放,让更多国人了解到汉代的风俗习惯、社会文化,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国人对于汉代历史的了解和兴趣,是一个一举多得的好事情。
只不过,即使已经有了相对充分的挖掘和考证,关于海昏侯墓葬群,依然有着一些难以解答的问题,尤其是这些问题跟后来历史上的一些现实情况,也有息息相关的联系,这就更加难以做出比较权威的论断了。
例如一个很客观,同时也是显而易见的疑问,就是海昏侯墓葬的黄金问题。
阴差阳错成为皇帝汉朝人在丧葬问题上,一直有一个习惯,那就是“厚葬”传统。
简单来说就是当达官贵人下葬后,往往在陵墓问题的安排和处理上,负责修筑和建设陵墓的人,会在其中放入大量的随葬品,以此来显示墓主人的身份还有地位。
而在众多随葬品中,最能够体现墓主人地位的,不用多说,必然是各种名贵的器具,尤其是金银器。
首先金银器这玩意儿本质上属于贵重金属,不会随着时代的变迁而贬值,其次金银器属于“不可再生资源”,毕竟金矿也好银矿也罢,基本上就这么多,开采完了就真没了,不可能在重新生成。
所以,“稀缺性”就成了金银器,尤其是黄金制品陪葬的核心要素。
例如在海昏侯墓中,根据事后考古发掘的统计显示,出土的黄金制品达到了近480多件,总重量也达到了115公斤,即使是纯度都超过了95%。
当考古队的成员将这一系列数据进行了一个基本汇总后,不少人都震惊了,几乎没有人会想到,海昏侯墓中竟然有这么多黄金制品。
不过,如果你了解了海昏侯的生平,大概就不会对这种情况感到惊奇了,因为海昏侯本身,其实是个很特殊,甚至其人生还带点传奇色彩的人物。
海昏侯,名字叫做“刘贺”,从身份来说,他其实算是汉武帝刘彻的亲孙子,是汉武帝第五个儿子刘髆的独子,因为父亲早死,所以他很早的时候就被封为了诸侯王,号称“昌邑王”。
说起来,所谓“秦皇汉武”,连毛主席都认可的汉武帝,自然是中国历史上最知名的雄才大略帝王之一,只不过相对于汉武帝事业上的成功,在后继人的选择上,他就显得有些“一言难尽”了。
这倒不是因为汉武帝在子嗣问题上有什么“难言之隐”,其实满打满算,汉武帝一共有六个儿子,虽然不算多,但也绝对不少,而且在汉武帝34岁那年,他就确立了长子刘据做太子,如果此后没有意外发生,汉朝皇位的传承,应该是相当平稳而顺利的。
但问题就在于这个“如果”,因为实际上,到了汉武帝晚年,他跟太子之间产生了很大程度的矛盾和冲突。
汉武帝觉得太子刘据“不类己”,意思就是不像自己,这个不像倒不是说怀疑刘据不是自己亲生的,而是他认为刘据的性格和执政理念跟自己不相似。
这可就出了大麻烦,要知道一旦皇帝开始怀疑自己的继承人跟自己的政治态度背道而驰,那么掌握权力的皇帝就会产生很强的不安全感,会担心自己百年之后,会不会有一个好的评价或者在历史上的形象,对皇帝来说,他最在意的也就是自己死后的名声了。
所以历史上曾经发生,之后也多次发生过的政治冲突在汉武帝时代也不可避免地拉开了序幕,因为汉武帝的宠臣江充的诬告,武帝对于太子产生了深深的怀疑,认为太子很有可能谋反,把自己从皇位上踹下来,结果父子之间上演了汉朝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政治斗争之一:“巫蛊之祸”,结局以刘据自杀告终。
而这个时候的汉武帝就不得不考虑另一个问题了,那就是自己培养几十年的太子就这么没了,皇位却还要人继承,这时候应该选谁呢?
结果汉武帝放眼望去,发现了一个更加残酷的现实:次子刘闳和五子刘髆早死,三子刘旦和四子刘胥品行不端,能选的就只剩下了年仅八岁的小儿子刘弗陵。
最终,汉武帝将皇位传给了刘弗陵,并且任命了名将霍去病的弟弟霍光做了辅政大臣。这位刘弗陵,就是汉昭帝。
按理说,这么年轻的汉昭帝,应该能够活很久,而且汉昭帝在位的时候,也表现出了早熟的聪慧,大家都对汉王朝的这位新执政者感到期待。可惜天不假年,才过了十三年,汉昭帝二十一岁的时候,他便因病去世。
汉朝又要面临新的权力交替,而刘贺也就在这个节骨眼儿上,有了上位的机会。
来得容易去的也容易汉昭帝去世后,皇位空悬,所以朝廷的各位重臣,开始面临一个选举皇帝的难题,到底让谁来继承这个皇位最好呢?
思来想去,以霍光为主导的汉朝重臣,最终还是选定了刘贺。
这其实也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选择:太子不用说,理论上从“巫蛊之祸”后,他的直系就自动被开除了继承序列;齐王年少早夭,连儿子都没有;燕王之前参与谋反自杀;广陵王风评不好;能选的也就只有刘髆的儿子,昌邑王刘贺了。
其实从这个角度来看,刘贺这个皇位,真可以算得上“天上掉馅饼”,直接砸到他嘴里了。
但是人的本性就是从来不会珍惜容易得来的东西,刘贺成为皇帝之后,马上就开始吃喝玩乐、本性毕露,这让选择拥立刘贺的霍光感到既失望、又愤怒。
不得不说,霍光确实是汉朝真正的忠臣,而且在之前的十几年时间,霍光一直忠心耿耿侍奉汉昭帝,而汉昭帝本身也是颇有能力的贤明君主,这段曾经的执政经历,让霍光格外看不惯刘贺这种人,所以在跟同僚以及上官太后共同商议之下,霍光决定对刘贺采取果断的态度。
两个字:“废立”。
就这样,当了27天皇帝的刘贺,直接被废除了皇帝的位置,成为了西汉王朝在位时间最短的皇帝。
再后来,到了汉宣帝即位后,刘贺便被封为了“海昏侯”,活了33岁去世。
看上去刘贺这个人,人生经历大起大落,从王爷到皇帝再到被废的侯爷,权贵阶层的起起落落他都经历了一遍,评价他的人生,来一句“跌宕起伏”丝毫不为过。
不过也正是这么传奇的人生,才让后世对他经历的一些事情,至今为止都争议不断。
最具代表性的当然就是他为什么被废这件事,按照常理来说,就算一个皇帝特别昏庸无能,想要在众人面前表现出来,也是需要一定时间的,而刘贺只做了区区27天皇帝,在历史书上的记载却说他1127件荒唐事,平均算下来,一天要干40件坏事,才能达到这种效果,这个记录未免显得有些过于“逆天”了。
任何反常识的事情都会被人质疑,所以就有人认为,刘贺之所以会被废,其实未必是因为他这个人真的昏庸无能且不可理喻,很可能是因为刘贺想要跟大将军霍光等辅政大臣争夺权力,下手实在太急,被其他人觉察到了,所以才不惜诋毁刘贺,想办法让他臭名远扬,这样才有机会把他废掉,然后换一个听话的、不会影响到他们诠释的皇帝上位。
当然了,这些事情我们今天已经查无可查,能够确认的大概只有一点,那就是刘贺虽然被废,但是在他死后一直保留了相对比较体面和盛大的葬礼,文章开头我们提到的,海昏侯中随葬的大量黄金器物,某种程度上就是刘贺身份的体现。
毕竟也是曾经做过皇帝的人,至少在去世后,要给他一个体面,这应该也是汉朝贵族阶层一个心照不宣的默契。
但是看到这么多黄金,除了羡慕以外,我们可能更加好奇的另一点是,为啥汉朝会有这么多黄金存量呢?要知道,海昏侯墓的黄金陪葬从来就不是个例,至少在整个汉朝,有不少权贵都会跟海昏侯一样,选择黄金制品作为随葬品。
汉朝,真有这么多黄金吗?
汉朝为什么这么多黄金首先,汉朝的黄金多,其实跟汉朝初年采矿技术的进步有很大关系,要知道西汉时代,刚好是中国铁器时代的开始。
铁质工具相对于青铜器工具,质地更加坚硬,对于矿石的开采也会变得更加顺利和相对效率更高,因此在春秋战国,乃至秦朝初年因为工具受限原因无法开采的不少矿藏,到了西汉年间,几乎都可以进行相对较大规模的开采了。
而这些矿藏中,有不少都是黄金矿,因此西汉初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始诞生了一批“采矿热”,有不少人也想要通过淘金发财,这间接上也促进了西汉的黄金产量。
其次,西汉王朝接受了不少前朝留下来的财富,如春秋战国时代各诸侯国的财富积累,以及秦帝国多年的贵重金属积累,这些东西伴随着乱世的终结,开始逐渐收拢回汉朝的官方手中,这里面就不乏大量的金银珠宝,汉朝的皇室和权贵们,等于不费吹灰之力,就接受了如此巨额的财富。
全国下来的黄金储备集中于朝廷,自然就会显得黄金数量非常之巨大了。
第三,汉朝中后期,开始逐渐开辟丝绸之路,跟西方的罗马以及帕提亚等区域性大国进行通商,而在这个阶段里,汉朝因为自身的贸易主要是丝绸和茶叶,对外的贸易顺差值很高,而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传来的商品,却很少有能够让汉朝人满意的。
因此汉朝凭借贸易上的优势,赚取了大额的收入,这些收入的直接结算货币,有很大一部分就是黄金或者金币。这些黄金储备,也成为汉朝黄金的主要由来。
第四个原因,其实跟汉朝人的习惯有关,我们在史书上经常会看到汉朝人给手下人赏赐“金”,但其实在汉朝人的货币定位里,金是有三种档次的,第一等就是黄金,第二等叫做“白金”,也就是银子,第三等是“赤金”,也就是汉朝人最常用的黄铜,所以说如果从史书上来看,黄金也只是汉朝人平时用来赏赐的其中一部分,并不能代表全部。
所以我们看上去,汉朝人的黄金很多,但实际上虽然多,也绝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多数量,再者说了,咱们中国本来也不是什么黄金储备量很大的国家,汉朝也不可能凭空变出大量黄金。
事实上,在某种程度来说,正是因为汉朝开采的黄金数量过大,才间接导致了汉朝之后的王朝在黄金储备这方面陷入了一种困顿中,另外,后面王朝的黄金储备不足,跟汉朝人的厚葬习惯也有很大关系,试想一下,大量黄金被埋入了墓葬中,未来需要的时候,还怎么重新找出来呢?总不能把人家之前的墓葬全盗了吧?
另外,后来的王朝黄金相对汉朝较少,还有一个原因就是黄金逐渐不再作为直接在市面上流通的货币而存在了。
西汉时期,黄金其实是可以在市面上直接交易的,而且西汉王朝的货币,除了五铢钱以外,也没有真正意义上统一流通过。
但之后的王朝,随着铜钱制作工艺的不断晚上,国家开始鼓励普通老百姓多用铜钱交易,或者用银两,直接用黄金,在市面上很可能不会被接受,因为黄金已经在之后的金本位制度下,成为了国家财政稳定的工具,大凡是巨额黄金出现的市面上,朝廷总会想办法把这笔黄金直接收缴到国库,而不是放任它在市面上流动。
所以后世朝代能够看到的黄金数额少,跟黄金本身失去了一定程度的流通货币作用,也有很大的关系。
当然了,另一个老生常谈的黄金消失原因,就是战乱了,就不说像王莽篡汉这种时间很短的动乱了,三国前后100年,两晋南北朝更是将近400年,这么漫长的乱世中,贵重金属如黄金,更是各种势力争相掠夺的对象。
甚至在不少情况下,有了黄金在手,不少军阀和普通人才会有心里的底气,不必害怕什么危险到来,大家族更是以储存黄金作为应急避险的手段,在市面上流通的黄金,也就会变得越来越少了。
这也就是西汉后,官方和朝廷黄金数量越来越少的几个原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