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去世前,曾给女儿李敏留下遗愿:代我常回老家看望两位叔叔

一更历史 2024-07-16 14:30:13

1976年9月,大家都不想承认这个残酷的事实,深受全国各族人民爱戴的毛主席,已经重病到无以复加的地步。

但即便重病缠身,他依旧思维清晰,在病床上继续为党和国家的发展献计献策。

弥留之际,毛主席的爱女李敏好不容易得以进入中南海探望父亲。当看到女儿来了,毛主席抓紧为数不多的时间交代遗愿:“你代我常回韶山老家看望两位叔叔。”

原来,毛主席让爱女李敏照顾的叔叔是毛主席的“九弟”毛泽连。

毛泽连,字润发,1913年出生于湖南韶山滴水洞旁的东茅塘村,距离毛泽东旧居上屋场村直线距离不过1.5公里。

他与毛泽东同为“泽”字辈,毛泽东排行第三,毛泽连排行第九,是未出五服的亲堂兄弟。

韶山毛家在当地是个大家族,由于交通闭塞,且许多家族成员思想过于保守,以至于很少接触外面的世界,祖祖辈辈便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家生活。

毛泽连的家庭便是如此,因条件不好,十岁时,毛泽连便已经下地干活。空闲时为地主家放牛,赚取的微薄收入用于贴补家用。

1925年秋,青年毛泽东与陈独秀产生意见分歧,受到党内部分人的排挤,遂带着妻子杨开慧和儿子毛岸英、毛岸青回到韶山开展农民运动。

回到韶山后,杨开慧协助毛泽东创办农民夜校,建立中共韶山特别支部。刚满十三岁的毛泽连便进入夜校读书,主动给堂兄毛泽东当起通信员,为党组织开会时站岗放哨。

1925年冬的一个夜晚,湖南军阀赵恒锡手下的爪牙,不知从哪得知了毛泽东携家带口回到韶山干革命的消息,他立马通知时任湘潭县县长赵恒哲,让其带领一队官兵到上屋场村来抓捕毛泽东与杨开慧。

敌人刚到村子外围,便被放哨的毛泽连发现。小小年纪的毛泽连不顾危险,立即双手高举马灯向毛泽东所在的屋子不断摇晃。

毛泽东透过窗子看到屋外有灯光闪动,料想情况不妙,马上指挥其他党员从后门撤退,躲入密林中,躲过了敌人的追捕。

从那之后,毛泽连几乎天天与堂兄毛泽东在一起,二人形影不离。虽然年长毛泽连近二十岁,但看他小小年纪,便如此嫉恶如仇、正直聪明,毛泽东便有心培养他。

两年后,毛泽东携妻儿老小准备离开韶山。临别时,毛泽连依依不舍地将毛泽东一家送到村口。他双眼噙着泪花问道:“三哥,你这一去什么时候还能再回来?”

毛泽东沉默片刻后坚定地说道:“打倒帝国主义、封建主义与官僚资本主义需要很长时间,恐怕三十年革命都无法成功。既然不成功,我毛泽东无颜回韶山见父老乡亲。”

年幼的毛泽连当时还不明白这番话到底有何深意,不过,他从毛泽东的话里猜出了堂兄短时间内应该是不会回到韶山,他会为了全中国的解放,为了替人民当家作主而奋斗终身。

于是,兄弟二人就这样依依不舍的离别,没想到再次见面竟是20多年后了。

离开韶山后的毛泽东辗转前往湖南、江西边界领导秋收起义,随后成功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并以此为中心,创建中央瑞金苏区。

往后十余载,毛泽东在土地革命战争、全面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重大历史时刻,成为党和国家的主心骨与领路人,所创下的功绩是言语所无法说明的。

在与堂兄毛泽东离别后,毛泽连一直留在韶山老家。虽然数次想过离开村子找堂兄一起革命,但家中琐事却让毛泽连无法抽身。

更令他感到难过的是,毛泽东离开韶山后不久的一天夜里,毛泽连参加完农民协会活动回家,手上的火把突然灭了。

天黑路陡,他不小心狠狠地摔了一跤,左眼被尖锐物扎破,顿时鲜血直流。由于没钱及时医治,自此落下了眼疾。

1927年至1937年,国共关系严重恶化,身为毛泽东的族亲,毛泽连也遭受反动当局的压迫。

为此,他曾辗转多地。由于眼疾愈发严重,只能返回韶山当一个农民,艰苦度日,且生活无着。

时间一晃就是22年,1949年9月,新中国成立前夕,第四野战军的先头部队138师率先攻入湘潭,组织上派人到韶山寻找毛主席的亲人与革命烈士的亲属。

就这样,毛泽连与其他毛主席的亲戚朋友被受邀到北京中南海做客。毛泽连是第一批受到毛主席邀请的,他甚至有幸经历了新中国开国大典这一隆重的盛事。

开国大典结束后,毛主席留堂弟在北京逗留数日。谈话时,毛泽连提及早年从事革命活动时不小心摔了一跤,导致左眼失明,从此不便参加社会斗争。

因为自身左眼失明未能入党,十分自责不已,为党做的贡献实在太少。毛主席真诚地劝慰道:“九弟,没有入党不要紧,只要你思想正确就行。”

听到毛主席这话,毛泽连连连点头道:“我听三哥的。既然你已经成为国家主席,能不能替我在北京找份工作?”

毛主席听到这话,脸色突然大变,他郑重地说:“我现在是当上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这是革命需要,是为人民服务,替人民办事的。不能像封建社会那样,一当官亲戚朋友都要跟着沾光。”

话锋一转,毛主席又诚恳地说:“中国刚结束了几十年的乱局,战争创伤很严重,国家和人民都需要恢复元气。你们要从实际出发,在家种田喂猪稳当一些,多种些粮食支援国家,这同样是为人民服务。”

毛主席的这番话真是说到毛泽连的心坎里,之前20多年未弄清楚的问题,一下子迎刃而解。

从那之后,毛泽连一直遵守“三哥”的教诲,留在韶山老家安安心心,老老实实地种地喂猪。

往后的27年间,毛泽连一共去了北京11次,成为毛主席所有亲友中去北京次数最多的一个。除毛主席到外地视察或参加重要会议外,只要毛主席在北京,每次都会接见他这个“九弟”。

因为毛泽连是充当毛主席与韶山父老乡亲之间联系的渠道,也为毛主席了解基层农民生活的一个窗口。

通过毛泽连的介绍与亲身经历,毛主席在不同时间段,根据革命形势与国家发展需要,及时调整扶农助农政策。在中国三农共策的发展上,毛泽连同样做出过一定贡献。

除了公事外,日理万机的毛主席还非常牵挂毛泽连与其他韶山的父老乡亲,经常拿出自己的稿费支援条件不好的乡里乡亲。

直到1976年,毛主席已经重病缠身。弥留之际,他老人家还交代女儿李敏:“家乡有两个叔叔,连饭都吃不饱,你们要经常回去看看。”毛主席说的这两个叔叔,一个就是毛泽连,另一个就是毛泽荣。

由于毛主席的严格要求与教诲,无论健在还是离开人世,毛家人始终没有破坏他老人家所立下的规矩,以一个老实人、庄稼人的身份,踏踏实实的生活劳作。

1993年,在纪念毛泽东100周年诞辰韶山广场毛泽东铜像落成庆典会上,作为毛主席亲属代表毛岸平(毛泽连的儿子)说过这么一番话:“我们虽然有着特殊背景,但长辈从来不显摆,我们全家都以社会普通一员严格要求自己,这是老人家传给儿女们的宝贵精神财富和优良家风。”

事实证明,毛家人用实际行动做到了这一点,他们就是毛主席红色精神与艰苦朴素家风的最好传承与发扬者,也为毛泽东这个伟大形象增添了光彩。

参考文献:

[1]毛会华.毛泽荣五次进京看望堂兄毛泽东[J].湖北档案,2006(Z1):80-81.

[2]王文玉.毛泽东最牵挂的韶山亲人——毛泽连[J].文史春秋,2019(05):4-9.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