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冻馒头会长黄曲霉毒素,真的吗?

甘魂子逸影 2024-11-15 04:26:09

“冷冻超过两天就会长黄曲霉,这是真的吗?”在社交平台上,最近一则关于冷冻食品短视频吸引了无数消费者关注。

视频中,博主向观众普及了冷冻馒头可能长黄曲霉这一点,但这随口一说的知识点却引发了许多网友因为家里冷冻了好几天的食物而心里慌慌。

于是就有人拿“黄曲霉菌”搜索了一下,却发现这些话题也一同出现:“冷冻面条到底能不能吃?”

“冷冻煎饼果子能吃吗?”

甚至还有人心急火燎地问本宝藏菜市场老板:“买的冷冻虾到现在都还没吃,能不能吃?”

冷冻环境下不易长黄曲霉。

那么“冷冻馒头会长黄曲霉毒素”这句话是真的吗?

事实证明,这句话是假的。

我从科学的角度分析了一下原因,咱们大家也可以放心地把家里冷冻的馒头拿出来蒸了吃。

其实不止是馒头,冷冻保存的食品又颤又软不会自己长黄曲霉,冷冻食品通通不怕。

首先,了解一下什么是黄曲霉菌。

它是一类真菌中的一种,由于有大量的种类,其中就有一些能合成有毒黄曲霉素,比如第二型和第三型黄曲霉。

黄曲霉素具有高度致癌性和突变性,其中第三型黄曲霉素致癌性更强,被称为世界上最强致癌物质之一,其致癌性是烟草中的有害成分尼古丁浓度最少高达五十倍,堪称一绝。

然而这种致命的真菌毒素竟然这么容易就能自己长出来?

风一吹,全家都得进医院?

首先我们要弄清楚,黄曲霉菌生存需要怎样的环境条件,其次再看一下将食物放在冷冻环境中保存的效果。

黄曲霉菌就跟咱们人类一样,有求职社交需求也不喜欢去寒冷潮湿又黑暗的环境生活。

它喜欢温暖湿润且通风良好的环境。

温度方面,一般情况下,25℃~35℃之间即可满足其生存繁殖的需求。

,所以我们日常生活中见不到它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气温过于寒冷,它活不下来,即使最坚韧的真菌也不是超低温级别的冰箱同伴。

而湿度方面,黄曲霉菌对水分的需求是这样的:相对湿度达到80%时就能开始活起来,然后在靠近100%的时候繁殖最喜乐。

如果散置在空气中,水蒸气达到大大大大的饱和状态时候,那就是它们蹦蹦跳跳从地里跑出来大派对的时候。

同时,光照对黄曲霉没有影响,所以白天晚上全都是party time。

所以,总结一下,只要温度范围超过五度,湿度达到80%或者接近100%就行了。

而冰箱里面又是怎样的数据呢?

温度方面,大家都知道,冰箱调到低一点,冷冻室就是零下几度左右;调得再降一点,就是零下十几二十几度;你想把冰箱囤冰开得更狠一点,小于零下三十就这么被冻上了,所以说只要温度达到了零下十来度比例就能让它休克。

湿度方面呢?

其实冰箱里想要有水汽挺简单,你放个开水进去,然后把门不关严紧,冰箱就能呼呼出蒸汽了;

但是一般情况下,只要你能做到不开门开窗子,那冰箱就是个大干燥屋,空气湿度是在巨量干燥的物体出来之后自然消亡的过程中逐渐减少并接近于零的;

即便你开门啥啥还是湿的,也离80%相差甚远,大约在数十百分比左右,这都是湿气慢慢散出之后回归稳定态之后达到的水平,无论如何,也不会交接到100%。

所以可以比较直观地看出,对菌类生物友好的空间条件和对其坏死的冷冻空间条件有根本性的区别。

综上所述,在冷冻环境中,不能叫“他们会自己”长黄曲霉素,而应叫“自己睡着”的。

冷冻馒头能不能吃?

冷冻馒头能不能吃?

首先肯定是能吃的,“自己长”的话只能叫你小心点,这样能有效避免“他们来”;

其次,只要你保存冷冻期间有意识避免不必要的虫子进去的话,是不会长虫子的。

实际上我国每年都有被盗版电影障眼法折磨得让人蠢蠢欲动想去摸一把鸡蛋的食物中毒事件,但是这些事件都没有凉过一次因为吃了冷冻后变质食物导致黄曲霉中毒的事件发生。

因为目前为止,没有任何一个被查处的食品中毒事件中出现过或作为罪犯或作为受害者。

香肠果干夹饼干、泡椒凤爪这些东西给自己提前放进冰箱,都算很常见又正常又日常。

即使偶尔保存不当,这些食物也仅仅会长正常霉,其实日常生活中,“自己长微生物”是一个很正常也很常见的事情。

但是只要保持科学生活,在很大程度上,其频率就是很低很低很低的。

为了更保证自己“自己的家”不来“小鬼”,咱们保持避免反复解冻进行交接,在每次解冻之前咱们用轨道晒太阳或者氯酸钠+水+盐这么几个洁净无害又不会污染自己的物品“预警”,这样就是妥妥的傻子过年—做好了一百二十个担心没用。

延伸观点。

在全国范围内,各省市相关部门应该对这类关于生活科学知识的信息开展普及活动。

让我们每个人都暂别一次看过,这样才能更从容理智,并且不再为流言和谣传所困扰。

媒体在传播科学信息的时候,需要考虑一下信息源的可靠性;

否则引发恐慌的质量就失去了传播目的、吸引力和意义;

同时,也应该建立公众科普教育体系,让科学知识进入日常生活!

这样流言就会少很多;

另外,未来还需大力宣传和推广食品安全领域研究一带,让更多人对食品安全有正确认识;

同时,还需加强科研工作者和公众之间交流,让他们了解现状发展规划;

再者,还需要提高大家对科学研究成果的认知和重视,以保护人类健康。

最后,加强社交平台内容审核机制和虚假信息监管,不让他们传播污染社会心理健康和公共行为健康,也不让这种信息扰乱社会风气,传播污名和落后思维。

4 阅读:2270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