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途经天津,对杨成武谈到楚溪春情况:听说有人对启用他不满

漫步史书 2024-01-22 08:58:46

1955年9月授衔过后,毛主席有一次外出途经天津,时任北京军区司令员杨成武陪同,也因为是授衔刚过,因此两人谈话间特意提到了授衔的情况。

当时,授衔的群体中,有一类人非常特殊——即起义的国民党军将领,特别是授予上将的陶峙岳、董其武、陈明仁。

董其武曾因听说自己被授予上将衔,心中感到不安,因此几次打报告要求降低军衔,并且还向所在的北京军区反映,时任北京军区司令员的杨成武当然不答应,后来还专门给董其武带去毛主席的一句话:

“杨成武可当可不当上将,而你董其武必须当上将。”

董其武推脱不得,只好接受,后来又提出要捐出家产。

毛主席这次又聊起这件往事,还深有感触,他对杨成武说:

“董其武同志是起义人员,也是解放军的兵团司令。他自己邀请上交他的几十万员、这是很好的表示,可是我们党的政策不是这样的。共产党连俘虏的腰包都不掏,又何况是起义将领呢?”

不过,就在两人聊了半晌后,毛主席仿佛突然想起了什么事,回头特意嘱咐杨成武:

“我听说有人对重用傅作义、启用楚溪春也有所不满,这个工作一定要做到位。”

楚溪春是跟随傅作义起义的,原任国民党河北省主席兼保安司令,这个职务不算低。

时至今日,许多人对楚溪春的并不了解,可要提到大同集宁战役,看过我之前文章的都不陌生。

之前我们曾聊过在解放战争初期,华北始终没打开局面的问题,特别是因为裁军问题,导致部队战斗力被严重削弱,党中央毛主席为此不得不派朱老总、刘少奇东渡黄河去华北去解决此事

晋察冀军区打的第一个败仗就是大同集宁战役。

都知道大同集宁战役是傅作义的杰作,但很少有人知道,当时守大同的正是楚溪春,他凭借劣势兵力,硬生生守住大同,一下子就打响了名声。

也因为这一仗,楚溪春几乎与我军所有华北名将如聂荣臻、张宗逊、罗瑞卿等等,结下了不解的缘分(如果说仇怨怕有些用词不当)。

楚溪春是阎锡山部晋军将领,是阎锡山麾下有名的“十三太保”之一。

阎锡山麾下的“十三太保”都是保定军校毕业生,并且以保定军校第五期毕业生最多,傅作义、楚溪春都是第五期的,两人算是同学。

尽管楚溪春是外省人身份,阎锡山对楚溪春,总的来说还算不错,也有意培养他到晋绥军核心,楚溪春自然也就投桃报李,对阎锡山十分忠诚。

事实上在绝大多数晋绥军将领陆续脱离阎锡山的情况下,楚溪春这份忠诚是相当难得的。

抗战时期,楚溪春是阎锡山“同志会”秘密发展的高干,后来又成为被内定为阎锡山新建立的核心团体“铁军组织”委员之一。

楚溪春也一度认为,阎锡山对自己是真心的。

可实际上呢,阎锡山非常善于耍弄政治手段,哪怕是对自己的亲信部将都是如此,后来晋绥系出身的将领,如傅作义、张荫梧、陈长捷等都相继脱离晋军差不多也都是因为此缘故。

阎锡山提拔楚溪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出于政治平衡的需要。

当然,如果到了不需要的时候,也是随时可以拿来牺牲的。

楚溪春脱离晋绥军,也是源于他命运中的关键一战——大同集宁战役。

1945年8月9日,日本照会盟国乞降,第二天,楚溪春奉阎锡山命令,率领骑兵第1军(军长沈瑞,辖骑兵第1、2、4师)、暂编第47师、第7纵队(司令刘鹏翔)从孝义出发,沿汾河以及同蒲铁路北上去接受太原。

太原接收完毕后,楚溪春没有停下脚步,而是顺势北上,连续接收了太原以北的大同、朔县、山阴、岱岳、怀仁、口泉等县镇,与第12战区第35军(傅作义部)在同城会师。

楚溪春在大同设立第二战区北路军作战总司令部,并张贴告示:

“日伪一切军政人员,要就地不动,听命接收,如有违犯抗拒者,给予军事处理。”

大同号称“煤都”,不仅资源丰富,在历史上就是战略要地,更为关键的是,楚溪春占据大同后,就等于说是切断了我军晋察冀、晋绥、晋冀鲁豫三个解放区之间的交通。

凭借这份战功,楚溪春后来被多次授予荣誉勋章。

1945年10月10日,被国民党当局授予忠勤勋章一枚。

1946年1月1日,因大同作战有功,国民政府授予楚溪春青天白日勋章一枚。

1946年5月5日,楚溪春荣获胜利勋章一枚。

本来一切都按部就班,但阎锡山却有些不踏实起来。

要知道在当年,傅作义出任过第二战区北路军总司令,后来很快就脱离了阎锡山的统治,阎锡山当然不能容忍第二个傅作义出现。

楚溪春在大同期间,尽管名义上掌握军政大权,但实际上各方掣肘不断。

军事方面:

大同接收不久后,阎锡山便几乎收走了楚溪春手上所有的部队,只留下了一个骑兵第四师不得已之下,楚溪春只能利用收编来的伪军来防守大同外围,以骑兵第四师受城内。

要知道在名义上,楚溪春还兼任着43军军长,但43军的兵一个也没在大同,他所能指挥的也就只收编的伪军山西省防军第5军以及骑兵第四师,后来在阎锡山命令下,两支部队合编为暂编38师,总兵力1.2万余人。

后来大同集宁战役中,暂编38师是主力。

可即便是暂编38师,也不是直接归楚溪春指挥,因为暂编38师不隶属于43军,而是属于33军。

也因为可供操作的空间非常小,楚溪春接收大同之初,也只是敢以零星的小动作,去袭扰八路军的根据地,为此还遭到过各方耻笑:

“楚总司令心软、打八路不敢、只在城内一二三四瞎喊。”

哪怕是后来马占山的国民革命军东北挺进军(被八路军击溃)充实到大同守军中,以楚溪春的兵力,能够固守大同已经很难。

行政方面:

楚溪春负责大同防守,行政统归大同行署主任孟祥祉,两人之间也有矛盾冲突。

孟祥祉的姨兄弟王衍在大同行医多年,抗战时期曾为日伪军走狗,在1941年、42年间制造冤案,杀害300余无辜市民,抗战胜利后,这些受害者家属要求严惩,但被孟祥祉包庇。楚溪春任宪兵司令时,曾坚决把王衍逮捕枪决,受到各方好评。

一次,楚溪春的秘书丢失一批批示文件以及图章,被孟祥祉抓住把柄,孟祥祉打算捏造证据,以通共的罪名攀咬楚溪春,楚溪春无奈,只好把秘书遣散。

两人之间就此结怨。

楚溪春在大同待着很不顺畅,自然想着要脱离晋绥军。

可就在这时,大同集宁战役打响了。

1946年6月,全面内战爆发后,国民党军大举进攻解放区,并对我晋察冀军区首府张家口形成包围态势。

当时,大同处于张家口以西地区,是晋北一处重要的要塞,也是国民党军包围圈中最重要的一环,在征得中央同意后,晋察冀军区与晋绥野战军决定联手拔掉这颗钉子。

大同前线指挥部成立后,晋绥野战军副司令员张宗逊任指挥部司令员、晋察冀军区副司令员罗瑞卿任政委,统一指挥两军共9个旅的部队对大同发起进攻,其中五个旅用于攻城,以四个旅以及地方部队部署于绥远一线阻击敌人援军。

应该说在当时形势之下,对楚溪春是很不利的。

事实上,在大同集宁战役之前,我军就针对大同周边几处重镇发动过攻势,并夺取了数个重镇,全面内战爆发后,雁北第五军分区又夺取了朔县、岱岳,并切断了同蒲铁路,大同已经成为事实意义上的一座孤城。

之前我们也聊过,楚溪春手里主要能用的就只有暂编38师,但暂编38师根本不听他的号令,因此楚溪春能依靠的也就只有四五千余守军。

可出乎意料的是,我军集中优势兵力攻打大同,却没能拿下。

从1947年7月31日我军发动进攻开始,楚溪春在大同顽强的守了一个半月,据说在我军围城时 ,楚溪春随身带着安眠药,枕头底下也放着手枪,用于城破后自杀以殉。一直到9月13日,第12战区傅作义部在集宁击败了我军,楚溪春才算是松了口气。

至9月16日,我军撤围大同。

大同集宁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我军为数不多的败仗。

从我军角度去看,此战虽然我军占尽优势,可在布局上有很大问题,首先是对围城、打援两个主要方向上始终犹疑不决,一开始全力猛扑大同,一看打不下,又掉回头去打援,结果又没拿下,导致两个方面均遭到失败。其次也没有想到,傅作义竟会被蒋介石说动,出兵大同。

当然,不能否认的是,晋察冀军区在抗战结束后,便裁军整编,造成了实力上的损失(之前文章中有过细致分析)。

总而言之,大同集宁战役,成就了楚溪春善守的大名,使得他一下子成为名将。

可楚溪春那时已经对阎锡山颇感失望,自思傅作义、陈长捷前例,决定脱离晋绥军。

1947年8月,楚溪春受东北行辕主任陈诚之邀,赴任东北行辕总参议兼沈阳防守司令。等于说从此开始,楚溪春就脱离了阎锡山晋绥军系统。

楚溪春在东北难得的过了段清闲的日子,因为东北行辕主任陈诚是他在保定军校的学生,行辕参谋长,赵家骧是他的女婿,华北张垣绥靖公署主任傅作义是他的同学和老友。

另外要说明的是,楚溪春赴任东北,主要负责替陈诚协调华北、东北之间国民党军,并帮助陈诚顺利实现从华北调兵支援东北的计划,缓解东北军事不利的局面。

1947年12月,傅作义出任华北剿总司令,本想请原保定绥靖公署主任兼河北省主席孙连仲留任,孙连仲不肯,傅作义改邀请楚溪春,楚溪春也因一时无法抽身前往,一直拖到1948年2月才上任。

这时华北的形势对傅作义而言已经相当糟糕,楚溪春赴任河北省主席,省政府所在地竟然是在北平,当时河北全境能归国民党军掌控的只有20来个县,而且多数都是围绕铁路周边的。

楚溪春此时虽然已达权力巅峰,但他无法阻止滚滚而来的历史洪流。

1949年1月,北平和平解放,楚溪春随傅作义一起接受了和平改编。

新中国成立后,楚溪春出任政务院参事(即国务院1955年改称),并任西北区组召集人,为国家建设作出过很多贡献。

难免的事,楚溪春作为起义人员,不可避免的遇到一些麻烦,毛主席对他们这些起义人员的遭遇也很关注,让楚溪春感受到了不少温暖。

1966年9月12日,楚溪春逝世,享年70岁。

1 阅读: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