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认识了十年的朋友准备离开深圳,打算回家过年之后就在成都找一点事做,离家近可以照顾父母。在临行前,他打电话给我,说有空去成都玩一定找他。
挂了电话之后,我忽然想到了《论语》中的一句话:“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用杨伯峻《论语译注》的翻译是:“父母的年纪不能不时时记在心里:一方面因其高寿而欢喜,另一方面又因其寿高而有所恐惧。”
我这位朋友回到家发展,就是为了能够多多陪伴父母,赚钱少一点不要紧,尤其看到父母年纪越来越大之后,回家的愿望越发地强烈,于是选择了离开工作十年的深圳。
读了这句话,你是否想到了父母的年纪呢?他们的生日你是否记得是哪一天?这时你可能看到父母年纪这么大了还健在,心里一定由衷地高兴,可是一想到他们年事已高,离百年之日不远,又开始恐惧起来。
不管是高兴也罢,恐惧也罢,趁着父母还在就多陪他们,还有努力让他们过上几天舒服的日子。
如果你现在迷茫、陷入低谷,缺乏坚持下去的勇气,就不妨想一想父母,想一想《论语》中的这句话,就有了重新上路的勇气。换句话说,就算为了父母,也可以支撑你走很远的路。
孔子的学生曾子,就是一位大孝子。据说有一天他吃过午饭之后就到山里砍柴了,家里只有母亲一个人,可是这时家里来了几个客人,母亲看到没有什么东西可以招待客人的,就很着急,又找不到曾子。
那时候又没有电话可以打,母亲就想出一个法子,用牙齿将自己的手指咬破,她知道母子血脉相通,曾子一定能感应到。
此时正在山里砍柴的曾子感到一阵心痛,就马上想到家里是不是有什么急事,于是急忙赶回家。
当曾子到赶到家时,客人还没走,他就帮母亲招待客人。这个故事叫《啮指心痛》,是中国古代二十四孝的故事之一,它讲的是一种心灵感应,曾子的心痛就是一种思念之切,骨肉之情。
你可能认为这样的故事过于夸张,可是曾子的这种孝心却是不假的,因为他时时想到还健在的母亲,一旦有任何不适就想到母亲是不是也有同样的不舒服,让他马上赶回家。
如果你感到不舒服时,就想到父母的身体是不是也不舒服,是不是也是一种孝顺?
当你变着花样为喜欢的女生过生日时,是不是也想到父母的生日快到了,该给他们准备什么礼物?
当你想到这一层时,你内心就充满了力量,那是任何事情都不能把你击垮的力量。即使你现在过得不够好,甚至自身难保,每个月都不能给父母寄生活费,也要有这份孝心。
因为眼前的一切是暂时的,只要你有了“为父母”这样的斗志,无论什么事都难不倒你。
尤其当你认为自己快撑不下去的时候,多想一想《论语》中的这句话,想一想一天天衰老,却没有过上一天好日子的父母,就可以支撑你走很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