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正义犯错,1万亿没了

于禁看商业 2024-06-27 03:44:17

软银集团创始人 孙正义

作者 | 邱鑫浩

来源 | 邱处机

周鸿祎曾经在红杉中国一次活动中调侃自己:“我比你们更傻,你们是错过投资张一鸣的字节跳动,而我则是上车不久又自己下来了,损失了几十亿美金。”

和老周一样,世界著名投资狂人孙正义也犯了类似错误。2024年6月21日,软银集团创始人孙正义在股东大会上提到,他后悔把英伟达股票卖早了。

公开资料显示,软银旗下愿景基金于2019年以40亿美元的价格出售了所持有的4.9%的英伟达股份。与初始购买成本相比,孙正义这笔投资赚了33亿美元。但如果持有到现在,按照英伟达上周五3.11万亿美元的收盘市值计算,孙正义这些股份价值1500亿美元。

如此算来,孙正义则亏了1460亿美元(约1万亿人民币),怪不得他会捶胸顿足,扼腕叹息。

不过错过或者投错是投资的常态,用沈南鹏的话说,没有一种投资策略能够放之四海而皆准。今年67岁的孙正义在投资江湖中,就经历过大起大落。

他曾靠投资雅虎当了三天世界首富,也曾靠投资阿里巴巴斩获千亿美元的回报,被称为日本巴菲特。

但WeWork的破产却成为孙正义投资生涯中的滑铁卢,软银愿景基金累计在这个项目上投资了100多亿美元。此外,在疫情、地缘政治、全球经济萎缩的影响下,软银投资组合中的大多数互联网企业陷入寒冬,市值暴跌。

仅2021年和2022年,软银就分别亏损893亿元、501亿元,孙正义因此不得不偃旗息鼓,宣布暂时退居幕后,软银被迫进入防守阶段。

不过老天爷似乎没有完全放弃孙正义。在几度出售股权无果后,孙正义在2023年9月14日推动全球芯片设计巨头ARM成功上市,如今市值达到近1600亿美元。

要知道软银2016年只是以31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ARM,按照现在近90%持股计算,孙正义一战又赚了上千亿美元。

ARM的成功让孙正义重拾信心。“两年前,我哭了两周,觉得自己一无所成,感到非常焦虑。然而,我终于看到了软银的使命——实现ASI(人工超级智能),推动人类的进化。”孙正义在股东大会上动情说到。

在人工智能蓬勃发展的当下,孙正义决定all in AI,那个狂人似乎又回来了。

滑铁卢

孙正义是个画饼的大师。

19岁那年,受微电脑芯片影响,他给自己的未来画了一个大饼:20多岁创立事业、30多岁赚到10亿美元、40多岁干到第一、50多岁成就伟业、60多岁完成交接。

如今来看,孙正义的大部分规划都已实现。无论是投资雅虎成为三天的世界首富,还是投资阿里巴巴一战赚了上千亿美金,孙正义都可以拿来炫耀一辈子。

但狂人的野心并未得到满足,在孙正义的设想里,他想把软银打造成一个持续300年的投资帝国。2017年,他又给很多世界富豪画了一张大饼——投出下一个雅虎和阿里巴巴,发起软银愿景基金一期,募集了1000亿美金,响应者云集。

孙正义的投资风格比较激进。在他自创的“孙孙兵法”哲学中,有一条原则叫做“一流攻守群”:只有成为压倒性的第一名,你才能感受这一地位存在的本质意义。

从2017年到2019年,孙正义疯狂出手,愿景一期基金投资约700亿美元,累计投资了88家创业项目,包括滴滴出行、Uber、OYO、WeWork等共享经济领域的企业。

截至2020年年初,孙正义的软银帝国几乎占据了美国75%的计算机产业和中国互联网行业的半壁江山。除了阿里巴巴,诸如盛大网络、新浪、网易、当当网、携程旅行网、贝壳找房、滴滴等,背后都有孙正义的软银身影。

在这些投资中,孙正义通常会开出高于公司融资估值数倍的金额。如果对方不同意,便威胁转投竞争对手。

对于共享经济等互联网模式创新公司来说,资本对于他们的发展尤为重要,这也正是孙正义敢于和创始人这样谈判的底气。

不过这种用亏损换规模的发展策略,在行业高速发展时尚能奏效,一旦遇到行业下行或者黑天鹅事件,隐患也将爆发出来。

2020年开始,伴随新冠疫情的袭击,在俄乌局势、全球经济萎缩和利率上升等多方因素侵扰下,互联网企业陷入前所未有的“寒冬”。

作为主要投资互联网企业的软银愿景基金,自然不能幸免。其投资的上市股和未上市股,几乎都遭遇市值暴跌或估值腰斩,重仓100多亿美金的共享办公科技公司WeWork更是在还未验证其商业模式可行性之前,就于2023年申请了破产。

据软银集团财报,软银愿景基金2021年和2022年分别亏损了205亿美元、320亿美元,而公司在2021年和2022年也分别亏损了893亿元、501亿元。

业绩承压下,孙正义不得不一边甩卖上市公司股票,回笼资金,一边引咎辞职,把集团的日常管理工作移交给CFO后藤芳光等高管。

“我为自己过去贪图暴利而感到羞愧。我们太自信,太好高骛远。” 孙正义在2022年软银财报会议上反思。

表面上,孙正义宣布已经退出风投,暂缓软银投资步伐,但实际上是龟缩力量,暗度陈仓。

孙正义把翻身的希望,放在了芯片设计公司ARM身上。

翻身仗

孙正义和ARM的结缘还要追溯到2016年。

彼时成立于英国伦敦的ARM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芯片设计王者,全球超过95%的智能手机都基于ARM的架构设计,所有的iPhone和iPad都使用ARM芯片,多数Kindle阅读器和Android设备也都采用这一架构。

但ARM本身并不制造芯片,它的商业模式是采用转让许可证制度,由合作伙伴生产芯片,这让ARM拥有高达95%的超级利润率。

“首先是有了因特网,然后又有了移动互联网,接下来就要轮到物联网了,它将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范式改变。我是在这一改变的开端做这项投资。”孙正义2016年全资收购ARM时,说出了这个理由。

为了完成收购,孙正义当时还卖掉不少阿里巴巴的股票,才最终以320亿美元的价格把ARM收入囊中。

不过在软银2020年开始遭遇资本寒冬时,为了弥补亏损,孙正义把ARM摆上了交易台,标价600亿美元。但找了半年,无人接盘。

情急之下,孙正义自降200亿美元估值,终于引来英伟达创始人黄仁勋的捡漏。但由于监管反垄断的原因,这笔交易最后还是没有达成。

无奈之下,孙正义只好把ARM的希望寄托于独立上市,从软银的短暂隐退,也让他有更多的时间投入到这次创业当中。

ARM最赚钱的业务主要是版税收入,占比达总收入的60%。但基于ARM架构的产品大部分价格都较为便宜,而ARM又是从芯片价格中抽成,并非针对终端产品收费,因此带来的收入并不高。在2022年,基于ARM技术的芯片总价值达989亿美元,但ARM的版税收入却只有16.8亿美元,仅占芯片价值的1.7%。

再加上移动设备的整体增长趋势放缓,ARM的营收水平在2023年还出现了下滑,亏损达5.24亿元。从这个角度看,ARM的上市将面临坎坷。

不得不说,孙正义的被动坚持让他等来了泼天富贵——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浪潮的到来。

2023年,伴随AI大模型的爆发,人工智能芯片生产商英伟达的市值开始一路狂飙,一年内涨了近两万亿美元。

由于英伟达的一些超级芯片中,就包含基于ARM架构的CPU,ARM也在这波浪潮中喝了一口汤,成功于2023年9月14日在纳斯达克上市。

截至目前,ARM市值已经接近1600亿美元。相比最初收购时的320亿美元,按照现在持股近90%计算,孙正义又狂赚上千亿美元,打了一场漂亮的翻身仗。

“ARM 已成为我们的核心企业了。”孙正义在上周的股东大会提到。

赌未来

“AGI (通用人工智能)只是一个阶段,未来ASI(超级人工智能)的智能水平将是人类的 100 倍甚至 10000 倍。”孙正义最近提到了软银的使命,就是实现ASI,推动人类的进化。

在某种程度上,这可以理解为孙正义在这轮科技浪潮中重押AI的决心。而AI供电和AI芯片则是他聚焦的两个突破口。

“AI的尽头是光伏和储能。”英伟达创始人黄仁勋曾经提到。发展AI需要庞大的算力,而算力的背后则是巨大的能耗。

解决能耗问题,是AI技术发展的重要前提。业内普遍认为,虽然目前AI能耗还不至于引起大规模的电荒,但是随着AI未来的大规模应用,缺电的情况可能会愈发严重。高盛今年4月的一份报告指出,到2030年,AI电量需求预计将占美国用电量的8%,与目前需求相比大增。

由于AI巨大的能源需求,当前不少科技巨头均在“未雨绸缪”,为AI的长远发展积蓄电力。据外媒报道,微软曾与能源创业公司Helion Energy签订购电协议,宣布2028年将从Helion Energy构建的第一座核聚变发电厂购买电力。

而据华尔街日报近期报道,OpenAI也开始与Helion Energy接触,计划从它的核聚变电厂中采购大量电力用于支持其数据中心的运营。值得注意的是,奥特曼自身就向Helion Energy投资了3.75亿美元,这也是他有史以来最大的一笔个人出资。

孙正义也不甘寂寞。目前,软银旗下的全资子公司SB Energy已在美国经营再生能源发电业务,并将继续在海外物色投资标的,为全球人工智能项目提供电力。

鉴于ARM本身还是基于CPU的架构,并不是创建大模型所需的GPU以及AI专用芯片,所以在AI发电之外,孙正义今年年初还被外媒爆出要筹措1000亿美元,成立一家人工智能芯片公司对抗英伟达的消息。

该项目代号为“伊邪那岐”(Izanagi),孙正义计划向该项目投入300亿美元,而额外的700亿美元可能来自中东机构。如果孙正义的计划成功,这将是继OpenAI之后,AI领域最大的投资案。

时代浪潮滚滚而来,本该退休的孙正义还是不甘寂寞,再次选择远航。

这次,他还能再创奇迹吗?

(全文完)

【邱处机简介】

福建龙岩人,今年31岁,现在常驻北京。公众号专注于撰写商业牛人的成长经历和认知升级,让我们一起向他们学习,不断成长,不断进化。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