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为什么会得糖尿病?原来糖尿病是这样来的,现在知道还不迟

任向前养护说 2024-09-24 02:19:57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感谢各位看官,支持原创,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

李阿姨退休后一直过着悠闲的生活,每天早晨她都会去公园散步,时不时和老友们喝茶聊天,日子过得惬意。

然而最近几个月,李阿姨总感觉自己身体有些不对劲,口渴得厉害,总是喝不够水。

上厕所的频率也比以前多了很多,晚上甚至要起来好几次,最近体重还莫名其妙地轻了好几斤。

她以为是年纪大了,身体自然有些变化,没有太在意,直到某一天她在体检时得知自己血糖偏高,医生告诉她,她得了糖尿病。

“我平时吃得不多,怎么会得糖尿病呢?”李阿姨感到非常困惑,其实像李阿姨这样的例子在我们身边非常常见。

许多人觉得自己平时生活还算健康,却没有意识到一些小细节可能正在悄悄损害他们的健康。

糖尿病并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它往往是生活习惯长期积累的结果。

当李阿姨终于意识到自己的身体状况时,糖尿病已经悄然“入住”她的生活。

很多人都认为糖尿病只是因为吃糖太多才会得,其实不然,糖尿病的成因远比我们想象得复杂。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统计,全球约有4.22亿人患有糖尿病,且每年因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死亡的人数高达160万人。

更令人警惕的是,近年来糖尿病的发病率呈现出明显上升的趋势,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

中国作为全球糖尿病患者人数最多的国家之一,糖尿病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公共卫生问题。

一、糖尿病发生的医学原因

糖尿病的发,其实跟身体里的一个小东西有关——胰岛素,胰岛素是胰腺分泌的一种激素,专门负责帮我们把吃进去的糖分运送到身体的细胞里,用来提供能量。

如果把胰岛素比作钥匙,那么细胞就是门,糖分是门外等待进入的客人,有了胰岛素,糖分才能进入细胞,而我们的身体也就能顺利地“吃”到能量。

如果胰岛素出了问题,这个过程就会出故障,糖分没办法进入细胞,就会在血液里堆积,导致血糖升高。

糖尿病主要分为两种类型,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比较少见,通常是因为免疫系统出错,把胰岛细胞当成“敌人”攻击,导致胰腺无法产生足够的胰岛素。

这个过程发生得很快,往往在短时间内就会让患者出现严重的高血糖症状。

而2型糖尿病则更为常见,90%以上的糖尿病患者都属于这个类型,2型糖尿病的成因比较复杂,主要跟胰岛素的作用效率下降有关。

这种情况通常是因为身体细胞对胰岛素逐渐变得“钝感”——也就是对胰岛素不再那么敏感了。

原本一把钥匙可以轻松开门,但现在却变得没那么好用了,胰岛素虽然还在分泌,可是它的效果大打折扣。

而胰岛素这种“钝感”现象往往是身体的“自我保护”机制在作怪,长期摄入过多的高糖、高脂肪食物,会让身体的细胞“疲劳”。

它们觉得糖分太多,负担太重,于是开始不愿意再接受更多糖分进入,这就像是有人拼命敲门,但你觉得外面太吵,就假装听不见,拒绝开门。

随着时间的推移,胰岛素需要越来越多才能起到原本的效果,胰腺因此变得越来越“辛苦”。

久而久之,胰腺也会不堪重负,胰岛素的分泌量开始下降,血糖调控的能力就彻底乱套了。

二、人为什么会得糖尿病

糖尿病听起来像是跟“糖”脱不了关系,大家会觉得是不是吃糖多了,糖尿病就来了,其实糖尿病的根本问题不在于糖,而是身体处理糖分的能力出了问题。

肝脏是糖尿病的一个重要角色,肝脏是糖分的储存库,它负责把多余的糖存起来,并在身体需要时释放出来,帮助维持血糖的平衡。

然而糖尿病患者的肝脏有时会“不听话”,哪怕身体不需要糖,它还是会释放出过多的糖分,进一步加重了血糖的升高。

遗传也是糖尿病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如果父母或其他直系亲属患有糖尿病,子女患糖尿病的几率会相对更高。

这是因为某些基因会影响胰岛素的分泌和作用,让这些人天生更容易发生胰岛素抵抗。

当然,遗传并不是决定性的因素,生活方式才是糖尿病的主要推手,长期的久坐不动、饮食过度、缺乏运动,都会加速胰岛素抵抗的发生。

肥胖是另一个糖尿病的高危因素,特别是腹部肥胖,过多的脂肪会干扰胰岛素的正常工作,胰岛素的效果因此下降。

脂肪组织会分泌一些物质,让胰岛素更加难以发挥作用,最终导致糖分无法顺利进入细胞。

脂肪越多,胰岛素的“快递”工作就越困难,血糖也会越发失控,糖尿病就这样发生了。

除了身体的代谢问题,压力和情绪对糖尿病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当人感到压力或焦虑时,身体会分泌一些应激激素。

比如肾上腺素和皮质醇,这些激素会促使肝脏释放更多的糖分到血液中,作为“紧急能量”。

这种机制本来是为应对危险情况而设计的,但在现代社会,长期的压力和焦虑反而成了让血糖失控的元凶。

三、这三个方法让你远离糖尿病

1.调整饮食结构

糖尿病和饮食关系非常密切,吃得不健康,血糖自然容易失控,如果你喜欢吃甜食、油炸食品。

或者长期摄入过多精制碳水化合物(比如白米饭、面条),那身体在消化这些食物后,血糖会飙升,胰岛素压力也会随之增大。

长期下去,胰岛素抵抗就会找上门,糖尿病风险大增。所以,想要预防糖尿病,饮食上需要做出一些改变。

尽量选择全谷物、粗粮等低升糖指数的食物,比如燕麦、全麦面包、糙米等,这类食物消化得慢,血糖不会迅速上升,身体可以更好地调节胰岛素的分泌。

2.保持适度运动

预防糖尿病,运动绝对是必不可少的“武器”,不爱运动的人,代谢会变得缓慢,胰岛素的作用效率也会下降,导致血糖更难控制。

相反,适度的运动可以让细胞变得更加敏感,胰岛素的效果更好,血糖也更容易被利用和消耗。

如果平时运动较少,开始的时候不需要给自己太大压力,每天3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

比如快走、骑自行车或者游泳,都能帮助身体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消耗多余的糖分。

3.减轻压力

生活中的压力也是糖尿病的“隐形杀手”,当一个人长期处在高压力状态时,身体会分泌大量应激激素。

比如肾上腺素和皮质醇,这些激素会促使肝脏释放更多的糖分进入血液,作为“应急能量”。

本来这些糖分是为了帮助身体应对紧急情况的,但如果压力长期存在,血糖就会一直处于高水平,胰岛素压力增大,糖尿病风险自然增加。

想要预防糖尿病,除了调整饮食和保持运动外,学会管理情绪、减轻压力同样重要。

四、结语

糖尿病听起来像是个大难题,但其实预防它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复杂。

只要你愿意稍微调整一下生活习惯,糖尿病这个“慢性老朋友”就不容易找上门。

参考资料

【1】周鑫,王智,杜文雨,等.2型糖尿病新药及候选药物临床试验研究进展[J].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24,29(10):1185-1193.

【2】张珊珊,李开民,孙书彧,等.从“内伤脾胃,百病由生”探析糖尿病泌汗异常[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24,48(05):536-540.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