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进步的同时,智能化发展也是空前的,科技赋能下的生活明显变得更加便利。就拿汽车行业来讲,高速化的科技发展,已经让曾经传统的汽车,变为可以和人们交流、对话甚至做出相应行动的高智能产品。但科技的进步有好处,伴随而来的自然也有短板,比如在近年来,汽车数据安全事件频发,引起了大众哗然,也让大众关注到车内隐私与信息安全的重要性。
科技进步下,车内摄像头屡见不鲜
相信近些年看车、买车的朋友都见过汽车配上了车内摄像头,几乎当下十多万以上的国产车中高配车型普遍都有车内摄像头,一些新能源汽车普及率更广。越来越多新车安装了车内摄像头,但实际上,很多车型的摄像头是无法关闭的,用户的隐私显然无法得到保障。毕竟车内本身是一个比较以私密的场合,有了车内摄像头就会让用户在心理上感到更加忧虑。
而且近些年来,关于汽车数据安全事件也是频频发生,根据Mozilla基金会专家的研究发现,部分汽车制造商通过车载摄像头、麦克风等硬件设备收集车内乘客的对话、行为和表情,更过分的是,连体重和健康以及一些“私密影像”也能肆无忌惮的收集。而且该基金会对北美市场25个汽车品牌进行分析,结果没有一个品牌符合该基金会关于隐私的最低安全标准,所有的隐私信息都被毫无保留的收集,并没有关闭后台数据的隐私。随着智能汽车和科技配置的普及,车内全天候的数据已经成为业内公开的秘密。
车内摄像头能否关闭?谁能关闭?
或许最初的时候,厂商设计这一配置的初衷还是为了更好的辅助用户,但不应该无视用户隐私安全。那么问题来了,车内摄像头能否关闭,或者说有没有能关闭的车企呢?
答案自然是有的,而且车内摄像头也是可以关闭的,厂家在设计车内摄像头的时候,加个盖板其实就完全可以解决,而且成本也不高。如果厂家原车没有配备车内摄像头盖板,即便通过车机可以实现关闭,摄像头在我们心里面还是会有阴影,这个时候也可以后期加个小盖板,需要的时候打开,不需要的时候关闭即可。
这一点真心为比亚迪点赞,比亚迪不仅是国内最早使用车内摄像头盖板的企业,很早就关注到了用户隐私,也是目前极少数使用车内摄像头盖板的汽车企业。国内配有车内摄像头的比亚迪车型均配备物理滑盖,为信息安全防护加持,并且有配摄像头盖板可以物理关闭,也有电子控制关闭的,这套软件+硬件的双重防护,也让用户彻底打消了对隐私泄露的忧虑,进一步加强用户的隐私信息安全,让用户用车安心。
比亚迪的安全防御体系可不只有“盖板”
不止于此,比亚迪还打造了信息安全防护体系。在车内摄像头方面,比亚迪的保护方案虽然成本不高,但效果却是立竿见影,很值得其他厂商学习和借鉴。比亚迪还专门做了一套信息安全防护体系,这套体系包含车端到云端多个维度,能够全方面为用户信息安全和驾驶安全保驾护航,它甚至能让用户对自己的数据做到可知、可感和可控,这才是最难得的。
在产品最初的设计和开发层面,比亚迪就通过手机APP和车机系统为用户提供隐私声明,以直观的方式告知每一位用户的个人数据及权限访问举措,并为用户提供个人信息权益查询的便捷渠道,让用户真正明白自己享有的数据权益。
其次,比亚迪通过一定物理方式为用户提供了明确可感知的隐私安全防护,比如说上面提到的车内摄像头盖板便是如此,从根源上杜绝隐私信息泄露。而不管是手机APP还是车机系统,比亚迪也都为用户提供了权限管理的方案,用户可以自行设置相应的权限管理;与此同时,比亚迪开发的应用及系统,都采用了安全策略防止自启动,如果用户想让某一应用自启动,可自行控制。
针对产品攻防测试方面,比亚迪还始终以高强度的安全攻防测试方式,用来提升自身能力及产品的安全防护,在之前也曾多次获得国家级比赛的奖项,比如在第二届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信息安全挑战赛中比亚迪获得金奖。最关键的是,比亚迪还愿意接受监管机构监督,一直在积极主动地开展各项数据安全和合规的认证工作。目前,比亚迪已经获得R155(CSMS)、R156(SUMS)体系认证等安全认证,并通过了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三级认证,这足以见得,比亚迪在用户信息隐私安全方面下足了功夫,也设身处地的为用户着想了。
加强隐私安全刻不容缓,更不容忽视
在此,我们也呼吁不仅是汽车厂商,各行各业都应该加强用户隐私信息安全,重视到用户隐私和信息安全,这样一来用户在使用的过程中,也会更加放心、省心,毕竟谁也不想买台车在车内这个私人的空间,还要担心隐私被泄露。而比亚迪不管是在隐私政策还是整车安全配置上,都高度重视和保护车主的隐私,为了用户安心,从细节到整体,都在用实际行动将隐私安全贯彻到底,站在车主的角度,选择这样一款车才能用得安心,其他厂商也应该实际考虑用户的隐私安全,加强隐私安全刻不容缓,为用户用车过程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