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5月25日上午,第六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的闭幕式上。
一向以温和面貌示人的邓小平,在与港澳代表团面对记者采访时,一反常态地暴怒发言,说到激动处甚至拍了桌子:
“耿飚同志说的话毫无依据,不具备权威性。香港永远是中国的领土,回归后我们肯定要驻军......”
耿飚同志究竟说了什么?竟然惹得一向脾气很好的邓小平,在公众场合发如此大的火。
这一切,都来源于前国防部长耿飚,在一次记者采访中不慎说错了一句话,引发了一场不小的波澜。
1、
乘兴而来,败兴而归,
铁娘子折戟北京吃跟头
1979年3月,香港总督麦理浩访问北京,他此来是为了探一下中国的底:
距离“新界”租约期满只有18年,中国对于香港问题的底线在哪,英国是否有机会继续维持在香港的管治权?
他的试探自然没有得逞,但这次投石问路之举,却正式拉开了中英两国香港之争的帷幕。
【麦理浩访问北京】
1982年9月22日,一架英国皇家专机飞抵北京,素有“铁娘子”之称的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志在必得地走下了飞机。
同行的还有一支外交官团队,他们盛气凌人,撒切尔甚至公开宣称绝不妥协。
2天后,中英两国首脑会面,谈判一开始,撒切尔就拿香港的三个条约说事,要求继续管辖香港。
面对撒切尔的傲慢,邓小平不卑不亢,非常淡定地表示:主权问题,没得商量,我们不是清政府,绝不会走老路。
撒切尔随即换了一种方式,声称:香港在英国治下发展得非常好,如果中国执意收回香港,肯定对它的发展不利,不如让英国继续管理,这样对双方都有益。
表面上看,这是在替中国担心,香港回归后会衰落下去,实际上却是带着有色眼镜的偏见,认为中国很落后,没有足够的能力发展和管理好香港。
这种言论任何一个中国人都无法接受,邓小平也毫不客气地予以驳斥,重申了中国的立场后,又表示:允许香港回归后,和内地走不一样的道路,一些法律、制度经修改后,也都可以保留。
这个方案也是一国两制的由来。
【邓小平会见撒切尔】
政治、经济牌都不起作用,撒切尔有些气急败坏,有意无意提起3个月前马岛战争的胜利,暗示大英帝国军威犹在,意图军事恐吓中国。
从战争年代走到现在的邓小平,什么风浪没见过,自然不可能被几句军事威胁吓住,他很镇定地说:“中国人是穷,但中国军人是不怕死的。”
两人在唇枪舌剑中交锋了两个多小时,没有取得一点实质进展,但撒切尔却清楚感受到了,中国收复香港的强烈决心,这让她大为震撼。
与出发前的信誓旦旦相比,撒切尔已经完全没有信心在中方身上找到突破口,这对她来说,无疑是一记响亮的耳光。
以至于会议结束后,她还神情恍惚,离开人民大会堂时,险些从台阶滚落下去,可谓乘兴而来,败兴而归。
自此,中英两国在香港问题上,开启了长达2年的艰难谈判。
【撒切尔在大会堂门口摔倒】
2、
看不见硝烟的战场,
坚守主权,寸步不让
撒切尔铩羽而归后,中英两国点燃了谈判桌上的硝烟。
然而,双方却迟迟不能达成共识。
英国步步为营,企图多争取一些利益,幻想继续维持在香港的超然地位。
但这些问题均涉及国家主权,中国代表团全都据理力争予以拒绝,始终坚守主权底线。
僵持之中,英国人换来了驻华大使伊文思,此人号称王牌谈判专家,而我国对阵的则是原外交部副部长周南。
眼看中国在主权问题上毫不退让,伊文思采取了偷换概念、混淆视听的手段,妄言我方的政策会危害香港发展、削弱公民自由、降低人民幸福感等,甚至打着民意的幌子,在驻军问题上指责我方:
如果中国在香港驻军,会让民众恐慌,导致经济衰退。
【前外交部副部长周南】
这句话带着浓浓的西式傲慢与恶意,是将中国置于邪恶的对立面,心思可谓歹毒险恶。
英国人在香港驻军,民众不会怕,而中国在香港驻军,却会引起恐慌?这简直是强词夺理!
更何况,驻军是一个国家行驶主权的最重要形式,任何一个正常国家,都不会在这方面让步。
因此,对于这种可笑的谬论,周南严词呵斥:英国没有主权都能在香港驻军,凭什么中国不可以?
一句话,让伊文思哑口无言,他再次狡辩称:英国距离香港太远,怕有事来不及支援才会驻军,而香港背靠大陆,中方军队随时可以来,没必要驻军。
这个逻辑可谓胡搅蛮缠,周南也毫不客气地反击道:“中国必定会驻军香港,并且是永久驻军。”
周南副部长的强硬,既是坚守国家主权底线,更是贯彻落实邓小平同志所定的香港回归方针。
1984年4月,英国外交大臣杰弗里·豪访华之时,邓小平再次强调,1997年新界租约到期时,中国会派军队进驻香港。
【英国外相杰弗里·豪与撒切尔】
随后,他更是在《关于同英国外交大臣就香港问题会谈方案的请示》文件上,作出重要指示:“必须坚持在香港驻军,这一条绝对不能让。”
然而,就在中英谈判的关键时刻,却发生了一件外交乌龙事件,差点让中方谈判代表团之前的努力化为泡影。
3、
香港记者设套提问,
耿飚失言,邓小平大怒辟谣
1984年5月,这个时期的中央非常忙碌,一方面要召开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另一方面正值中英香港回归谈判的关键时期。
两个重大事件交织在一起,吸引了众多国内国际新闻媒体的关注。作为回归谈判的主角,香港更是派了许多记者驻留北京,希望打探到第一手消息,其中不乏一些心怀叵测之人。
这些记者常常围着遇见的中央领导,追问各种问题,有些问题还特别犀利、刁钻。
时任国防部长、副委员长的耿飚同志,已经连续参加了全国人大、政协会议和世界议联大会等多场会议,甚至参会的前一夜还在准备文件,这让他在5月15日前往会场的路上时,显得很是疲惫。
【前国防部长耿飚】
一些香港记者捕捉到耿飚部长精神状态欠佳,便如同见血的鲨鱼,一窝蜂围着他追问,其中一个记者提了一个很歹毒的问题:“耿部长,香港民众害怕驻军,请问你们一定要派兵吗?”
这个问题实际上恶意满满,无论回答派或不派,都会掉进对方的陷阱,将坐实“香港人民害怕大陆驻军”这一错误思想。
然而,精神欠佳的耿飚部长,既没有仔细考虑其中隐含的恶意,也对香港回归谈判没有提前的了解,只好含糊地回了一句:“我们也不可能一定要在香港驻军。”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这些香港记者敏锐地在这句话中抓到了炒作热点,一场因口误引发的舆论风波迅速发酵。
1984年5月16日,香港的报纸无一例外发布的都是:“大陆不会在香港驻军”、“国防部长耿飚发言,香港收复后不会驻军”等等煞有其词的谣言。
【前国防部长耿飚】
新闻很快传遍大江南北,在香港和大陆民众之间引发了一场轩然大波,这个事件无疑正中英国人的下怀,他们正愁在驻军问题上找不到突破口,这刚好可以利用民意作为借口。
当邓小平得知这一消息后,向来和气的他也忍不住震怒:“耿飚同志凭什么这么说?驻军是原则,是底线,他这样讲,岂不是打了我们自己的脸,否认自身立场。”
为此,在5月25日的人大会议闭幕式上,邓小平特意当着众多记者的面,严肃、郑重地发表了讲话,为耿飚失言事件进行辟谣:
香港是中国的领土,驻军是我们的权力,香港必须驻军而且是永久驻军!
而事件的主人公,耿飚同志在明晰事情原委后,也自责、内疚不已,特意向邓小平写了一份检讨书,深刻反省了自己的失误。
4、
历经心酸与血泪
香港回归谈判终于达成
说到这,不得不提一下香港被割占的源头,这要从一百多年前的清政府时期说起。
19世纪中叶,号称“日不落帝国”的英国正如日中天,在全球到处殖民扩张,远在东方的中国自然也是一块肥肉。
此时的中国正处晚晴时期,清政府衰弱腐朽,各方面都已经落后于列强,英国首先发动侵略战争,叩开了中国国门。
【鸦片战争】
1842年8月29日,英国凭借第一次鸦片战争的胜利,强迫清政府签订了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割占了香港岛。
这只是第一步,英国人早早看中了香港的价值,这里背靠大陆,海港条件优良,战略地位和商业价值都很高,以此为跳板可以从大陆地区获得更多利益。
随后,英国加速了侵略步伐,于1860年通过《北京条约》,又强占了九龙半岛南端。
第三个也是夺占面积最广的条约,则是1898年的《展拓香港界址专条》,英国以租借名义霸占了如今的香港新界地区,租期99年。
通过三条不平等条约,英国窃取了香港地区的主权。
【英国割占香港示意图】
民国时期,大陆常年军阀混战,又先后爆发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既无力也无暇顾及香港。
新中国成立后,废除了前清和民国时期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然而针对香港、澳门地区,毛主席经过深思熟虑后却下了一个决定:暂不收复,维持现状,留待以后解决。
毛主席做出这个决定,主要有两个考虑:
一是新中国刚成立时,面临局势非常严峻,西方列强对中国采取敌视、封锁政策,且又爆发了抗美援朝战争,不宜再开争端;
二是此时的中国经历了数十年战争,国内一穷二白,留下香港、澳门,可为大陆地区的经济发展、对外交流,留一个面向世界的窗口。
然而,暂不收回并不意味着永不收回。
经过三十余年的发展后,中国国力已大幅增强,新界租约也将到期,收回香港的时机已经成熟。
【中英联合声明签订】
从1982年撒切尔访华开启首次谈判算起,中英双方经历了数十次谈判,历时整整2年余,我方始终坚守主权底线、不屈不挠,完全粉碎了英国人的幻想,最终在香港回归问题上达成协议。
1984年12月19日,中英双方签订《中英联合声明》,确定了香港回归的时间为1997年7月1日。
写在最后
十三年转瞬而过,时间来到1997年6月30日,中英交接仪式的日子。
这一天午夜,香港下起了大雨,驻港部队冒着大雨,通过深圳河进入香港。
沿途两边道路上,无数香港市民挥舞着国旗和区旗,热泪盈眶。
7月1日零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和香港紫荆花区旗,在香港上空飘扬。
这一幕幕通过电视播放到了全国人民面前,让全体国人都热血沸腾。
【解放军冒雨进驻香港】
没有经历过百年屈辱、国土分裂的人,是无法理解中国人对于国家主权、领土完整的特殊坚持,也正是这种家国大义,让每一位中国人,在关键时刻都不忘主权初心。
我们始终铭记,属于中国的,中国人一步都不会让!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