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北京市委书记处原书记,曾为彭老总“喊冤”,54岁时含冤而死

绿海看历史 2024-07-14 21:42:35

1961年,北京市委为了活跃政治氛围、倡导“多元化”思想,特地指派时任北京市委高干邓拓、吴晗等人开辟一则名为“三家村”的杂文短报,其内容主要以褒贬时政、纠正错误思想、评说国际局势为主。起初,该报刊因为观点犀利、内容翔实而受到了读者的一致好评,但没过多久,有一些居心叵测者便站出来批评“三家村”,称其误导老百姓,传播“右”的思想,而邓拓、吴晗也很快受到牵连,被革职扣押。

邓拓堪称是一位天纵奇才,他富有文学天赋,年仅10岁便能独立撰写文章,14岁时,他与几位志同道合的好友一起创办了一则左翼刊物,宣扬民主思想,抨击封建、军阀势力。17岁那年,他顺利考入上海某高校就读,次年他经人介绍加入共产党,自此开启了波澜壮阔的革命生涯。

1931年,邓拓参加了由上海特科组织了一次学潮活动,结果遭到国民党军警的抓捕,被投入政治监狱服刑,一直到1933年,在父亲的营救和帮助下,他方才重获自由。父亲见革命如此危险,便劝他退出共产党,跟自己回家过安稳日子,但邓拓却拒绝了父亲的好意,坚持在中共党组织的带领下与敌人开展斗争。

抗战时期,邓拓被委派到晋察冀革命根据地任职,主要负责政治宣传工作;解放战争期间,他又着手对毛主席的文章、语录进行整理、编纂,出版了史上第一套《毛选》,为革命事业竖立了一盏指路明灯。平津战役结束后,邓拓被调到刚刚组建的北平市委任宣传部长,同时还受邀参加了第一届政协会议。

建国后,北平市委改为北京市委,邓拓仍任宣传部长,1951年,他又被安排到北京担任客座教授,为莘莘学子们讲授新闻学、文学理论相关知识。50年代末,国内掀起了一阵盲目的“左”的风潮,并由此催生了“大跃进”运动和“浮夸”风潮。

邓拓对此很是不满,于是便发表了一篇文章暗中批评“左”,并要求党中央立即停止一些错误的政策,缓解农民、工人背负的生产压力。除此之外,邓拓还以“特约评论员”的身份,在《北京晚报》上撰写了一篇为彭老总“喊冤”的杂文,试图为老总“翻案”。

这一系列举动严重违反了当时的社会主流意识形态,于是很多人便在站出来指责、抨击邓拓,说他是“右派笔杆子”。在强大的舆论压力下,邓拓不得不低头道歉,向公众承认自己的错误,并收回了此前发表的文章。

1961年,邓拓奉北京市委命令,组织成立了“三家村”半月刊,其刊物内容十分“大胆”、“露骨”,每一期文章都能痛陈社会利害,直指阶级、群体矛盾,令读者心惊胆跳、直冒冷汗。当然,如此犀利的文章自然也得罪了不少人,这些“见不得光”的家伙随后联起手来,向“三家村”发起了猛烈反扑,不断给邓拓“扣帽子”、上纲上线。

时间来到1966年,社会矛盾迎来总爆发,“三家村”事件也随之愈演愈烈,时任北京市委书记的彭真曾经尝试想要保护邓拓,结果却宣告失败。从当年3月中旬开始,邓拓便开始受到批斗,居心叵测者给他戴上纸帽子、挂上纸牌子,让他在大庭广众之下鞠躬道歉,如果他不顺从的话,就对他拳打脚踢。

后来,针对他的批判越来越严重,居心叵测者开始给他扣各种莫须有的罪名,他为了维护名誉也曾奋勇抗争过,结果却毫无作用,这使得他逐渐丧失了对人生的希望和期待,他开始怀疑、反思自己,内心愈发痛苦、悲伤。在5月中旬的某个夜晚,邓拓在长久的自我内耗下,精神终于崩溃,为了结束这种屈辱、不堪的生活,他选择结束了自己的生命,终年五十四岁。

在邓拓死后,居心叵测者将他的卷宗全部封存,并且将他的骨灰转移到京郊一家殡仪馆安置,不许家属领回安葬。直到动荡结束后的1979年,在彭真的一再坚持下,中组部重启了对邓拓以及“三家村”案的复核工作,经查,邓拓同志从来没有参与过任何阴谋活动,更没有做过任何对不起党组织的事情,他完全是被居心叵测者冤枉的!于是乎,中组部便下达正式文件为邓拓平反,并将他的所说的处分一并取消,以告慰他的在天之灵。

0 阅读: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