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中国篮协的一次会议引起了cba内外上下的广泛关注。但是,会议传出的信息却出现两种截然不同的解读。
第一种解读是:会议“点名”张宁,张宁存在“骗取”犯规之嫌,而且张宁防守动作过大,被冠以“恶汉”之名,张宁应该注意自己的动作了。这一言论无疑为张宁的舆论风波增添了新的转折。
另一种解读是:会议“提及”张宁,谈到了防守张宁的球员存在“骗取”犯规的行为,裁判应该关注这种不良企图,防止出现不当判罚。
在山西Vs渐江方兴渡的比赛中,胡金秋在防守张宁时犯规,裁判已吹罚判定。然而,最后判定张宁违体犯规的吹罚却引起了争议。胡金秋是否存在“骗取”吹罚的行为,成为了球迷热议的焦点。
无独有偶,在新疆Vs山东的比赛中,赵睿在带球上篮是过程中,疑似遭于德豪犯规,赵睿将球打进后认为应该加罚,被裁判拒绝后情绪失控冲撞裁判,最终被驱逐出场,并追罚停赛5场罚款10万。
这两个名场面引起了篮协的高度重视,开年之初,篮协就召开会议专题研究“张宁”问题,这是一种实事求是的行为,也是一种认真负责的行为,对球员动作的规范性和裁判判罚的一致性都大有禆益,值得点赞。但是,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解读呢?还是因为篮协的态度不够明确,或者说信息不够公开。业内人心知肚明,而广大球迷蒙在鼓里,只能胡乱猜测。
值得注意的是,篮协的这次会议,虽然“提及”张宁的名字,却是在新疆队主教练刘炜发声之后召开的,是张宁还是刘炜触发了这次会议?我想,也是不少球迷关注的焦点。至于张宁是被“点名”还是被“提及”,似乎并不难判断,因为公开的信息都是“提及”,不少球迷宁愿说成“点名”,有些借题发挥的意思,也不排除不嫌事大的企图。
为此,小编呼吁,篮协应该及时公开信息,避免广大球迷猜测甚至误解。不知诸位看官以为然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