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尽早准备,养老这事尽量指望自己

思如哲思 2024-10-15 17:12:25

中国未来的老龄化境况,在人类历史上前所未见的!呼吁年轻人要清晰认识到自己本人是老年生活的“第一责任人”。同时,国家层面仍有许多政策有待推出和加强。

说白了,意思是:以后养老基本上主要还得指望自己, 不要想着还有谁托底。毕竟养老的很多政策与改革需要等待落地。——远水解不了近渴啊!

咱们来看些“触目惊心”的数据吧:

从2000年进入老龄化社会到2023年跨入中度老龄社会,中国仅用了23年,相比之下,法国用了115年,瑞典用了85年,澳大利亚用了73年,美国用了69年,英国用了45年,中国老龄化速度之快可窥一斑。

预计到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时,老年人口规模将超过4亿,占比将超过30%,进入重度老龄社会阶段。到本世纪中叶,老年人口规模将达峰5.2亿,占比超过40%,进入超老龄社会。

中国是全世界老年人口规模最大的国家;同时,中国也是老龄化进程最快的国家!——“老龄化的体量大、速度快、水平高,这是人类历史上从未见过的。”

在中国老龄化的总体特点中,有一点是“超大差异的老龄社会内部结构”,这是指:严重的城乡老龄化倒置现象,即农村早老、农村快老、农村更老,直接原因就是农村劳动力大量外流至城市,农村率先迎接人口老龄化的大潮,无形中加剧了中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复杂性和艰巨性。

除了不同区域间的差异,老龄化问题还体现在不同收入人群的差异。反映了中国人口、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不平衡。

砖家还强调:

一、老年人口规模的扩大增加了养老负担;

二、长寿化导致养老周期延长,我国男女综合的平均退休余寿约为25年以上,每个人领取养老保险金的时间都在延长;

三、高龄化则意味着健康状况弱化、自理能力弱化的高龄老人增加较快,对社会服务依赖度高的群体规模增加。

以上,使得中国的养老挑战变得更加复杂和任务更加艰巨。

那么,如何应对呢?

砖家的建议是:

01、开发老年人力资源,如延迟退休,被视为利用长寿红利的机会。因为,低龄老人是潜在的社会财富,他们具备丰富的人力资源和人力资本。

延迟退休政策的实施面临挑战,尤其是与当前就业市场的紧张关系,但既然已经列入规划,实施只是时间的问题。

02、“个人是老年生活的第一责任人”,鼓励个人在创造财富工作就业期间为老年生活配置养老资产。比如,个人养老金账户制度、储蓄和商业保险等。

“十四五”规划期间,养老金融首次被明确提出,成为金融领域的五大方向之一,包括科技、绿色、普惠、养老和数字金融。没有金融支持,老龄产业、养老产业的发展将受限。

个人养老金账户制度于2022年10月推出,个人养老金账户开设自愿,一旦开设应定期存款,通过税收优惠(如减税)鼓励存款,由有资质的金融机构管理,政府是个人养老金账户的背书。

过去有一句口号叫“政府来养老”,如今年轻人的就业压力很大、就业“内卷”,如何说服年轻人为现在就为几十年后的养老做准备呢?(作者注:关键词——如何说服)

砖家是这样开导我们的:

“在当前阶段,尽管年轻人面临就业困难等挑战,为个人为老年生活做储备仍至关重要,因为人人都会老,家家有老人(作者注:这逻辑说不通吧,我们是会老,但我们辛苦工作的几十年,不是一直在交社保吗?)。

有人认为现在交社保的人在为未交养老金的人支付养老金,这可能导致心理不平衡,但是,现在和未来的老年人是改革开放以来富起来的群体(作者注:先富之后呢?好像没带动后富吧),50后已经是老年、60后正在进入老年、70后即将变成老人,他们的经济收入已经有能力为老年生活做一定的储备和养老资产配置,他们应具备为自己养老准备的能力和理念,不再像父辈那样只能期待政府提供的退休金(作者注:我怎么感觉自己啥好政策都没赶上?)。

我们应该树立自己老年生活的“第一责任人”的观念,养老金的储备是年轻人的责任和义务。一生中创造财富的年龄段,即从20岁到60岁左右,应为老年期转移或配置一定资产,形成养老资本,对此要有充分的认识和思想准备。”(作者注:交了40年的社保,还得做好思想准备自己筹养老钱?这...)

对此,网友们的态度如何?

“说实话,是不是现在年轻人交的养老金将来回不来了?”

“我觉得吧,苦一苦现在的老年人,幸福几代年轻人!”

“老头老太太退休金比年轻人工资还高,让年轻人怎么有奔头?”

“把蛋糕多给老百姓分些就对了!”

...... ......

看到这里,我想说一句:

把外逃的21万亿美元,拿回来,能补养老基金的很大KL。

最后,

唉~~不忍看到国家承受如此“重负”,所以,我本人还是想呼吁安乐死合法化,给每个人自由选择生死的权利。

——权利赋予我,用不用,在我。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