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妙用“空城计”,生死攸关时写下7个字,敌人看到转身就撤

乐蓉评历史 2023-03-04 06:46:05

“这真是拨开云雾见青天,快乐不可言!”

井冈山时期,红军曾攻占茶陵县城,并在清末进士谭延闽旧宅的藏书中找到了一本《三国演义》,这也让一向最爱读书的毛主席如获至宝,不禁发出如此感慨。

《三国演义》是主席一生最爱的一本书,几乎从不离身。在井冈山,外套上要专门绣两个大口袋用来放书;长征路上,身体虚弱坐上了担架也要读三国;重庆谈判危机四伏,随身行李中也要放上一本三国。

毛主席曾说《三国演义》是一本能让人看了聪明的书,读它不能只读个热闹,还要从中获得启发,联系实际。

比如讲关羽,主席就曾说关云长义薄云天,但对盟军搞关门主义,不懂统一战线,所以才导致走了麦城。讨论到诸葛亮、周瑜时,主席又说他们都是被破格提拔的年轻人,却能立下不世之功,这证明大胆任用青年干部是有益处的。

主席痴迷三国人尽皆知,无论是谈军事、讲外交都要举一举三国的例子,以至于有些同志猜测主席没上过军校,却总能打胜仗,就是照着一本《三国演义》来排兵布阵。

谈及这些传闻时,主席也曾特意对身边的人解释:

“《三国演义》我看过几遍,但指挥作战时,谁还记得什么《三国演义》?统统忘了。”

毛主席用兵向来不拘一格,讲究出奇制胜,像四渡赤水这般的神仙仗,不仅是《三国演义》上没有,其他中国古代任何一本兵书上都难找到如此“胆大包天”的军事奇谋。

不过万事也有例外,一向不按常规打仗的毛主席,有一手绝招倒却是出自《三国演义》,并且还用了不止一次,这一招便是“空城计”。而且毛主席的这几场“空城计”,无论是从布局思路,还是实际效果,都要比诸葛孔明要高明得更多。

一、一块木牌戏耍刘戡,7个大字绕晕4个旅

毛主席唱的第一出空城计,是在1947年3月的陕北。

当时解放战争刚打了8个月,仗着兵强马壮的蒋介石,饶有心机地设计了一出“擒贼先擒王”的戏码,派遣自己的心腹爱将胡宗南会同“西北双马”集结25大军,浩浩荡荡向延安展开了全面进攻。

当时的延安守备兵力不足3万,武器装备和敌人也没得比,这场实力悬殊的“保卫战”到底怎么打,谁心里都没有底。大部分人认为有多远就该撤多远,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另外少数人则主张死战不退,。

关键时刻,还是毛主席一语定乾坤:

“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

面对胡宗南的大军压境,毛主席再次谈起了游击战的核心思路:敌进我退,敌疲我扰。城是死的,人是活的,胡宗南要延安,那就留一座空城给他。中央纵队也不远撤,就留在陕北跟他绕圈圈,把敌人的这25万精锐拖疲、拖垮、拖得抽不开身,为其他解放区缓解压力。

正是因为毛主席的这一高明决策,才造就了后来非常戏谑的一幕。等胡宗南大军历尽艰辛冲入延安,才发现一个解放军的影子都找不到,甚至连狗吠鸡鸣都听不见一声,街道、窑洞都被打扫得干干净净。

大张旗鼓打了这么久,就占了一座空城,胡宗南自知无法跟蒋介石交差。这位蒋介石最器重的爱将,万般无奈之下只能想出一条“妙计”,让自己部下假扮成解放军的俘虏,以此作为“证据”向前来延安的记者们炫耀国军攻占延安取得的空前胜果。

当然,胡宗南也知道这种低级骗术只能蒙得了一时,要想完成任务,就必须尽快找到毛主席所在的中央纵队。他命令手下刘戡率领4个半旅尽快出发,对延安附近的山地进行全面的搜索,一草一木都不能放过。

要说刘戡,绝对算得上胡宗南手下的一名猛将。此人出身黄埔一期,长期率军驻守在陕甘宁等地,对陕北一带的情况非常熟悉。

而且刘戡做事是出了名的一根筋,胡宗南让他找毛主席,他就日日里搜索陕北,一刻都不敢耽误。不过这一来二去,还真就让他找到了一些蛛丝马迹。

6月9日,刘戡的部队意外侦察到靖边县小河村有一股陌生电波传出,他很快反应过来这很有可能就是毛主席中央纵队的所在地,便亲率大军主力向小河村方向奔袭过去。

而此刻毛主席也的确就在小河村,而且身边只有负责警卫的4个连,加起来才400多人,如果一旦被刘戡的4个旅包围起来,那断然没有逃脱的可能。

不过刘戡人多,动静也大,中央纵队的侦察人员和附近的村民很快就发现了刘戡主力的行踪,并第一时间向小河村内的毛主席进行汇报,请求主席尽快撤离。

敌人已经近在眼前,现在撤也不一定撤得掉,要是在半路上被追上情况更危险。关键时刻毛主席下定决心:不走了!就躲在小河村西边的山沟里,给他刘戡玩一出灯下黑。

要说艺高人胆大,天公也做美,当天夜里突然暴雨倾盆,大山里能见度极低。刘戡率大军赶到小河村后,又是连一个人影都没见到,气急败坏的他只能抱怨来晚了一步。

可他哪里晓得,毛主席和400名战士隐蔽的山沟,离他也就不过几百米的距离。

恰好这个时候彭德怀知道中央纵队遇险,也马上派部队过来增援,和刘戡的部队交上了火,成功把敌人的注意力引开了,帮助毛主席等人脱离了危险。

不过安全只是暂时的,接下来往哪里撤离必须尽快决定。在撤离路线的选择上,毛主席再次显示出了伟人的魄力,决定迎着敌人部队所在方向进行撤离!

最危险的一条路,往往也是敌人警惕性最弱的地方。刘戡认为中央纵队会往外线跑,毛主席就偏偏往他心尖里穿插。刘戡认为我军习惯晚上赶路,命令大军白天休息晚上搜查,毛主席就一反常态,白天行军晚上休息。

要不是有飞机帮着侦察,刘戡这几万人马怕是把陕北都走上个几遍,也找不到毛主席的影子。直到8月份毛主席率领中央纵队走到黄河边上时,刘戡率领的几个旅才步步紧逼追了上来。

前有黄河,后有追兵,情况又一次万分危急。为今之计只有渡过黄河,才能够摆脱刘戡的追击。

但主席的决心却非常坚定:

“在转移时有言在先,不击败胡宗南,绝不渡黄河!现在胡宗南还没被打败,怎么渡黄河嘛?”

面对近在咫尺的刘戡,主席计上心头,决定再来一次兵行险招。他叫警卫员找来一块木牌,并在上面写上了7个大字“毛泽东由此上山”。

主席吩咐战士们把牌子立在山角的道路中间,中央纵队则全部顺着这条路撤往上山隐蔽,但不要把部队上山的痕迹抹掉,一定要留给敌人看。

果然,等刘戡率领大军来到黄河边,看到毛主席立下的木牌,顿时就起了疑心。

他认为毛主席和中央纵队一定已经渡过了黄河,留下这块牌子就是为了起迷惑作用,诱导他率领大军搜山,只要他中计,不说耽误时间,搞不好还要中埋伏。

刘戡自认熟读兵法,却偏偏没有看破毛主席的这一出空城计。在稍作迟疑后,刘戡下令部队严禁上山,立即沿着黄河继续追击搜索。

就这样,一块破木牌,7个大字,就把刘戡和他的4个半旅耍得团团转,绕着黄河跑了几圈也没找到个人影,只能悻悻而归。

不过刘戡也不算冤枉,因为中了毛主席“空城计”的,还远不止他一个人。

二、傅作义密谋穿心计,4篇稿吓退10万兵

1948年的秋天,对于蒋介石来说是最为难熬的一个季节。在辽沈战场,林彪的东北野战军节节胜利,把55万国军分割在长春、沈阳、锦州几个互不连接的孤点中,大有一举全歼的势头。

在山西,徐向前的华北野战军第一兵团也开始围攻太原。一旦太原失陷,不但山西不能自保,就连陕西也难以保全,整个华北、中原都会陷入动荡。

到处都在吃败仗,焦头烂额的蒋介石虽然一门心思都在东北主战场,却又不敢坐视太原的陷落。为了破解困局,10月21日,蒋介石乘坐专机风尘仆仆地赶赴北平,并立即约见了华北“剿总”司令傅作义。

对于此时的蒋介石来说,傅作义就是唯一的救命稻草。

作为国军当中少数几个能独当一面的名将之一,傅作义经营华北多年,树大根深,曾在抗日战争中以2个旅的残兵防守太原,重创日军的攻城兵团,一战成名。解放战争后,他又坐镇北平,总督华北军事,在与聂荣臻、贺龙等名将的几次交锋当中未落下风,可谓一时风头无限。

蒋介石在这个时候召见傅作义,正是希望这位“常胜将军”能够为自己分忧,再次解决太原之围,尽快稳定住整个华北的局势。

要说在军事上,傅作义确实要比蒋介石高明不少。对于太原之围,傅作义早有考虑,他不同意蒋介石直接派兵支援太原的计划,而是提出应该“围魏救赵”,用国军在华北主力部队直接偷袭刚刚解放的张家口。

当时有情报显示,离张家口仅有85公里的西柏坡,正是毛主席、朱德率领的总指挥机关所在地。所以傅作义认为只要能成功偷袭张家口,不要说解决太原之围,整个解放战争的局势都可以一举扭转。

为此,傅作义精心制定一出“穿心计划”,具体部署就是组建一支“援晋兵团”,对外打出支援太原的旗号迷惑解放军,实际目标为奔袭石家庄。

兵团分为偷袭和策应两个梯队:

以骑兵第4师、骑兵12旅、新编第2军暂编第32师、第94军配属汽车400余辆快速奔袭石家庄。

以第35军、16军和92军第142师在平汉线保定南北策应。

“援晋兵团”共计10万大军,在河北涿县进行集结,这里离石家庄仅有150公里,如果推进快速,只需3天就可以到达石家庄。

在傅作义看来,这次的偷袭计划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都堪称“天衣无缝”:

其一:由于对太原的围攻,解放军在冀中地区的兵力空虚,石家庄、西柏坡更是防御的薄弱地带。只要能攻取石家庄,就可以威胁西柏坡,动摇解放军的全局部署。

其二:即使计划不能成功,也可以起到围魏救赵的作用,迫使徐向前的第一兵团回援西柏坡,太原之围迎刃而解。

傅作义一出手就是杀招,对此蒋介石也是万分欣喜,毕竟他很久都没有从部下口中听到过如此高明的军事计划了。一向喜欢干预属下用兵的蒋介石,这一次对傅作义却显示出了绝对的信任。他对“穿心计划”只有一个要求:尽早出兵,一定要快!

10万大军秘密集结完成,随时准备执行偷袭计划。但在“援晋兵团”的前线指挥所里,傅作义的第101军军长李士林却因为一份报纸吓得脸色惨白。

一见到前来和他汇合的94军军长郑挺锋,李士林劈头盖脸就是一问:

“部队接下要做什么?”

郑挺锋是这次偷袭石家庄的总指挥,刚刚抵达前线就被李士林这么突兀一问,他也没上心,只是不在意地摆摆手说:

“我也在等待部署呢,你急什么?”

李士林把手上的报纸递给了郑挺锋,指着其中一处新闻没好气地说:

“你不知道,我倒知道得很详细!”

郑挺锋接过报纸一看,不仅大惊失色,报纸上的一条标题十分醒目—《蒋傅匪妄图突击石家庄,我军严阵以待予以歼灭》,文章详细披露了傅作义集结兵力的计划,部队番号和开进路线,并号召华北各界动员起来,配合解放军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敢于来犯的敌军。

而这篇文章的作者一处,赫然写着毛泽东三个字。

郑挺锋看完报纸,惊讶得半天没有说出一句话。偷袭石家庄的任务刚刚下达,整个计划由傅作义本人亲自掌握下达,命令和调动情况也都以密码形式传达,甚至完整的计划连郑挺锋自己都还没有接到,但报纸上却写的一清二楚。

郑挺锋哪里想得到,偷袭石家庄的计划刚刚制定出来,远在西柏坡的毛主席就收到了具体的计划内容。

在傅作义的华北“剿总”司令部内,有一名普通的书记员叫刘光国,他的另一个身份正是我军打入敌人内部的情报人员。

1948年10月22日,刘光国接到了一份需要誊写的文件,翻开一看,正是94军关于偷袭石家庄的作战命令。

意识到情况危急的刘光国不敢耽误,硬是凭借强记的本领,把整份作战命令和计划全部背了下来,并立刻传递到了西柏坡。

也就在同一天,同为地下党员的北平《益世报》采访部主任刘时平,发现了敌人的部队有秘密调动的迹象,他当晚便设了一个酒局,邀请国军整编骑兵12旅旅长鄂友三前来赴宴。

鄂友三几杯酒下肚,话也说开了,更记不得什么保密原则,迷迷糊糊间说到:

“自从锦州丢失以后,委员长很不高兴,因此让老傅明天去端了他们的老窝,这次兄弟们要大显身手了! 干杯!”

鄂友三的话让刘时平内心一惊。第二天,北平地下党电台打破白天不能发报的惯例,将这份十万火急的电报发往西柏坡。

几乎就在同一时间,共有4份关于偷袭西柏坡的绝密情报,从不同渠道传到了西柏坡。

西柏坡离石家庄不足百里,傅作义的机械化兵团如果昼夜奔袭,两三天便可打过来。而此时的西柏坡根本没有御敌之兵。

作为“御林军”的华北军区,一兵团正在围攻太原,二兵团正在平绥铁路一线,三兵团正在绥远,最近一支主力部队是第二兵团郑维山的三纵,最快也要4天才能赶到。此时唯一能够紧急调遣的只有华北军区直辖的第七纵队,以及少量的地方部队。

而华北七纵刚组建不久,几个旅总共才几千人,这和傅作义的10万大军比起来,知识杯水车薪。

西柏坡守备力量严重不足,前线也没有修筑防御工事,但傅作义的主力已经近在眼前。为了保护毛主席安全,警卫部队心急如焚,请求主席尽快撤往附近的山区。

形势万分危急,但毛主席却丝毫没有慌张,对于傅作义的这一手穿心计,他早已有了对策。

毛主席拿着那份传回的国军作战计划做为蓝本,稍作修改,写了一篇新闻稿,把傅作义集结兵力偷袭石家庄的企图开进路线一一揭露,并号称广大军民团结起来抵御外敌。

这篇文章表明是写给石家庄的干部、百姓,实际则是写给傅作义看的。毛主席就是想要告诉傅作义,你想干什么,你的兵到了哪里,你的所有计划,我都一清二楚。

为了强化效果,毛主席还特意嘱咐新闻社,这次新闻的版面不要很大,标题也不要很大,还要放下面一点,表示我军对于傅作义的藐视。

果然,郑挺锋、李士林拿到报纸后,一看到阴谋败露,根本不敢再往前面行动半步。解放军现在做好了防备,10万大军再大摇大摆往人家伏击圈里钻,这摆明了要全军覆没啊。

就在敌人举棋不定的时候,毛主席又把握好时机,趁热打铁地发出了第二篇、第三篇新闻稿,主要内容可以用一句话概括:各防备部队迅速集结,严阵以待,诱敌深入,聚而歼之,让敌人有来无回。

为了配合新闻攻势,主席还做出了两手决策:

第一:瞒天过海

命令潜伏在敌人内部的电台不断向华北剿总2处发送电报,制造假情报,说我军在石家庄的守备部队共计10万。令傅作义犹豫不决,延迟发起总攻的时间。

第二:围魏救赵

命令刚刚歼灭廖耀湘兵团的林彪、罗荣桓、刘亚楼向冀东派兵,威胁北平,直接威胁傅作义的大本营。

原本想要偷袭,现在然而连自己大本营都快保不住了。到了这个时候,傅作义已经有放弃石家庄的念头了。他前线的部队士气低落,行动十分缓慢,一遇到小股部队阻击就想撤退,现在再说偷袭石家庄就是一句空话。

不过蒋介石仍然不死心,坚持认为石家庄就是一座空城,解放军最快的增援部队最少也要4天才能赶到,只要傅作义孤注一掷强攻石家庄,就可以一战定乾坤。

傅作义无奈,只能照办,催促郑挺锋尽快进兵,同时后续的第二梯队也迅速向前开进。不过这时候国军内部也出现矛盾,几个指挥之间相互看不顺眼,不配合,行动迟缓,搞得郑挺锋根本无心指挥,几次三番请求调离。

10月31日,毛主席连夜写出了第四篇新闻稿,全文共634字。和前面3篇新闻稿不同的是,这第4篇笔锋凌厉,气势逼人,矛头直指傅作义,质问傅作义不知道自己还有多长的寿命,北平空虚竟不自知,竟然还向保定派兵,做石家庄的梦。

这一稿件直戳傅作义的痛处,战场上的形势对他越来越不利。也就在这短短几天,林彪率领东北野战军连战连捷,东北战场胜负已经毫无悬念。东野提前入关,直抵北平,已经成为早晚的事情。

傅作义不想为了一个太原丢了自己的北平,只能急令前线撤军。不过讽刺的是,傅作义刚刚收兵,蒋介石就受到确切情报:西柏坡是毛主席所在地,而且确实没有守军。

有部下建议杀回马枪,蒋介石长叹一声:

“晚了,这回他们是真有准备了。”

毛主席这一手绝妙的“空城计”,逼退了傅作义的十万大军。在后来北平解放后,毛主席召见傅作义时,还曾问过他一个有趣的问题:

“不知傅将军,看过《三国演义》吗?”

1 阅读: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