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等功臣消失33年,邓公亲令大海捞针也要找,结果如何

风华正茂书生意 2024-12-07 15:06:56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 | 编辑:史在没有钱

前言

1950年代初,朝鲜战争的硝烟中,涌现了无数英雄人物,其中一位特别的战士——柴云振,凭借过人的勇气与智慧,在朴达峰阻击战中创造了惊人的战绩。朝鲜领导人金日成在1980年访华时,曾亲自向邓公求助,寻找这位失踪多年的“一级战斗英雄”。尽管中国政府展开了广泛的搜寻,但直到1984年,柴云振的身影才终于重新出现在世人面前。是什么原因让柴云振选择隐匿自己,又是什么让他成为了两个国家共同追寻的英雄?下面小史就带大家一起了解一下。

1925年10月,柴云振出生在四川省岳池县大佛乡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家庭贫困,生活艰难,柴云振从小便在困顿中成长。由于家境贫寒,他早早地担起了家庭的重担。年仅12岁,柴云振便开始在地主家做长工,每天辛勤劳作,常常一干就是整日整夜。不到15岁,他已经成为了家里的顶梁柱,几乎所有家庭的经济重担都落在了他年轻的肩上。

1947年,国共内战如火如荼,22岁的柴云振被国民党征召,成为了第203师第2旅的伙夫。在这支军队中,士兵的生活异常艰苦。国民党军队的高层腐败,军官们频繁贪污,士兵们的粮饷时常被克扣,柴云振也未曾领取过一分钱的军饷。

作为伙夫,他常常亲眼见到军官们将粮食和伙食费据为己有,却无能为力。柴云振深知这支军队的腐化和不公,但他当时只是一个年轻的士兵,心中充满了不满,却不得不忍受这种屈辱。

一次柴云振因送饭迟到,被一位副营长责骂。副营长愤怒之下,竟拿起柴云振的扁担,用力抽打了他几鞭。柴云振并没有反抗,他忍气吞声,心中却早已种下了逃离的念头。长时间的压迫和不公让他对国民党产生了深深的厌恶,他开始酝酿逃跑的计划。

1948年,国民党军队驻扎在湖北武汉一带,柴云振终于等到了一个机会。在一次兵力调动中,他趁机带领几名士兵悄悄逃离了国民党的部队,来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阵营。解放军的排长赵某接待了他们,详细讲解了当前的战局,阐明了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目标:为人民翻身解放,为国家的未来奋斗。赵排长的话让柴云振心中一震,他深深感受到了解放军与国民党之间的巨大差距。赵排长告诉他们,“我们这支军队是人民的军队,士兵和军官平等,从不打骂士兵。”这句话让柴云振内心充满了向往,他果断决定加入解放军,誓言为人民的解放而战。

柴云振很快加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5军,该军由著名的开国中将秦基伟指挥。他所在的部队被分配到了解放战争的重要战役中,参与了渡江战役等关键战斗。1949年,渡江战役打响,柴云振所在的部队作为先遣队开路。面对敌人疯狂的火力封锁,他毫不畏惧,勇敢冲锋,成功摧毁了敌人的暗堡,缴获大量武器弹药。凭借这次英勇表现,柴云振荣立二等功,并大大提升了部队士气。

渡江战役后,柴云振随部队转战全国,解放了华中、华南和大西南等地区,屡次立下赫赫战功。1949年12月,他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了革命的一员。

1950年10月,15军在秦基伟将军的带领下,跨过鸭绿江,开赴朝鲜作战。作为其中一员,柴云振也踏上了这片硝烟弥漫的战场。而他最为耀眼的表现,便是在1951年春夏之交的朴达峰阻击战中。

次年5月,美军两个连队在飞机和炮火的猛烈掩护下,推进到朴达峰山脚下,持续对志愿军发起进攻。朴达峰山,是志愿军第15军的最后一道防线,也是美军进攻金化的必经之地。

一旦这里丢失整个战局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面对美军持续的猛烈进攻,志愿军战士们几乎拼尽全力,但随着战线不断拉长和阵地的逐渐失守,三个山头已然被美军占领。情况愈发危急,许多人认为守住阵地已无可能。

正当局势陷入绝望之际,45师134团3营的营长武尚志找到柴云振,命令他:“全力以赴,夺回阵地!”接到命令后,柴云振毫不犹豫,立即召集起剩下的七名战士,奋不顾身地向前推进。

尽管伤痕累累,柴云振没有停歇片刻,继续带领自己为数不多的力量冲向敌人。就在这时,四名高大的美国士兵出现了,迅速包围了柴云振。面对人数上的巨大劣势,柴云振毫不退缩,立刻扣动机枪的扳机,将其中三名敌兵击倒。然而,随着枪声的停歇,柴云振意识到自己的弹夹已经空了。

毫不犹豫地,柴云振将机枪丢下,猛扑向剩下的那名敌兵。在生死搏斗中,敌人狠辣地咬断了柴云振的右手食指。剧烈的疼痛几乎让他失去意识,但他依然紧紧抓住敌人,不放松一丝希望。就在双方纠缠之时,那名美国兵抓起一块大石头,用尽全力砸向柴云振的头部。剧烈的冲击使得鲜血瞬间涌出,柴云振顿时晕厥过去。

敌人以为他已死去,转身准备离开,在那一刻柴云振凭借着顽强的生命力,缓缓睁开了眼睛,勉力支撑起了身躯。尽管鲜血不断流淌,他依然捡起敌人丢下的武器,左手紧紧扣住扳机。最后那名美军士兵倒在了柴云振的枪口下。

柴云振最终再次失去了意识,倒下在这片硝烟弥漫的土地上。那一刻他几乎确信自己必死无疑,然而胜利的天平并没有完全倒向敌人。击昏柴云振的美国士兵并未立刻杀死他,而是疲惫不堪,开始松懈下来。就在这时,柴云振凭借着顽强的生命力和迅速恢复的意识,抓住了难得的机会,翻盘成功,完成了反杀。

战斗结束后,柴云振的生命仍处于危险之中。由于伤势过重,他被增援部队的战士孙洪发救出,及时送往后方的医院。经过简单的急救处理后,他被送到国内的顶级医院接受进一步治疗。

战后的宁静并未持续太久。1952年5月,志愿军进入抗美援朝的第二阶段,战斗有所停歇,双方的对抗逐渐减少。在这段空档期,志愿军司令部决定对一些突出的英雄进行奖励,柴云振也因为他在朴达峰阻击战中的表现而荣获“一级战斗英雄”称号,并获得了特等功勋。

然而尽管有如此显赫的战功,柴云振却在颁奖时无法出席。由于长时间失去联系,15军的高层未能找到他的下落。面对这位英勇战士的失踪,秦基伟将军深感焦虑和痛惜。作为当时15军的军长,秦基伟并没有因为暂时的困境而放弃寻找柴云振,而是持续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努力寻找有关他下落的任何线索。

1978年,邓公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提出,要为柴云振等英雄编写传记。这一决定引发了全军的关注,尤其是秦基伟。他亲自指示,必须找到柴云振,无论多么艰难。

当时朝鲜领导人金日成也多次询问柴云振的下落。为此,秦基伟全力督促寻找工作,终于通过幸存战士孙洪发的线索找到了唯一的突破口。李天恩15军宣传处处长,决定通过《四川日报》发布寻人启事。1984年9月,柴云振的儿子看到报纸上的寻人启事,才意识到这可能就是他父亲。

尽管名字写错,但报纸提到的“断指”特征让柴云振无法忽视。带着疑虑和希望,柴云振带着儿子来到15军驻地,经过一番确认,终于见到了当年并肩作战的战友和领导。

这个失散33年的英雄终于找到了。秦基伟亲自为柴云振颁发勋章,柴云振激动地说:“没想到您还记得我!”秦基伟握着他的手,感慨道:“不仅我记得你,整个中国都记得你,朝鲜人民也不会忘记你!

表彰大会后,柴云振到北京开会,秦基伟特地邀请他到家中共叙往事。当秦基伟关心柴云振是否有困难时,他却谦逊地说:“我活着是替我的战友们做点事。”这番话让所有人动容。秦基伟深情地敬酒:“没有你们这些英雄,我这个将军又算什么?”柴云振则谦逊地回敬:“将军,您是将军,我是兵。”秦基伟激动地说道:“你们的英勇是我们胜利的根本,没有你们,我们什么都不是。

1980年代初,金日成访问中国时,曾在与邓公的会谈中提到了一个让他终生难忘的名字——柴云振。这位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英勇奋战的志愿军战士,不仅深得朝鲜人民的敬重,也让金日成心存感激。金日成感慨地说:“柴云振不是烈士,他是活着的英雄!”

金日成请求中国政府寻找柴云振时,邓公亲自下达指示:“哪怕是大海捞针,也要找到他!”由此中国政府启动了全国范围的搜寻行动,特别是集中在四川省。时光流逝,直到有一天,柴云振的儿子在报纸上看到了关于“柴云正”的报道。

儿子困惑地问父亲是否与这则新闻相关,柴云振看后摇头:“名字不对,应该是柴云振。”原来由于口音问题,他的名字被误写成了“柴云正”。经过仔细比对,柴云振确认,报道中的战斗经历正是自己的。

在家人的建议下,柴云振写信给相关部门,最终确认了自己的身份。中国政府随即联系朝鲜,并安排柴云振随代表团前往朝鲜,接受朝鲜政府的邀请。

访问期间柴云振参观了朝鲜的军事博物馆,震惊地发现,自己的“遗像”竟与黄继光、邱少云等英雄的肖像并列陈列。朝鲜方面随后将这幅“遗像”交还给他,作为对这位幸存英雄的深情纪念。

2018年,柴云振这位英勇的老兵带着一生的荣耀和光辉离开了人世,享年93岁。跨越一个世纪的时光,他见证了中国从饱经风霜到繁荣富强的伟大蜕变。在他的一生中,抗美援朝的岁月和为国捐躯的精神深深烙印在历史的长河里,也成了无数后人敬仰的楷模。

然而即使柴云振老兵已离世近三年,他的荣耀依旧闪耀在这个时代的天空。2021年5月31日,国家功勋工作委员会发布公告,正式提名柴云振为党内至高荣誉——“七一勋章”的候选人。

这份殊荣也再次提醒我们那个时代的血与火,提醒我们每一位曾为祖国和民族浴血奋战的英雄。就像歌中唱的:“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中国好儿女齐心团结紧,抗美援朝打败美帝野心狼。”如今,中华民族的强大已让世界为之侧目,那些为国捐躯、为国家命运而挺身而出的英雄们,始终活在我们心中。

0 阅读: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