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次路过万松园这一新兴的汉口美食街,看到那络绎不绝的排队人,外地人兴高采烈,汉口老饕客总会嗤之以鼻,“这有么司好吃的!”
因为他们有自己更加隐秘的去处,不想为大众所知。
汉口人以舌尖挑剔著称,视一切外来人为“外码”。汉口人有着自己的傲娇,几乎所有的老字号都是味自汉口,诸如四季美出自江汉路、蔡林记出自满春街、小桃园在兰陵路、老通城与祁万顺在大智路、顺香居在花楼街……
提起宵夜,汉口的小馆子早年是吉庆街,是属于池莉笔下的来双扬们,是强记打边炉、阿炎的烧鹅、车站路杜家鸡。中经蔡锷路螺神大王、刘师父半夜炒面、客串先生、万松园的虾兵蟹将,最近则有各种烧烤夜市,奇奇怪怪的无名烧烤、曾记大腰子,不断放加盟的小胡子祥彪,关于宝丽金的故事……再到,各种网红走上街头摆摊,如鸡尾酒小姐姐、柠檬茶小哥哥、摊煎饼的阿姨……
更有,武昌的小民大排档、燕子阿姨的崛起,曾经偏僻的巡司河武泰闸,似乎在挑战汉口的宵夜地位……至于标准化的酱料、各种辣味的充斥,原本骄傲的舌头开始放低姿态,寻找辣味、酱料的刺激,大家似乎都在平庸化……
汉口人的饮食史,从初初兴盛到百花齐放,算是半部汉口变迁史。
有网友跟我们留言,“前天到严老幺站了50分钟队,吃了一盘豆皮,没想到大不如前了。什么时候武汉豆皮做塌了,就只剩下越来越不正宗的热干面了。”
汉口传统宵夜,似乎也如过早一样,在被新派的网红美食所取代吗?我们不免发出疑问。
当然,也有逆流而上者。
比如,我个人偏爱的李记烤四行,小小店铺,只卖四样,排骨、猪肉串、鸡翅、鸡皮,轻孜然、干净、清爽,跟武汉重口味烧烤不同,清丽可人,却样样水准在线。
比如,北湖路的铞邀砂锅,“以老铞子邀请重要客人”。汉派老吊子砂锅,一锅出百味,最重要的是不用酱料,而是用老铞子煨出来的高汤,内有老母鸡、筒子骨等食材,门口的几个老铞子,服务员戴上厚厚的手套,铲出微红明灭的木炭,即是明证,而我很欢喜这个小调调。
我在这里吃过三样,羊肉、牛蛙虾、麻鸭砂锅,各有特色。新疆地区有“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谚语,在这儿,可以守着碳炉吃砂锅,麻鸭是温补的适合秋天,美蛙是“四季选美”的,可以“捷足先登”,羊肉是煨的软烂的,颜值超高的茶饮是据说复刻宋孝宗的紫苏饮,饭后再来点儿水果,亦是人间乐事。
雪天是最好的,冬天飘过第一场雪,“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配上黄酒,喝到微醺,吃砂锅,足登极乐世界。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铞邀老派砂锅+汤包大王的神仙组合,在未被拆迁的新桥地区,大成路芳芳牛仔,也可以见到,其实不要惊讶,这并非创新,而是传统汉派美食该有的样子。
出镜:橘子有点皮
值得注意的是,铞邀,乃武汉话,谐音“吊腰”,意思是“假客气”“做作一下”,从美食层面,是老武汉味儿,也适合爱美的年轻人“做作”一下。
嗯,大家一起来“吊腰”一哈子!(舒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