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时期为对付匈奴常在边关种榆树,是为何?事实证明手段真高明

曦言说人间 2024-07-01 08:52:57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自古以来,边患问题就经常发生,对此内地王朝多数时候都选择防守,比如先秦时代的古人修建长城,就起到了一定的防御效果。

然而并不是所有地方都适合修长城,在偏远的西北地区环境恶劣,补给困难,这里修建不仅费时费力还容易坏,坏了还不好修。

那么有没有这样一种东西,不仅可以完美的解决问题,还兼顾战争的一些其他需要?

当然有,那就是种榆树,但为什么是榆树,而不是其他树呢?事实上证明古人的手段真是高明!

一、边患根源

古时候,西周因犬戎而亡,秦朝灭亡有匈奴的努力,汉朝更是有白马之围,因此北方游牧对于中原王朝像是一把悬在头上的利剑一样。

但是为何,游牧民族可以对中原王朝随时动手,而中原王朝即便是在国立强大的时候,也拿北方民族无可奈何?这一切源自于北方的地形。

中原是农耕民族,生活的地区相对固定,大城市便因此而来,而少数民族依旧停留在部落时代,部落大多只有几十几百人的规模,即便是王廷也不过几万人。

这样的规模,让这些部落拥有非常良好的机动能力,他们经常需要逐水草而迁徙,长此以往,让他们有了非常强的应急能力。

而相比较起北方来去如风的骑兵部队,中原王朝依旧是慢吞吞的步兵,他们的进兵速度甚至还没有部落迁徙来的更快。

再加上广袤的大草原可以完全掩盖人马的踪迹,找又找不到,打又难打过,中原王朝只能面临一个被动挨打的局面,蒙恬三十万大军虽然多,但是同样被规模限制了速度,贸然进攻很有可能被切割消灭。

在秦朝之前,只有赵国有能力击毙全歼来犯之敌,原因是赵国有一支胡服骑射后的军队,这实际上是一支仿照游牧民族骑兵而建立的一支汉人骑兵。

事实已经证明了,想要对付骑兵,唯一有效的方式就是拿出对等骑兵来战。不过骑兵训练非一日之功,而且中原地区缺少马匹,只能通过战车的方式利用。

而笨重的战车在骑兵面前就是活靶子

与中原王朝相比,由于恶劣的生存环境,游牧民族的人数普遍很少,但是面对着恶劣环境的天然选拔,艰难的环境,让牧民每一个都是天生的骑兵战士!

从这些人中选拔而出组建成的军队,怎能没有强大的战斗力!凭借着天然的优势,游牧民族组建了大规模的骑兵。

还有就是古人打仗,讲究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而中原人收集军粮十分缓慢,还需要漫长的运输线路,匈奴人则直接可以将牛羊充做食物,还不用人运输,自己就能够跟着军队走。

由此,后勤补给上秒杀中原王朝。

所以不仅是军队战力,还是后勤补给,又或者是战略纵深,灵活机动匈奴都要秒杀汉人,因此对于这种敌人,防守几乎是唯一的选择,那么该怎么防守呢?

二、防守的方式

人人皆骑兵的匈奴有多强,通常即便是步兵身经百战,也需要三倍的兵力才能匹敌骑兵,想要战胜,则需更多!

这便是游牧时代骑兵闪电战对于传统步兵战术的碾压。

所以想要战胜骑兵,传统战阵没有希望,但是中原王朝有自己的优势,那就是建造方面汉人秒杀匈奴人!

如果能够通过一种东西,天然的削减匈奴疾兵的冲击力,机动性,届时装备落后的匈奴人就不再是难题。

长城是其中一种选择,无论是对步兵还是骑兵都有作用,而且匈奴骑兵不善攻城,正是防守的利器。

于是秦朝将那些长城全部连到了一起,一层一层的往上抹起土坯,据称在土坯的最顶端还要种上树木,这样弄出来的长城,任凭风吹日晒也能稳健。

不过通过地图可知,秦长城之间有相当长的一段是开放的,历史上匈奴军队曾从此南下劫掠。

这些地区偏远,运输困难且难以生存,修建长城耗费巨大,于是先民们开创性的采取种植树木的方法,不仅能够迟滞骑兵锋芒,树枝还能够直接将骑兵从马上击落。

敌人自然也知道这一点,所以非常戏剧性的,在不作战时,经常出现你种树我砍树的情况,然而就算种植树木被砍伐,残留下的树墩,也容易致使骑兵摔倒。骑兵一旦进入树林之后,周边都是易燃物质,步兵可通过火攻,轻易击溃骑兵部队。

三、为什么是榆树?

在秦汉边塞仅有的几处战线上,榆树独领风骚,为何在众多树木中,唯独选择了榆树,难道有什么难以跨越的优势?

秦汉时期和游牧民族的前线靠北,考虑到树苗的成活性,必须选取一种生命力高的树,但又想到敌人可能焚毁树林,所以这种树木的根必须扎的很深才能在第二年枯木逢春。

另外树种要求必须又宽又高,否则并不具备抵挡敌人骑兵的能力。

综合考量之下,榆树几乎是唯一的选择!

榆树,可以生活在海拔1000~2500m之间,生存环境包括但不限于土坡,峡谷,山川,丘陵,甚至是积水能力非常差的沙丘等地依旧可以存活。

而且这种树木非常耐光,耐寒,耐旱,它的根可以扎的很深,高原地区的狂风无法将其掀翻。

现代研究发现,干旱的地区种植了这些树木之后,可以妥善改变当地的自然环境,令其周遭变得逐渐肥沃,如今这种树木,在西北沙漠,东北的荒山滨海盐碱地,华北淮北的广袤平原都有广泛的种植。

这种树木生长速度很快,很耐修剪,这意味着如果将其用于边防,十分容易成型,西北风冷啥子多,榆树的枝繁叶茂,可以给驻扎士兵提供天然的庇护。

同时,这些繁茂的树叶,还是埋伏士兵最好的选择,树叶随风而起的沙沙声,可以有效隐藏军队的声音,另外,榆树还可以作为战争耗材使用。

榆树这种树木树干非常坚韧,而且树木本身十分耐干,耐潮,耐开裂,

在主要以木质器械打仗的年代,这简直就是上好的战争耗材。

古代军队安营扎寨,工程器械搭建,甚至是战车,都需要大量的木头,以往都需后勤保障,如今直接就可以通过砍伐榆树而得,此举直接减轻后勤的压力,减少国家在战争方面的花费。

更重要的是,榆树是可以解决士兵的基本生存问题。

古代运送粮食,基本靠人拉马驼手推车,如果选择陆运,那么2/3都要被耗费在运输上,根据统计基本上70个寻常百姓的家庭结余,才能够供养一个士兵的需求。

由于西北处于广袤内陆,后勤保障是大难题,如果士兵能够依靠自己解决一定比例的粮食,国家就能节约一大笔的额外耗费。

小时候生活在村子里的人都知道,榆树的叶子是可以食用的,甚至是吃国榆树叶的贴饼子。

如果军队能在军粮中混入榆树叶子,那么军粮的消耗就能大大减少,即便是彻底断粮,榆树皮也能紧急之下磨粉,当做军粮食用,因为其内含有淀粉和粘性物质。

此外榆树皮还是天然的金疮药,可用于士兵战后疗伤。

正是由于榆树存在军事和生存上的多种优势,这才让它在贫瘠的地区被称为救命的树木。

综上,在无法利用长城防守的地段,古代统治者深思熟虑之下选择采用榆树抵挡防御匈奴,是一种非常高明的手段。

结语

榆树拥有非常漫长的寿命,通常古代军队种植以后,在历史的相当长一段时间里,这里都是广袤的林海,这让当地的生存环境得到较大的改善。

可以说,古代统治者将榆树的特性发挥到了极致,十分的用心良苦。

榆树主要作战,辅以民生,种种亮眼表现,令其成为首选,通过这种自然的方法,秦汉包括以后的王朝,才能够抵挡游牧民族的侵袭,保卫汉民的生活安全。

参考资料:

CCTV国家地理——榆林《镇北台下话榆林》央视国际 (2005年05月13日 16:24)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1 阅读: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