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15场科举未中者,自动成为进士,这个朝代真幸福!

满船清梦历史 2024-09-18 11:40:38

为什么说宋朝是文人的天堂,因为这个年代的学子和文人们属实幸福,看看这些待遇你会不会羡慕?

科举录取名额大增,样式多

唐朝科举基本上是每三年一次,每次录取30—40左右不等的人数,而宋朝宋太宗时期几乎是年年考,而且每年录取的名额都是400—500人左右。

宋太宗在位21年的时间里录取的进士超过唐朝300年录取的进士数量。这简直是读书人的大幸运啊!

而且宋太宗经常开设恩科。其他朝代的皇帝都是有大喜事的时候才开设恩科进行庆祝,而到了宋太宗这里,哪怕他立个妃子都会高兴的开一次恩科!

在宋朝,不管你是做什么的,哪怕你是农民都可以参加科举,只要你有能力,决不限制。

而且在开宝二年的时候,朝庭还规定:凡举人参加过15场科举考试而未及第的学子,一律特赐进土出身。这项制度也就是针对那种一直考试而又实力不够的人惠及的一项政策。

毕竟这种人心里容易有怨气,而且学习态度和实力也有,能考中举人的也都不是一般人,可能是宋太宗怕这群人会造反吧,也算是给了个安慰奖。

考中之后生活待遇非常好

我们都知道宋朝“重文抑武”,文官不仅地位高,待遇也特别好。

宋朝文官的收入主要有:个人俸禄、茶酒费、差旅费、职费等,还要不少生活补贴,此外还会分到不少的“职田”,主要根据你的品阶大小来决定土地面积,而且就算到退休后,还照样有俸禄可以拿。

与此同时,文官们的做官责任很小,只要你不出现大的错误,都可以通过熬资历的方式一路往上爬,然后一直平稳退休,这不比那群武将的待遇好太多了?

在朝中为官你尽管放心大胆的干工作,也不用怕得罪谁,就算皇帝你也不用怕!就算惹怒了皇帝,你不会有任何事!(造反不算啊!)

因为宋太祖在开国的时候就留下一个铁的规定:后世子孙不得动文官,而且上书言事者无罪。这两条规定,宋朝后世的皇帝都必须遵守,所以说你大可以不用顾忌什么。

对比明朝时候的官员们“贪污六十两斩”的规定,在宋朝,文官们若是贪污了怎么办?

凉拌,因为有老祖家的永法,你总不能给他斩了吧?流放也不行,因为“士可杀不可辱”,流放算是侮辱,所以往往到最后就只能无罪释放,你说气不气人,也难怪明朝那些大臣到最后都不想做官了呢,估计是看到了宋朝的这个规定,只怕是只能在被窝里哭了!

学习氛围好

有了前面两件事的铺垫,当时宋朝的学风真的是盛极一时,眼看着有那么多人都通过科举的方式改变了阶层和身份,那些还在奋笔疾书的学子们当然有劲头了!

宽松的科举制度、大量的录取名额、丰厚的待遇,哪一项都是之前的朝代所不能比较的。宋朝这种选才方式也难怪会成了历史上最富有的朝代,不过如此的“重文抑武”也导致了许多的弊端。

武将地位的低下直接导致宋朝连年的战败,好不容易有了一些能够力挽狂澜的武将,不是被打压就是被冷落。

可能对于北宋的皇帝来讲,打仗输了不要紧,反正我们赔的起,但如果有一个十分强势或者掌权的武将,那搞不好老赵家的皇位都保不住了,所以无论如何也不愿意提升武将的地位。

而同时,大量的录取进士导致朝中官吏数量不断增多,总不能录取了不用吧!每年那么多的新进士过来,总不能不给他安排工作岗位吧。于是原来2个人就可以完成的工作现在4个人来做,“新进士干,老进士看”,反正有的是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看完这些,大家想不想回到宋代体验一下科举考试?

不可否认这种制度下产生了各种各样的弊端,虽然宋朝繁荣了,但强而不壮,只是可惜了那一个个让人心疼的武将们!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