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春天,安徽日报刊登了一条征地新闻,要求包公墓尽快迁址,否则将按无主墓推平进行施工。考古队员闻讯赶赴现场,却被一位神秘人的告知这其实是一座假墓,那么真正的包拯葬在了何处呢?
合肥第二钢铁厂要兴建,冶金工程需要征用土地,而包拯的家族墓园正好在这片规划的土地上。看到安徽日报刊登出的消息后,考古人员忧心忡忡的赶赴现场,仓促的组建了一支临时的考古分队,想对包公墓进行清理。
4月11日,发掘正式开始。
一直被人凭吊的包公墓里面究竟埋藏着什么样的秘密呢,考古人员决定对这座墓葬展开调查。岂料,工程刚开始,就被一位神秘人拦住了。这位原来就是包公墓的最后一任守墓人,他说包拯的尸骨并不在这里,这其实就是一个假墓。
考古人员半信半疑的打开墓穴,果然发现里面空空如也。那么,真正的包拯去了哪里呢?
考古工作仍在继续,除了清理和保护遗址外,还增加了一项寻找包公的任务。在这座规模并不算宏大的墓园中,前前后后发掘出了十几座墓葬,应该是包拯的后人。专家们决定先对西南角的一处最为简陋的墓穴开始发掘,由小及大,由易到难。
可是,当大家进入墓室后,却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这样一处简陋朴实的墓穴里,却停放着一个奢华高级的棺材,金丝楠木的棺材可不是寻常人可以使用的,墓主人的身份一定是显赫的。
除此之外,这具棺材里,大家还发现了一些散乱的尸骨和两块残缺的墓志碎片,上面恰好记载了包拯和其夫人。难道说,这里才是包拯真正的魂归之处吗?
作为北宋名臣,包拯的小墓会不会太过寒酸了一些呢?
而眼前的尸骨又是谁的呢?
大家将尸骨收集好进行拼凑和检测,发现这是一具年长的男性,年龄和包拯去世时相差无几。也就是说棺材里装的原本就是包拯,那包夫人又去了哪里呢。
末代看墓人夏广宏说:“真正的包公墓在油菜田的田拐处,你们没有挖到。”听到这里,考古人员再次兴奋了起来,来到了守墓人所说的地点进行勘测打探。
终于找到了包公的主墓。
可惜的是,这座墓葬有着非常明显的盗扰痕迹,整个地宫的顶部都被人掀开,室内随葬品被洗劫一空。
地宫长五米,纵深四点八米,总面积达25平方米。地宫内部设有砖台,用于安放棺椁,长度为2.15米,宽度为1.3米,高度仅有0.33米,保存得相当好,因为棺椁已经被移到先前发掘的小墓中,所以这里没有再发现新的棺材。
在墓门之下,只有两处石门窝,墓前有一砖底座,原来是摆放墓志铭所用。
墓室中找到了零星的墓志铭残片,确认和小墓中出土的墓志是一体,除此之外,还发现了一尊男性木质塑像,高34.6厘米,戴着道冠,面部有一个"王"字,外罩方领外衣,腰间系带宽,两手相抱于胸口。经专家辨识后确认为“十二时神”之一。
这是二品官员以上才享有的墓葬习俗。
种种迹象都证实了这里才是包拯的原墓。
后来可能是因为某种原因,后人被迫将包拯和包夫人迁移到现在墓穴中,但由于包夫人的尸骨腐蚀殆尽或者搬运过程中遗失,导致了墓中最后只发现了包拯一人的骸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