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将军”张治中后人境况,大女儿是副部级,其他女儿移居海外

沐光知百年 2023-11-22 16:56:02

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有这样一位爱国将领,他是蒋介石黄埔嫡系,身居高位的他在国民党高级官员中是一股清流:克己奉公,廉洁自律,一生只有一个妻子。

他就是张治中,身为蒋介石麾下的“八大金刚”之一,却是共产党的老朋友,手上没有一滴共产党人的血,还多次竭力保护包括毛主席在内的共产党人。

他身在国民政府,却时时刻刻努力维护国共合作、民族团结,是著名的“和平将军”、爱国将领,赢得毛主席、周总理的一致赞扬和信任。他已离世近半个世纪,爱国精神仍被其后人传承,几个子女致力于中国文化的传播和中外交流事业。

今天,就来聊一聊张治中的后人境况。

教书育人的大女儿张素我

张治中、洪希厚夫妇共育有七个子女,除了二儿子早夭外,其余子女都顺利长大成人,而且都很长寿。

大女儿张素我是张治中最大的孩子,在父亲教育兴国思想影响下,在30年代孤身前往英国攻读教育学。在异国他乡求学仅仅两年,全面抗战就爆发了,她收到了家书,父亲要求她中断学业,回国支援祖国的抗战事业。富有家国情怀的张素我没有犹豫,立即收拾行囊归国。

父亲在战场上奋勇杀敌,她在老家教书,立志用知识武装国人,让中华民族奋起直追。

由于战局不利,安徽许多地区沦陷在日军铁蹄下,张素我随家人撤往湖南。

当时全国人民万众一心抗日,政府号召男人当兵大战,妇女在后方照顾家庭生产自救。

张素我参加了湖南省妇女训练班培训,她丝毫没有大小姐做派,和其他学员同吃同住,一起睡在大通铺。培训结束后,她又深入湖南战火纷飞的常德、衡阳等地,亲眼见到许多家庭因转乱离散。怀着对普罗大众的同情,她与一些仁人志士发起了儿童保育活动,常随左右。

1938年,宋美龄主持召开妇女工作座谈会,邀请各党各派各地区的妇女领袖及代表参加,张治中的夫人洪希厚也在邀请之列。

由于洪希厚不识字,自认为不适合参加这种活动,便让女儿张素我代其出席。会议上,张素我结合自身工作实践,对如何提高妇女素质、发动妇女生产自救,提出了几点可行性建议。

整个抗战期间,张素我始终从事教育和妇女儿童工作,为抗战胜利默默奉献自己一份力量。

她的丈夫是一名国军军官,解放战争后期,她便随丈夫生活在军营中。在父亲张治中的影响下,她认为腐朽的国民党不得民心,力劝丈夫和他的同僚发动起义,投入人民的怀抱。

解放后,一次周总理夫妇宴请张治中一家,周总理问张素我:“素我,你英文很好,又搞过妇女儿童活动,要为社会主义建设多多出啊,你想从事哪方面工作啊?”

对这个问题,张素我显然早就考虑过了,她不假思索答道:“我想继续教书。”

后来的她也如愿以偿,进入北京外贸学院(现在的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任教,一直工作到退休,可谓桃李满天下。

张素我多次谈到父亲张治中的爱国思想对她影响深远,她退休之后,仍不忘父亲的教诲,发挥余热。

80年代后,张素我担任第六、七、八界全国政协常委、全国妇联副主席、欧美同学会副会长等职务,享受副部级待遇,耄耋之年仍然深入基层调研,为国家的环境保护、水利建设、侨务工作积极献言献策。

海峡两边的兄弟

大儿子张一真,抗日战争后期在重庆的中央大学学习,之后前往美国康奈尔大学留学。

可是在他毕业的时候,国共内战爆发,局势非常紧张,各种因素制约下,他和妻子一起去了台湾,他没想到,从此再也没能见父母一面。

张一真没有像父亲那样在政坛打拼,而是选择下海经商,主要从事汽车贸易,并凭借出色的经营头脑,很快积累了巨额财富。直到80年代末,两岸关系缓和恢复通信放开探亲,张一真才得以回到大陆,参加父亲张治中的百年诞辰活动。

当时因生病很少接见客人的邓颖超,破例接见了张一真兄妹,既聊家常,也劝导他为两岸和平和交流做贡献。

张一真起初表有些茫然:自己不过是个商人,没有任何政治资源,人微言轻的他能为祖国统一大业做些什么呢?邓颖超的话打开了他的思路:做文化交流工作,文化是两岸的纽带。

在邓颖超的鼓励和支持下,张一真成立了“中华文化发展基金会”,组织了大陆、台湾、美国侨胞的文化交流活动,包括京剧、黄梅戏、围棋、象棋比赛,其中以大陆京剧团赴台表演影响最大。

台湾军政要员大部分来自大陆,对京剧十分喜爱,虽然他们熟悉的京剧大师梅兰芳、马连良等人已经故去,但大陆方面别出心裁地组织梅兰芳等人的子女赴台表演,演出场场爆满。

因为种种限制,交流活动只举办了7场,从大陆引进大熊猫也没成功,但张一真并没有气馁,移民美国旧金山后,他又多了项使命:组织美国侨胞与大陆、台湾的文化交流活动。

他坦言,因为张治中儿子的身份,让他举办这些活动的时候有了些便利,可能这就是爱国将领张治中的“余荫”吧。

张治中的小儿子张一纯,不仅在父母关爱下长大,周总理的教诲也对其成长有很大帮助。他曾动情地说:“没有共产党,没有毛主席,没有周总理,没有统一战线,就没有我的今天。”

国共重庆谈判期间,张治中让出自己的住宅给毛主席居住办公,只有张一纯和妹妹张素久因为就读的小学在附近没有搬出。

“双十协定”签订后,中共代表团离开重庆的前一天,周恩来宴请张治中一家。

席间,周恩来亲切地询问了张一纯和张素久的学习情况,看到他们充满朝气的脸庞,泼墨挥毫:“光明在望,前程万里,新中国是属于你们青年一代的。”

小小年纪的张一纯被周总理的万丈豪情和殷殷期望所鼓舞感染,急切想要快快长大报效祖国。

1950年,他被父亲送到北京一所机耕学校学习开拖拉机,毕业后又进入电力学校学习。是金子到哪里都会发光,之后张一纯凭借过硬的工作能力,进入北京电力研究院从事科研工作。

80年代后,出于发展两岸关系的需要,张一纯被调到北京港澳台侨办公室担任主任,退休后在北京海外联谊会任职,继续从事侨务。

张一真和张一纯兄弟俩,虽然被海峡阻隔近四十年,最终殊途同归,都在为祖国的和平统一和世界华人同胞的联系而奉献。

三个女儿移居海外

二女儿张素央,1949年初赴美留学,新中国建立后遵从父命回国。

因为有南京金陵女子大学体育系学习的经历,建国后她一直从事体育事业,她先后在中央舞蹈团、人民大学、国家体育委员会工作,在国家体委时担任体操处副处长,多次带队参加国际机能大赛,在其带领下,中国技巧队创造了许多高难度动作,取得举世瞩目的成绩。

90年代初,张素央移民美国纽约,住进了一个老年人公寓。她在国际技巧联合会的职务,直到95年改组的时候才卸任,此后她进入当地的“吴阿姨服务中心”工作,这是一个专门为中国新移民服务的公益性组织,虽身在美国,张素央仍不忘为同胞服务。

张治中的三女儿张素初,则于1946年离开重庆,前往美国阿德菲大学攻读文学专业。

新中国建立后百废待兴,各行各业都急需专业人才。一个是被数十年战乱摧残得千疮百孔的新中国,一个是当时世界上最繁荣的美国,张素我毫不犹豫地听从了父亲的建议,响应国家号召提前中断学业回国参与社会主义建设。

组织上根据她的专长,安排她在外交部做编译外文治疗文献的工作。

中美关系正常化后,向西方学习的浪潮袭来。考虑到张素初的综合素质,以及当初为支援国家建设牺牲自己的学业,国家公费派遣她留学美国。

邓颖超也鼓励她:“好好学习,多交朋友,为祖国统一和中美交流做些贡献。”

于是,张素初重返母校阿德菲大学继续学业,学校很照顾她,为其提供了奖学金。

那时的她已不再年轻,她深知自己的精力不如年轻人,所以学习倍加努力。两年后,张素初以优异成绩毕业,进入名校哈佛大学深造,顺利获得教育学硕士学位。

毕业后,她因出众的才华被美国的华侨报社看中,成为了一名记者。80年代末,张素初进入美国纽约市政府,在公共服务领域工作了10多年。

在美国的生活并不尽如人意,她时常能感受到白人莫名其妙的优越感,她也觉得自己在美国是个二等公民。她明白:中国才是她的家,她的根在中国。

所以尽管夫妻俩都工作繁忙,还是抽出时间参与当地华人社团活动。她发起创立了美国东部安徽文教交流协会,举办了香港回归游行庆祝活动、黄梅戏赴美演出,在家乡安徽遭遇水灾的时候举行募捐活动。

张治中的小女儿张素久,至今仍活跃在各种中外文化交流活动中,是美国知名华侨领袖。

她从小跟着父亲辗转南京、长沙、昆明、重庆、乌鲁木齐等地,建国后考入清华大学,毕业后在天津大学建筑系任教。

80年代,她作为访问学者来到美国,之后机缘巧合下定居美国洛杉矶。

因为丈夫做股票投资很成功,经济宽裕的情况下,她将大部分精力投入社会活动中,担任美国天津同乡会、天津大学海外联谊会会长等职务,致力于海外华人的文化交流活动。

1999年,女足世界杯在美国加州举办,在7月10日中美之战前,张素久自掏腰包花费数万美元,为在美中国留学生、华人华侨订票,在红色的海洋中为中国女足加油助威。

赛后,她还出资举办了庆功宴。

2008年奥运会将首次在中国举办,为了庆祝这一伟大时刻,张素我筹划组织在美国玫瑰花节进行“中国奥运花车”游行。

她的团队为此精心设计了各种中国元素,融合和国粹京剧、中国传统服饰,让沿途美国群众大饱眼福,奉上了热烈的掌声和欢呼。

身在海外,张素久不忘中国,因为在中外人民的友谊和文化交流中杰出贡献,2016年荣获“中华之光传播中华文化年度人物”。

结语

张治中的儿女虽然分散在世界各地,但他们一生都没忘记张将军的教诲,始终挂念生养他们的祖国。他们不管身在何处,身体里流淌着的始终是炎黄子孙的血液,努力传承、传播中国文化,时刻保持对祖国的感恩之心。

3 阅读: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