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越作战选将:为何秦基伟拒绝领兵出征?杨得志最终取代了王必成

董卓坐景观天 2024-04-28 07:23:42

对越作战的领军将领前后其实有过几次变动,最后才确定了杨得志这个人选,而中央点将也并不完全是军事考虑,军队内的政治因素也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杨得志】

考虑到当时军队走出混乱时期的时间不长,还有很多内部问题亟待解决,出现这样的情况倒也无法避免。

中央为何不要王必成

其实一开始中央对西线战斗指挥定下的人选一直是王必成将军。

王必成在部队里的地位很高,而且功勋卓著,他在抗战年代就打出了名气,麾下部队以老虎团的威名享誉新四军。

【王必成】

王必成也是粟裕手下的三大干将之一,能得到战神粟裕倚重的,王必成的军事能力无需置疑。

王必成的部队一直是新四军当中装备水平最好的,这倒不是因为上级领导偏爱他,而是王必成自己在战场上挣来的。

当时王必成的老虎团不但官兵们都用上了缴获的三八大盖,王必成甚至还拥有一门日制九二步兵炮,这在当时的新四军是绝对的重火力。

【日制九二步兵炮】

后来这门炮在攻打日军合溪据点的时候也立下大功,日军的掩体和据点被王必成用炮弹直接轰上了天,战士们一鼓作气拿下了日军据点,此战也成为新四军抗日作战中非常经典的一战。

可见王必成确实是一员悍将,完全有能力担负起指挥对越作战的重任。

王必成单论资历功绩都还不错,但真要跟杨得志比起来又差点意思了。

【杨得志】

杨得志早在红军时期已经是中层干部了,他是红一军团麾下的一个团长,而且亲历了很多我军历史上的关键战役,这都是十分重要的革命资历。

到了后期,杨得志的职务也比王必成高的多,杨得志抗美援朝的时候已经是正司令员,而王必成还是副司令。

更重要的是建国后杨得志当了15年的军区司令员,是真正长期领兵练兵的大将。

【杨得志】

而王必成的带兵经验相比杨得志差了许多,且杨得志在美越战争时期以军事顾问身份去过越南,了解越军和越南战场。

有人认为这才造成中央最后临阵换人,但实际上当时换将的原因很复杂,军事考虑反而不是最优先的。

当年昆明军区内部其实存在一些斗争,而王必成和军区内的一些领导干部之间存在分歧,互相看不顺眼,这种情况如果出现在战时,很可能会造成无法弥补和挽回的错误。

而杨得志相比王必成,革命资历够老大家都服气,其对于敌人和战场又比较了解,去越南打仗属于专业对口,这才造成了西线解放军指战员人选的变动。

【杨得志】

秦基伟曾是第一选择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央军委确定要对越南动手的时候,邓公提议的将领人选却并非王必成或者杨得志,而是我军另一位猛将秦基伟。

秦基伟本来就是昆明军区的前任司令员,昆明军区又是对越作战的主力部队,于情于理都应该是秦基伟带兵上阵。

【秦基伟】

而且秦基伟的指挥能力不用质疑,这可是当年指挥上甘岭战役的猛将,连美军都能收拾的服服帖帖,更别说越军。

但之所以最后秦基伟并未担此重任,还是昆明军区内部的政治因素,秦基伟本来就是昆明军区出来的,他对部队的情况非常熟悉。

当他得知邓公有意点他的将后,他直截了当的告诉中央,自己和军区里的一些人矛盾很难化解,不适合担任这个工作。

【秦基伟】

邓公作为国家领导人,对军队里的情况还是清楚的,既然秦基伟都这么说了,自己当然也不会强求,这才转而考虑杨得志和王必成。

杨得志相比秦基伟和王必成,属于一个外来将领,他从来就没有在昆明军区工作过,也就对部队里的不同派系没有偏向性,这样一来工作反而可以开展了。

而且杨得志本身的声望就决定了不论去到哪个部队,基层都会对他比较尊重,所以调杨得志去越南作战是中央军委十分明智地一个决定。

对越自卫反击战爆发的时候,中国国内外的形势都很复杂,这一战是容不得闪失的。

一方面军队刚刚走出特殊时代的混乱,部队内部秩序需要重新整顿,一场胜仗显然有助于部队重新团结起来,反之也会让部队彻底变为一盘散沙,所以此战只能胜不能败。

同时中国对越作战本来也是为了争取在当时两极格局下中国更大的战略主动权和战略空间,中苏关系已经降至冰点,中国必须要抓住和美国以及西方建立正常来往的机会,避免被国际社会完全孤立。

这就让对越作战的时间和空间都极为有限。

【对越作战】

解放军要尽可能在短时间取得最大的战果,不但震慑越南以及背后的苏联,还要防止苏联真的介入战事插一脚,同时对越作战还不能落下口舌,因为中国要和西方来往,必须保证自身的道德制高点。

在这样的状况下,指挥战斗的将领人选确实需要慎之又慎,避免我军在战场陷入被动。

资料来源:

【1】任忠富,林儒生. 对越自卫还击战中的班长.《兵器知识》,2017

【2】3杨得志.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引用日期2016-08-25]

0 阅读: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