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车市“开门红”爽约,造车新势力几乎集体“扑街”。
我们的电动汽车为啥卖不动了?
1月份国产新能源车企销量集体暴跌,各家在12月份完成KPI之后尽显颓势。
零跑,一月份只卖了1137辆,环比下降87%,可以说跌到腿肚子,带头大哥比亚迪,销量也从12月份的23.5万辆跌到了15.1万辆,环比大跌36%。
坐拥几条整车生产线,固定资产几百亿的小鹏,1月份只卖了5218辆,环比下跌54%。
1月,吉利新能源汽车销量为1.1万辆。其中,纯电车型为10443辆,插电式混动车型为588辆。
哪吒也出现大幅下滑,1月交付量为6,016辆,同比下滑45%,环比下滑22%。此外,理想、未来、问界也统统下跌。
而另一边,特斯拉的销量却大涨,根据乘联社的数据,1月份特斯拉销量6.6万辆,环比增长18%。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冰火两重天的现象呢?
主要原因是1月份特斯拉疯狂降价,自去年9月以来,特斯拉通过直接产品调价或间接福利促销等方式频频降价。最近一次是在今年的1月6日,特斯拉官宣了大幅度降价,最大降幅超过4万元,国产Model 3的起售价格逼近20万元(22.99万),创下了历史最低价。
这力度吸引消费者疯狂剁手,尽管大幅降价引发不少车主维权,但特斯拉销量却有明显提升。1月份model 3 卖了12659辆,同比暴增327%,马斯克在内部会议上说,1月份的订单情况要比历史上的任何时候都强劲,目前的订单增长速度几乎是生产速度的两倍。
特斯拉降价的同时,我们的国产新能源车不仅没有跟进,却在集体涨价。
比亚迪每台车价格上涨2000—6000元,新价格将于1月1日零时起生效,在此之前支付定金签约的客户不受此次调价影响。长安深蓝纯电版最高涨6000元,其他像哪吒、零跑、几何等都涨了几千元不等,这一涨价,让很多想买国产的用户心理失衡了,于是跑去,买特斯拉,国产车就出现销售遇冷的情况。
那么,为啥国产新能源不跟特斯拉一起降价呢?
你以为他们不想么,但是实力不允许,国产新能源车企中,除了比亚迪其他全部亏损。据乘联会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汽车行业利润率仅有5.7%,且很多车企都处于“卖一辆亏一辆”的地步。
据财报显示,小鹏,去年二季度共交付了3.44万辆,净亏损为27.09亿元,同比增加126.1%。而卖出2.51万辆的某来汽车,净亏损25.57亿元,同比增长高达369.6%。
同样卖一辆车,小鹏要赔7.87万元,而某来最多,要赔10.2万元。理想卖一辆亏2.3万,比亚迪虽然赚钱,但赚的也不多,一辆车赚9000块,这点利润空间没法和特斯拉打价格,特斯拉每辆车的利润高达65000块。去年,比亚迪卖186万辆车,净利润170亿,而特斯拉卖131万辆车,净利润高达850亿,这就是特斯拉去年敢4次降价,而其他车企无人跟进的原因。
同样都是造车的 ,为什么赚钱的车距会这么大呢?
原因有3个,首先,特斯拉是业内成本杀手。
众所周知,特斯拉用料不太讲究,比如说自动驾驶,其他品牌的车用的是上万块钱的雷达,而特斯拉用的是几百块钱的摄像头。再比如说,其他车是上万个零部件组装焊接,而特斯拉卡发了一体式压铸技术,用2—3个大型的压铸件代替,使整车成本降低40%。
国内车企成本高。去年上半年,蔚来、小鹏、理想三家的广告支出57亿,而特斯拉只有1.8亿,特斯拉不搞广告这一套,人家把钱花在研发上,去年上半年研发费用高达80亿,是蔚来、小鹏、理想三家研发费用加起来的2倍,这方面我们的造车新势力应该多向特斯拉学习,把钱花在研发上。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叶盛基说,目前,我国电动车控制器芯片100%依赖进口,基本被美、日、德、韩垄断,如果我们自己有这个技术,就不用高价买人家的了,成本自然也就会降下来,成本降下来就可以降价换市场。
其次,和特斯拉在华加快国产有一定关系,特斯拉借此不仅降低了人工、销售等成本,零部件采购成本也在大幅降低。例如,由此前从松下采购三元锂电池逐渐扩大到向宁德时代采购磷酸铁锂电池,这进一步为特斯拉降价创造了更多的空间。此外,特斯拉空中下载技术(OTA)等软件技术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在一定程度上带动销量上升以及提升盈利空间。还有,特斯拉直销模式也有助于其大幅降低营销成本。
最后是,国家取消补贴和过年有关。
去年,纯电400公里以上,国家每辆车补贴12600元,300—400公里的补贴9100块,插电混动补贴4800块,万儿八千的对大多数消费者来说也是钱,取消补贴,打击了大家买新能源的积极性。另外,今年整个春节假期都在1月里,虽然法定节假日只有7天,但不少消费者休假时间超过7天,这意味着消费者的买车时间以及车企的卖车时间都相对有限。
但我觉得,以上3个原因还不是主要的,因为这些问题,特斯拉同样会遇到,人家为啥能实现历史增长呢,所以,根本上还是咱们的产品竞争力不够,成本优势不明显。除了比亚迪,其他造车新势力未来能否在惨烈的竞争中活下来,可真的要有两把刷子,那个靠宣传我家电视有多大,沙发有多乱就能活的时代过去了。
进入2023年,随着各大品牌新车的加速布局,这种不确定性估计会变得越发强烈。总的来说,在这个一天一个样的洗牌阶段,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就是活下去的最大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