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是奶奶亲,还是姥姥亲?科学家的排序现实又扎心

月下一人独舞 2024-09-21 10:37:00

很多家长都认为,孩子小时候谁对他好,他就跟谁亲,其实这个说法不准确,看谁对他更好,只是一个客观因素,

从科学的角度出发,要看孩子的记忆黄金年龄期是跟谁度过的,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孩子3到4岁之前是没有什么记忆的,他们那个时候用婴语,小孩的咿咿呀呀无法帮助他们形成具体的记忆。

而到了三四岁之后,开始学习母语,抽象的婴语便会被具体的母语替换掉,所,以孩子的记忆很多时候是从母语开始,母语开始定义具体的记忆。对于孩子是跟姥姥亲,还是跟奶奶亲这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关键还是看他3到4岁之后跟谁待的时间更多,一般来说,跟姥姥或奶奶亲都只是暂时的,孩子最终会跟父母更亲近一些。

《进化心理学》一书中有一个关系亲密度科学报告,从亲昵程度看,姥姥大于奶奶,姥爷大于爷爷,这是一份科学的排序结果。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呢?其实并非所有的关系亲密度都是如此,只是从人性的角度看,多数现实的情况会偏向于科学报告里的排序。

人性是自私的我们经常听到一句话,女人从产房里出来,姥姥关心的第一句话是:怎么样?我女儿生产顺利吗?而奶奶的第一句话则是:怎么样?生的是男孩还是女孩?大多数母亲都不忍心看到自己的女儿遭受月子折磨,都会选择主动带孩子,以减轻女儿的负担,所以,姥姥比奶奶还多一个身份,那就是对闺女的爱,

现代心理学鼻祖弗洛伊德曾经从心理学研究得出了一个关于人性结论:

人性中的恶,确实是大于善的。

这一结果或许让许多人难以接受,但其实,从进化心理学角度来说,如果没有人类自私的基因,人类就不可能繁衍至今,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同样体现在一个家庭当中。

所以,从人性来看,孩子在出生后必然接触到的有姥姥,除非女方这边家庭不健全,

当然,很多情况下奶奶是和姥姥一起带孩子的,而且观察周围的情况,姥姥几乎都是带孩子的主力军,归根到底,还是在于人性是利己的,很多婆婆潜意识里依旧会觉得带孩子是在帮儿媳,而不是帮自己的儿子,即使他们表面上并不会表达出来,尽管小孩的养育是妈妈和爸爸共同的责任。

从生物本能来看,亲子确定性决定了抚养意愿度,在原始社会,没有亲子鉴定的情况下,姥姥姥爷爷奶奶,四个人当中,只有姥姥与孙子孙女的血缘关系是100%确定的。

所以,从生物本能来看,姥姥对孩子的照顾和投入意愿度都是最高的。

婆媳矛盾从进化心理学角度来看,人类的母系社会存在时间较长,而父系社会存在时间较短,父权社会的基本组合是父子,由此,婆媳矛盾便产生了,也就是说,人类社会的婆媳矛盾,是进化心理学中社会环境与进化形成的心理冲突模式。

关于奶奶抢带孙子的话题,之前在网上引起了热议,婆媳矛盾是我们这个社会的通病。如果婆婆跟儿媳关系融洽还好,如果婆媳矛盾严重,那么孩子有可能跟奶奶过于亲近,因为很多婆婆即使不喜欢儿媳,却会对孙子非常溺爱。他们会抢着带孩子,甚至看到孩子跟自己亲近,表现出“不要妈妈”的态度时,会表现出开心骄傲的态度,这个时候就会引起妈妈的强烈反抗。婆媳矛盾其实贯穿在很多传统家庭的始终,没有孩子的时候,婆婆跟儿媳抢丈夫,有孩子的时候,婆婆跟儿媳抢孩子,

因此,如果孩子跟奶奶过于亲近,母亲则会有强烈的挫败感,担心自己的孩子将来不要自己。这样的情况绝不是危言耸听,从心理学角度来看,老人抢孩子的本质目的是想排遣自己老了的孤独感和亲密感的缺失,追根溯源,是因为他们受到了男尊女卑思想的荼毒,得不到丈夫的爱,所以,把注意力全部放到儿子上,儿子这边过了呢,又把注意力全部放在了孙辈上面,

因此会出现一个致命的问题,他们不会以长远的眼光去带孩子,更多把孩子视为自己的晚年,孤独的慰藉和陪伴。如果老人和孩子形成了首要亲密关系,是非常不利于孩子的教育的。尽管如此,笔者还希望各位妈妈们不要过于焦虑,宝宝都有这个时期,在孩子三四岁之前,谁陪他多,他就暂时跟亲,这个很正常。毕竟他还分不清楚爸爸,妈妈,奶奶对他的亲情属于哪一种,我们能做的就是下班后放下手机好好的陪伴孩子,耐心的跟孩子互动。

等到孩子开始形成具体的记忆,也就是三四岁之后,这时他们会本能的意识到父母的重要性,并需要父母的引导跟教育,时间长了,孩子还是会和妈妈爸爸亲的。那个时候,孩子会本能的亲近爸爸和妈妈,也会明白每种亲人对自己的亲是不一样的,孩子最终都是会和妈妈亲的,不要太着急这一时。如何解决姥姥奶奶影响教育问题?其实奶奶,姥姥和父母分工明确是最舒服的一种状态,

母亲刚生完孩子,由于身体和心灵的疲惫,姥姥和奶奶暂时带孩子也是比较合理的,很多时候,奶奶和姥姥只负责带孩子玩就够了,教育问题最好还是父母入手,这样一来,有个衔接,同时,又分工明确,做父母的也有缓冲时间,做父母的可以事先跟奶奶姥姥约法三章,关于孩子的人品教育问题,他们绝对不能插手,如果老人无理取闹,一定要跟他们做好及时的沟通,因为老人过度插手教育的后果就是,

小孩知道老人疼她,就假装可怜,博取老人的同情,老人一旦心软,教育问题自然就很容易搞砸,所以,在孩子到了3,4岁之后,父母一定要及时确立自己在家庭中权威的形象,在这之前一定要在过渡期逐渐多陪伴孩子,如果一上来就让孩子坚决听自己的话,那势必会引起孩子的反感和叛逆,归根到底,很多时候孩子跟老人过于亲近,还是因为老人溺爱导致的,大声呵斥,他只会导致他们更加委屈和难受

作为有新思想的一代年轻人,去纠结于孩子跟老人亲,还是跟自己亲,其实没有任何意义,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要及时的跟老人灌输一些积极的思想,主动去学习一些正确的育儿观念,这也是我们这一代人所要承担的使命和任务。

0 阅读:13