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内基金溢价背后的玄机

基歪财说 2024-06-17 18:08:38

场内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ETF)是一种在交易所上市交易的指数化投资工具。它将一篮子股票组合成份股,使投资者能够通过买卖ETF份额,间接投资于该指数所代表的一组股票。

ETF的市场交易价格由市场供需决定,而基金的资产净值(NAV)则根据其持有的一篮子股票的市值计算得出。当ETF的市价高于其NAV时,就形成了"溢价";反之则出现"折价"。

ETF溢价的成因可归结为以下几点:

首先,市场对ETF的供需失衡是推高价格形成溢价的直接原因。当市场对ETF需求旺盛,买盘大于卖盘时,价格就会被推高,形成溢价。这种需求可能源于市场对标的指数的看好预期。

其次,部分ETF设有申购赎回限制,套利者无法自由地进行申赎套利,导致价格与NAV脱节,溢价长期存在。再者,ETF标的指数成分股实时价格信息的滞后,也可能使NAV计算滞后于市价变动,加剧溢价幅度。

ETF溢价为市场提供了套利机会。举例而言,假设某ETF市价为1.1元,而其NAV为1元,溢价10%。套利者可按照NAV向基金公司申购ETF,再在二级市场以1.1元卖出,赚取10%的无风险收益。随着套利资金涌入,ETF供给量增加,市价逐渐回归至NAV水平,溢价幅度缩小直至消失。理论上,套利行为促进了ETF市价向其内在价值回归,提高了市场定价效率。

然而,现实中的种种因素可能阻碍套利的顺利进行,使得溢价现象长期存在。例如ETF申赎的限制、交易成本、流动性风险、跟踪误差等,都可能侵蚀套利收益,降低套利效率。

从更加审慎的角度来看,ETF溢价现象背后可能存在某些市场主体的操纵行为。机构投资者或大户可能通过集中拉升ETF价格制造溢价,再在二级市场抛售获利,令散户蒙受损失。一些别有用心的投资者还可能利用信息优势,在溢价初期买入,待散户跟风后再逢高抛售,赚取超额收益。此外,ETF发行机构或做市商也可能在溢价时申购份额,然后在二级市场高价卖出,赚取价差,变相侵蚀散户利益。

当然,这些猜测尚缺乏确凿证据支撑。加强监管、完善信息披露、普及投资者教育,有助于遏制市场操纵,维护市场秩序。总的来说,尽管ETF溢价提供了套利机会,但投资者需警惕其中潜在的风险:

1.流动性风险:ETF或成分股交易不活跃时,可能错失套利时机;

2.跟踪误差风险:净值与指数偏离可能导致套利亏损;

3.交易成本:频繁申赎交易会侵蚀套利收益;

4.监管风险:申赎受限将影响套利效率;

5.信息风险:信息披露不及时或不准确将阻碍套利。

因此,场内基金溢价虽然提供了一些套利机会,但其实套利风险不小。比如流动性不足、交易成本高,都可能让你错过套利时机或者赚不到钱。而且指数基金净值计算滞后,跟踪偏离度大的话,反而可能亏损。

更重要的是,基金溢价的背后,很可能是一些机构和大户在操纵市场。他们拉高价格诱导散户接盘,然后自己获利了结走人,让散户买在高点被套牢,最后受损的还是散户投资者。

所以我认为,对散户来说,基金溢价套利并非稳赚不赔,反而暗藏不少风险。如果对市场行情和基金运作机制缺乏深入了解,还是少碰为妙,以免上当受骗,得不偿失。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