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速读:《资治通鉴熊逸版》第一辑(74)

淇铭看文化 2024-11-14 06:14:33

上篇读到拓展的史料“周太史儋出访秦国”这段故事,对“太史儋”为何说“周与秦五百年前是一家”的历史渊源进行了一番血缘追溯。周族源自父系,后稷被赐为“姬”姓;秦族源自母系,伯益被赐为“赢”姓。虽然都是些神话传说,可信度质疑,但《史记》对此却作为史料进行了记载,并在第一篇《五帝本纪》中做了追述。

那么,既然周和秦以前是一家,后来两家族怎么又分裂了呢?

从《史记》“五帝本纪”文献依据看,黄帝、颛顼、帝喾的历史,依据的是孔子的《五帝德》和《帝系姓》;尧帝、舜帝的历史,依据的是《尚书·尧典》。作家评论战国时代的人喜欢捏造历史,因为要为现实服务。战国时代的主旋律,一是冲突,二是融合。

我比较赞同上述观点,所谓乱世之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趋利避害是本能。用当今的话说就是若有利可图,就会想尽办法,利用各种套路攀关系,建立人际关系网,拉近与利益方的距离,打造利命运共同体。

战国时代盛行五德理论,用金、木、水、火、土对应五种德行,“凡事非五不成套”。《史记》引用了这一理论,对远古时代的五帝历史进行了归类。

再回到前面提到的话题,周族和秦族后来怎么又分开了呢?话说夏朝暴君夏桀时期,“赢”姓家族中有一支后代背叛了夏朝,助汤王灭了夏朝,成为商朝的开国元勋。周氏家族虽归顺了商朝,但肯定不如赢氏家族走红。到了商纣王时期,赢氏家族出了一对父子斐廉和恶来,外号“飞毛腿”和“大力士”,为纣王效力。武王伐纣时,杀了赢家的儿子恶来,由此结下世仇。

斐廉死后,还有一个儿子叫季胜,到了季胜的儿子孟增这一代,不再计较上辈人的深仇大恨,心甘情愿为周朝效力,得到了周成王的宠信,获得“宅皋狼”(今山西吕梁市离石区附近)封地。 孟增有个很厉害的孙子叫造父,是联结秦国和赵国的关键人物,后来成为赵国人的先祖。他最大的本事就是驾车,为周穆王驾车回国平叛乱立下功劳,得到了采邑赵城,改姓赵。

而赢氏家族恶来这一支系,有一个叫非子的子孙,后来离开了赵城,到了一个叫犬丘(今甘肃天水附近)的地方定居,已养马为生,名声鹊起,被委任专门给周王室养马。因为养马有功,被当朝天子周孝王赐给秦地作为采邑,还继承了赢氏家族的祭祀权,非子被称为秦赢。意思是秦地的赢姓大宗,这就是秦和周的分而复合历史典故。但秦赢身份还只是“附庸”,够不上诸侯级别。

秦氏家族这一支系直到西周灭亡、建立东周时期,由于秦襄公先是挺身而出帮周幽王作战,后又派兵护送周平王迁都雒邑,继续为周王朝效力,这时才被周平王册封为诸侯,赐给岐山以西的大片土地,秦国由此建国。

再回过头来看太史儋走访秦国,对秦献公讲的那番预言,就不难理解为何说“周和秦以前是一家,后来分家了,分家500年之后又合并在一起,等到合并之后的第17年,将会有霸王出现。”一是代表周烈王努力与秦献公拉近关系,希望建立盟友;二是合并后,预言将会出现一位霸王。实际上是霸主的意思,也就是诸侯王中的大哥;三是至于五百年一说,与前面讲的“五德理论”有关。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